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柴绍过世

    李恪就静静地坐在床边,等着柴绍继续说。

    “秀宁走了快十年了,现在轮到我了……”

    柴绍回忆道。

    他说的秀宁,是秀宁公主。

    也就是李二的姐姐李秀宁,李恪的姑姑。

    说着,柴绍还提了一些他和李秀宁之间的事情。

    听起来平淡,却感人至深。

    “陛下……”

    柴绍叹了口气,枯瘦的手紧紧握住李恪的手。

    “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蓉儿。”

    “这丫头有点单纯,还有点叛逆,不太懂人情世故……”

    “后宫复杂,希望你能护她一世。”

    柴绍看着李恪。

    提到柴绍蓉,他的眼中充满了不舍和宠爱。

    柴绍总是用最深沉的父爱来疼爱柴绍蓉。

    但毕竟是个大男人,不知道怎么对女儿表达爱意,有时候表达得有点过火。

    “姑父放心,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好好照顾绍蓉的。”

    李恪语气坚定。

    柴绍蓉是他的妃子。

    即使柴绍不在了,也不会有人能欺负她。

    这不需要对柴绍承诺,而是他该做的。

    “那我就放心了。”

    柴绍听了李恪的话,心里踏实了许多。

    有了李恪的承诺,就算现在离开,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李二得到消息,也匆匆赶来见柴绍。

    李恪给他们二人独处的空间。

    大约过了一炷香。

    李二脸色沉重从房间出来。

    然后柴令武和柴绍蓉兄妹再次被叫进去。

    柴绍一生除了李秀宁,没有再娶其他女子。

    他一生只有柴令武和柴绍蓉两个孩子。

    又过了一炷香,柴绍房间里传出悲痛的哭声。

    柴绍离世。

    一代开国英雄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站在门口的李恪和秦菲儿心情沉重。

    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场的人纷纷哭了起来,走进房间。

    人死后,不会马上举行葬礼。

    一般是找人算个吉利日子,然后再办葬礼。

    柴绍的葬礼是在他死后的第三天上午举行的,场面隆重。

    李恪还特别赐了个谥号襄,昭告天下。

    京城的百姓听说柴绍走了,很多人都难过哭了起来,对他表示缅怀。

    柴绍的贡献大家都知道,跟着李渊打下大唐,才有现在的大唐。

    葬礼那天,李二、长孙太后等人都亲自过来给柴绍上香。

    柴绍蓉和柴令武披着孝服在灵堂跪着,对每个来的人都深深鞠躬。

    “令武,你爹临终前把你交给我了。”

    “等你守丧完了,再到皇宫找我,我给你安排点事。”

    李恪语气沉重道,还拍了拍柴令武的肩膀。

    他心里也很难过,不想多说什么。

    “谢陛下!”

    柴令武泣不成声地鞠了个躬。

    他记得父亲临终前也跟他提到了这件事。

    他知道,父亲是想尽最后一份力,给他铺路。

    现在他是太仆寺少卿,官阶不低,但职位清闲。

    也许父亲的安排能让他有新的机会。

    不过,和父亲相比,柴令武宁愿不要这个机会。

    “嗯,我走了。”

    李恪点了点头。

    接着京城的一些有地位的人都来悼念,对柴绍蓉和柴令武表示哀悼。

    没人来捣乱,也没人敢来,一切都很顺利。

    李恪把柴绍去世的消息昭告了天下,让全国百姓都知道。

    有人建议李恪不要公布这个消息,担心会引起周边异族的动荡。

    但了解觉得这样对柴绍不公平,不能因为担心异族就藏着掖着。

    柴绍去世可能会让周边异族有想法,但他们本来就有很多想法。

    最后,全国百姓都知道柴绍去世,举国同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几天就过去了。

    柴绍过世的悲痛慢慢消散,最近京城变得热闹,来自各地的道士和僧人纷纷涌来。

    他们的信徒,还有那些爱看热闹的人们,也都跟着来了。

    两大宗教的典礼都要开始了,他们可是下了血本,邀请京城里的名流贵族。

    不管是哪个家族的族长,还是贵族、官员、王爷,都收到了邀请。

    更刺激的是,道教和佛教竟然选在了同一天举行典礼,竞争激烈。

    李恪收到了两边的邀请,但他一个都没去,连回信都没回。

    他没回应,皇亲国戚和大臣们也就没去。

    可能这本身就是一场变相的竞争吧。

    当然,也有人去了,比如萧瑀和李承乾。

    不过李承乾去的是道教典礼。

    和他一起去的还有一些大臣。

    李恪就当什么都没发生,看着事情发展。

    当天,两边的典礼结束后,他们在京城的街道上游行。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两边的人竟然面对面遇上了,结果大打出手,伤了不少人。

    最后程咬金带着金吾卫来,才把两边拉开,否则可能会打得更厉害。

    从那天起,两边的竞争就更明显了,时不时就会打起来,双方都受了不小的伤。

    他们还在城里和其他地方宣传自己的教义,吸引更多信徒。

    在竞争过程中,佛教似乎被悄悄打压,道教则得到了不明显支持。

    比如,两边的人打起来后被带到衙门。

    佛教的和尚会被狱卒折磨一番,关几天才放出来。

    而道教的道士进去说几句就放出来了。

    这种微妙的态度外人看不出来,还以为朝廷对两个大教公平对待。

    但佛教和道教心里都清楚,每天吸引的信徒数量也说明了问题,道教的信徒多多了。

    佛教里有人忍不住了。

    一大早,天还没亮,守城的士兵发现城门附近有十多个穿黑袈裟的和尚盘坐着,脸色苍白吓人。

    走近一看,竟然都已经割腕自尽了,血流满地,人都没气了。

    这在朱雀门前自尽,还是头一次,士兵们吓坏了,赶紧封锁现场,向上汇报。

    尉迟敬德那天负责守卫,他收到士兵的报告后,愣了愣神。

    “确定他们是和尚?”

    他边走边问。

    京城里似乎没见过穿黑袈裟的和尚。

    “已经派人去查了,正在确认中。”

    士兵紧张回答。

    这种事出了,就是对朝廷的挑衅。

    朱雀门是皇宫的正门,和尚竟然在这里自尽……

    “赶紧派人再去查查,可得尽快弄清楚对方的底细。”

    尉迟敬德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