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 第274章 不愿意支持朕?

第274章 不愿意支持朕?

    “具体的事宜,直接跟朕商量。”

    李恪满意点头。

    有了他们两个的支持,事情就容易多了。

    先给他们点甜头,其他的慢慢来。

    等营州经济特区搞起来后,再用政策支持其他商家,把这两家给顶下去。

    “谢陛下。”

    两人高兴地行了个礼。

    “还有件事儿得跟你们商量商量。”

    “以前,士农工商都是朝廷支持的,商人虽然地位低,但赚钱多纳税少。”

    “朕想除了营州经济特区,大唐商人纳税得重新定。”

    “初步想法是按照高级士族的标准,具体数额还得商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李恪提出了他的第二个想法。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确保农业得到支持,不仅贬低商人,税收也很低,让百姓觉得经商不赚钱。

    所以李恪觉得应该提高商人的税收,不能让他们赚大钱却少纳税,好处都让他们占了。

    “嗯?”

    郑景观和李旺田有点犹豫。

    他们家族的钱大部分都是经商赚来的。

    靠着家族威望,在朝廷里控制机构,走关系赚钱。

    税收低,所以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让他们支持提高税收,他们当然不舍得。

    但刚才李恪给了好处,这时候反对似乎不好。

    “怎么了?”

    “不愿意支持朕?”

    李恪眉头一皱,眼神有些冷。

    刚才给了好处,现在要点回报。

    如果他们不同意,那刚才的好处也得收回。

    营州经济特区,有了金矿和政策的双重加持,肯定能发展飞快。

    毫不夸张道,将来的营州,绝对是会让全世界都向往的好地方。

    “陛下误会了,我愿意支持。”

    郑景观叹了口气,做出决定。

    以他对李恪的了解,不同意是不可能的。

    要是不同意,现在可能就会惹上他,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牺牲点小利益,盯着营州经济特区,对望族来说,也不算什么大损失。

    “陛下刚才说的是大唐境内么?”

    “跟外国做生意赚的钱,还是按原来的税收来?”

    李旺田有自己的小算盘。

    最近他们陇西李氏花了不少精力在西域的贸易上。

    西域那么远,如果税收太重,就划不来了。

    “那当然。”

    “跟外国贸易,税收照旧。”

    李恪点了点头。

    现在的交通条件其实还没那么发达。

    跟外国做生意,路途遥远,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大家族,还有很多小家族和外国贸易。

    甚至有些胆子大的,还自己单干,赚了不少钱。

    就像之前的五儿,就是那样。

    想到五儿,李恪已经很久没见她了。

    也不知道她现在在皇家商队混得怎么样。

    “那我没什么意见。”

    李旺田也叹了口气。

    刚好处了营州的好处,现在当然得付出点。

    做交易嘛,双方都得有所付出,不然李恪怎么可能支持他们两家。

    五姓七望,总共七家。

    他们不同意,其他五家说不定会同意。

    “好。”

    “那朕施行政令的时候,还望两位家主多多支持。”

    李恪满意地笑了。

    这两个人聪明,知道分寸。

    所以李恪更愿意跟他们合作。

    大家都是一路打打闹闹走过来的,互相都很熟悉。

    现在李恪的地位,不会想杀谁,更多的是想利用谁。

    历史的发展证明,一家倒下,另一家就会崛起,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

    皇帝考虑的是大局,不是眼前的小利。

    “陛下请放心。”

    “我们一定会大力支持的。”

    郑景观和李旺田已经答应了,当然不会反悔。

    李恪上位时间,对他们并没有明显打压,大家基本都是和平相处。

    所以郑景观和李旺田也不会主动挑事,他们会尽可能壮大自己。

    在他们看来,皇权和世家,一直都是相互发展,相互制衡的。

    只要自家实力够强,朝廷就不会过度打压,甚至还会忌惮。

    所以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凌驾于朝廷之上,不再受皇权制约。

    当然,他们现在也有实力跟皇权对抗,但后果会很严重,很可能会被剿灭。

    因为李恪和李二不同,李二讲究的是平衡和忍让,而李恪讲究的是平衡和霸道。

    大家可以一起发展,但得按照他的想法来发展。

    “很好!”

    “我还有一件事得说。”

    “上次提过的修路项目开始动手了么?”

    李恪笑了笑。

    修路促进经济发展,这谁都知道。

    想要把一个地方搞活,交通必须得跟上。

    交通不行,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

    现在国家正在推社保制度,国企改革也在进行中,养老政策得提上日程。

    很快,大唐会迎来人口增长的高峰期。

    把全国的路修好,未来大唐才会有新的发展。

    “方案已经在讨论了,打算从新城开始,一直修到扬州,陛下觉得怎么样?”

    郑景观第一个发表意见。

    他把他们的方案简单说了一下。

    扬州现在也是个经济大城市,人口也多。

    如果能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起来,那肯定是大有益处。

    “不错。”

    “利用现有的道路修,这个主意很好。”

    李恪有些意外。

    他之前没想到从新城某个地方修路。

    看来,还是人多力量大,世家有自己的主意,做起事来更会考虑利益。

    没把他们都压下去,是个正确的决定。

    “我们决定修路到江南。”

    “同时,也会慢慢把发展重心往江南移。”

    李旺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江南在李恪劳动力的迁移下,变得越来越好。

    是个可以去发展的地方。

    “行。”

    “你们放手去干吧。”

    “朕不会忘记你们对大唐的贡献。”

    李恪很高兴。

    对大唐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这些世家选定的路线都是好地方。

    将来这些地方都会逐渐发展起来。

    “谢陛下。”

    两人笑得有点尴尬。

    第二天。

    早朝。

    满朝文武官员,全部都到齐。

    “朕希望礼部能想出一些封号,给北清学院的教授们一些奖励和物质赏赐。”

    李恪单刀直入。

    “是”

    礼部尚书走出来接了旨,然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