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去辽东淘金,用脚趾头想那边的治安都不会太好。

    就他两这副模样,去了搞不好小命都难保。

    程处亮挺合适的,他老爹是程咬金,武功了得。

    要是他去辽东,程咬金肯定会给他配几个得力家将,这样一来,至少安全方面不用担心。

    “我试试看,看能不能说服李大德。”

    李大德是李靖的儿子,李紫英的哥哥,李恪的大舅哥!

    他其实不太和纨绔子弟混在一起,人挺规矩的,还上过战场,挺出色的一个人。

    房遗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能不能说服李大德。

    “咱们毕竟不是一路人,李大德那个人又有点古板,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一块去辽东。”

    杜荷默默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要是真能把李大德拉进来,他们这次去莫松就稳多了。

    他们虽然是纨绔子弟,但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李恪会那么好心,直接把他们扔到辽东去闹事么?

    李恪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和善了?

    再说,看李恪的行事作风,也不像是心慈手软的人。

    这事儿看似对他们有利,实际上隐患重重,陷阱深不可测。

    他们是奉天子之命行事,并且由房玄龄首先提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尽管他们出身纨绔,但每个男人心中都有野心。

    他们也曾想过仿效父辈,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现在,天子提供了一次机会,绝不可能放弃这个赌一把的机会。

    一旦成功,朝野都会对他们刮目相看,他们将成为改过自新的典范,所有纨绔子弟的楷模。

    这样的念头,让他们动力倍增。

    “不过,光靠人力可能还不够呢!我听说辽东那边冬天冷得要命,都能把人冻僵了,咱们还是得去找少府商量商量。”

    房遗爱眼睛都瞪大。

    少府?

    “你能联系上少府?”

    现在谁不知道,李恪把凉城的庞大科研机构,慢慢转移到京城了。

    现在市场上的白纸、书籍,甚至军队里的装备,大部分都是少府造的。

    杜荷翻了个白眼。

    “我不过是想去试试运气。毕竟打着陛下派我们去莫松都督府的旗号,少府总得给点面子吧?”

    “我觉得啊,这事儿陛下可能也会暗中同意的,不然我们年初去辽东,可真要冻成冰棍。”

    房遗爱听后,觉得杜荷说得挺有道理,不禁感慨。

    “还是你聪明,这事儿就靠你了!”

    两人说定了,就分工合作,各自去联系平时玩得好的小伙伴。

    至于少府的事,杜荷打算先放一放,他心里有点小算盘。

    要是只靠皇命旗号不管用,那拉上一群勋贵子弟帮忙鼓噪,应该能让少府松口了吧?

    把房遗爱和杜荷两人打发走,李恪心里美滋滋的。

    看来京城的那些纨绔子弟会少一大堆。

    治安肯定也会好很多。

    李恪心里这么想着,走到御花园里歇会儿脚。

    但刚进御花园转了转,脸色就不对了。

    他发现了一件之前一直没注意到的事。

    走到一棵开花的树前,李恪紧盯着它,脸色特别严肃。

    头顶上的太阳晒得厉害。

    李恪感觉现在的温度肯定超过三十度了。

    这可是初春啊!

    之前他去曲江池的时候就有感觉,但那时候一直在车里,下车就到水边,没太在意,就给忽略了。

    他叫过一个内侍,问:“去年的这时候,天气有这么热么?”

    内侍有点蒙,想了想,小心翼翼地摇头:“应该比现在凉快一些吧。”

    凉快一些?

    看来李恪的感觉没出错。

    李恪站起来,眯着眼睛望向太阳,心里升起一股危机感。

    “这种暖和天气持续多久了?”

    “禀报陛下,大概五六天了吧?”

    “五六天?”李恪默默思考。

    也就是说,这个春天已经连续五六天高温了。

    这绝对不是好兆头。

    搞不好是大旱的前兆!

    在封建社会,气候一有大变化,那就等于灾难找上门了。

    气候的忽冷忽热,特别容易弄垮古代农业生产,大唐也不例外,更别说现在李恪正打算打吐谷浑。

    要是春天播种,来个大干旱。

    天啊!

    哪怕不是大范围的,就关中地区干旱,都够大唐头疼的了。

    那时,大唐所有的精力,都可能被干旱拖住。

    一旦干旱,春耕肯定泡汤。

    这就意味着今年的秋收至少减产一半,更别提可能跟着旱灾来的蝗灾了。

    朝廷要是应对不好,就会出现几十万流民……

    李恪真的很难想象,万一出现那种情况,事情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他虽然不记得贞观十年后有没有什么大旱灾,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贞观年间确实有过大规模的蝗灾。

    好像李二还亲自下令去捕杀蝗虫。

    不过现在,李恪觉得还有机会改变这个局面,至少有时间可以挽救。

    “要不是今天特意到御花园转了转,朕可能也会忽略这个事情。”

    是啊,谁会去在意初春时候的气候变化?

    不就是比平时热点嘛。

    对于不懂科学的大唐百姓来说,最多就是私下里抱怨几句。

    但有了李恪,情况就不一样了。

    “立刻传召宰辅,还有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让他们马上进宫。”

    李恪转身,语气严肃下达命令。

    站在旁边的小内侍心里一紧,知道事情肯定不简单了。

    一般来说,天子有啥事,也只会叫上宰辅们商量商量,其他的尚书们很少会被召见。

    更何况是户部、工部,还有少府……

    这三个部门掌握着大唐几乎所有的财政收入和大部分的支出分配啊。

    李恪这么急匆匆地催他们一起进宫,肯定是有大笔的财政支出要讨论了。

    内侍不敢耽误,赶紧把命令传了下去。

    没多久,人到齐。

    “臣等叩见陛下,不知陛下紧急召见我们,有何吩咐?”

    房玄龄站出来说道。

    “诸位爱卿,先坐下。”

    李恪心情沉重。

    等到大家都坐好了,李恪抬头看看外面的大太阳,

    这天还是热得厉害,真担心时间够不够!

    “各位,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天气比去年热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