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亮了,大臣们马上就要上早朝了。
要是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万一被大臣们发现了,那可就麻烦了。
搞不好还得背个失责的罪名,说不定还会被弹劾。
尉迟敬德迅速赶到朱雀门,查看那些和尚的情况。
一共有十个,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平静,不像是被杀,倒像是自杀。
跟士兵汇报的一样,他们穿着黑色的袈裟。
头顶的戒疤,说明了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和尚。
“赶紧的,让百官暂时别上朝了。”
“封锁这里,别让老百姓看到这边的状况。”
“除非是我或者陛下下令,否则谁都不准靠近,明白么?”
尉迟敬德把副将叫过来,下令。
“明白,末将领命!”
副将严肃起来,准备执行任务。
这可不是小事,必须得认真对待。
组织百官上早朝,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尉迟敬德点头,然后匆匆忙忙地进宫找李恪。
这时,李恪刚醒来。
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去上早朝,他其实挺抵触的。
但在这个时代,领导人得处理事情,下面的基层才能顺利运作。
所以即使不愿意,也只能按时起床,当一个还算称职的皇帝。
床边的秦菲儿也醒了,帮李恪穿衣服。
衣服还没完全穿好,宫女就进来,说尉迟敬德有急事要汇报。
“让他先在门外等着。”
李恪回了一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让秦菲儿继续帮忙穿衣服。
“快点儿吧,说不定真的有急事呢。”
秦菲儿温柔催促。
李恪一边穿上衣服,一边翻了个白眼,下了床。
想想也是,这时候过来肯定是有急事。
尉迟敬德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他知道什么时候不该打扰别人。
李恪之所以让他门外等着,也是因为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
他毕竟还没收拾好,直接出去也不太合适。
“陛下,朱雀门那边发现十个和尚割腕自尽了,都穿着黑袈裟。”
“末将已经派人去查他们的底细,还让人先挡住百官,等您的指示。”
尉迟敬德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李恪这时候已经走到门口,让人把门打开。
他听到这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十个和尚在朱雀门前自杀?
这事听起来不简单。
“让刑部和大理寺一块查清楚真相。”
“解禁封锁,让百官按时上早朝。”
李恪迅速做了决定。
几个和尚自杀,用不着他亲自出马,让有关部门查清楚再说。
“是。”
尉迟敬德没想到李恪这么淡定,愣了一下,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赶紧去安排事情。
朝会照常进行。
虽然李恪很快让尉迟敬德解除了封锁,但还是挡住了一些早到的官员,引起了他们的好奇。
“这是怎么了?”
“怎么不让我们过去?”
“是啊,我这么多年上朝,还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儿。”
“不会是出了什么大事吧?”
“这些士兵也不肯告诉我们。”
“等尚书他们来了可能就知道了。”
“士兵们肯定不敢拦他们。”
早到的官员们议论纷纷。
在他们议论的时候,其他官员也慢慢走来。
上早朝的时间,大家都是这个点来的,都注意到了情况。
相互询问,但都没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房玄龄等人也到了。
“你们在这干什么?”
房玄龄皱眉,问道。
上早朝的时间,却都在这里聚集,像什么样子。
“房相,士兵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有官员汇报。
早到的官员们都走到房玄龄身边。
这时,房玄直等人也到了。
“前面出了什么事?”
“各位大人请恕罪,尉迟将军让百官稍等一会儿,他正在向陛下汇报。”
士兵回答得含糊其辞,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但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事已经报告给李恪了,希望百官不要闹事。
虽然士兵提起了李恪,但还是有些大臣不满,目光不善地看着士兵。
这感觉就像是皇宫被封锁了,不让他们知道里面的情况。
如果是皇帝的命令还好说,如果不是呢?
好在,房玄龄没有再追问,百官们也没有立即表示不满,尉迟敬德就来了。
“抱歉,让各位久等了,请上早朝吧。”
尉迟敬德让士兵让开,给房玄龄等人让路。
“尉迟将军,出了什么事?”
秦琼好奇问道。
百官们也都看着尉迟敬德。
“请各位上朝吧。”
尉迟敬德依旧笑着,没有回答这问题。
秦琼点点头,知道这种事问了也白问,于是不再多问,朝皇宫走去。
散朝后,有些人就好奇地问发生了什么。
最后,从刑部和大理寺那边听说了个大概。
消息一传开,大家都不淡定了,觉得挺震惊的。
十个穿着黑袈裟的和尚在朱雀门前割腕自杀,这是要闹哪样?
是自杀?
还是向天子表达不满?
或者是别的原因?
这事一出,满朝文武都在关注。
消息传得快,京城的百姓们也从佛教和道教的竞争转移到了这十个和尚自杀的事情上。
没几天,连新城那边都知道了,还引起了那边佛教徒的不满,给城主上书要个说法。
城主一头雾水,怎么可能给他们一个说法,只能答应他们会去查查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正准备去的时候,新城的护城河突然出现了几十年没见的潮喷现象。
但恐怖的是,这次喷出来的不是水,而是又腥又臭的血,整个护城河一下子就红了。
这还没完,让城主头疼的是,潮喷中心还出现了一张古朴的画卷。
画卷已经打开了,感觉有点旧,捞起来一看,城主差点晕过去。
上面全是关于李恪的罪证!
城主感觉不妙,不让百姓靠近。
但还是有百姓看到了上面的内容。
罪一:李恪无情,抢夺江山。
罪二:李恪无德,剥削士族……
罪三……
还有很多,但没多少人看到,就这几条传开了。
可以看出,所有罪证都是针对李恪的,画卷长长的,密密麻麻的字。
城主离开后,有人说看到了几千条罪证,都是控告李恪的,说他不仁不义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