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 第147章 不愧是朕的孩子

第147章 不愧是朕的孩子

    不用战俘或者奴隶,难道要用大唐自己人去干么?

    李二可没那么博爱。

    他还清楚,现在草原上的突厥人已经被他们父子俩打蔫了,早就没了当年的威风。

    要是草原上的权力就这么晾着,保不齐又会冒出个新霸主,给大唐添麻烦。

    所以,还不如支持那些投靠大唐的突厥人,让他们去抓草原上的其他部落的人,然后卖给大唐。

    这样一来,大唐不用背黑锅,突厥人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关系也会闹掰。

    将来突厥人想再崛起,他们内部的仇恨也会是个大问题。

    “这个方案,试试看也无妨,我帮你暗中通知一下阿史那铜门,先看看他反应如何吧。”

    李恪点头。

    阿史那铜门自从归附大唐,一直表现得很不错,李二还把妹妹嫁给他,可以说是大唐的忠臣了。

    不过,因为他是由李二一手接纳的,对李恪的态度不算太友好。

    但李恪也能理解,毕竟他年纪还小,而李二的名声太大。

    就算是他巧妙让李二退位,还是有人忠于李二。

    现在他和父亲的关系已经改善了不少,俩人还一起讨论河北道的情况。

    李二提到这事时,得意地胡子都翘起来了。

    “不愧是朕的孩子,胆子比朕都大,敢直接对大户动手。”

    “刚开始,朕还为你捏了把汗,没想到那些世家大族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连像样的反抗都没有。”

    李二话里话外都透着一种“如果我早知道会这样,当时就应该直接收拾他们”的意思。

    李恪翻了个白眼,“你当初能找到那么多稍微懂得点行政的官吏么?能有一帮跟士族没太多瓜葛的将士么?”

    李恪这么一问,李二就被问住了。

    说实话,他也能数的出几个来。

    但一想到就连一向忠心的程咬金都娶了崔家的女儿续弦,李二就不好意思再把那些人的名字说出来。

    如果不是李恪之前在凉城和军中大力推广教育,培养了一批稍微认识点字的人,整治士族的事情,真不一定能做成。

    稍有不慎,天下可能又会回到隋末那个乱糟糟的时代。

    李二也只能含糊其辞地绕过这个话题。

    难道他能承认自己在这一点上不如李恪么?

    不能!

    李二这么骄傲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就这么向李恪认输?

    第二天,李二把阿史那铜门找来,说了说李恪的意思。

    结果阿史那铜门一点都没觉得不好,反而特别高兴。

    草原就是这样,何况现在他的部落帮大唐抓奴隶,能赚点钱,这多好。

    虽然他现在是左骁卫大将军,但毕竟只有他一个人,手下的部落百姓也得吃饭不是?

    跟大唐打仗和自己在草原上抓俘虏,哪个更难,一想就知道了。

    阿史那铜门自然而然会选择去草原抓俘虏。

    再说,阿史那铜门刚投降大唐才一年多,还没立下什么功劳,这次出力也算是向大唐表忠心。

    李二和阿史那铜门的谈话,没多久就传遍了朝中,大家一开始都有点懵。

    皇帝父子俩是不是太贴心了?

    知道我们缺劳动力,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了来源?

    大家纷纷给皇室点了个赞,然后勋贵们登门拜访,差点把阿史那铜门家的门槛都踩破了。

    没办法,现在哪家勋贵家里不缺人?

    阿史那铜门本来说大话,保证帮大家抓到足够的奴隶。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意识到有问题。

    私下算账后,发现自己几天内承诺了要抓五万奴隶。

    这数目巨大。

    草原上许多部落的总人口都没有五万。

    阿史那铜门这时才怕了,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还频繁向李二哭诉。

    李二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安慰他。

    远在岭南的冯涛也听说了这事,表示自己这里有许多反叛的百姓难以管理,不如卖给朝廷。

    李恪还没来得及说话,朝中贵族们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纷纷上书称赞冯涛平叛有功,应当受到封赏。

    虽然李恪本来计划要把他们的土地换成饶乐北边的地,但后来他了解了当地的详细情况,亲自把人叫来一一道歉。

    说他自己之前不太清楚具体情况,有点想当然了,这事就这么算了。

    不过,金矿可以让他们一起出钱,搞个商社来开采。

    李恪只要求他们按时交税,没别的要求,勋贵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皇帝都给他们道歉了,还给他们这么大的好处,不香么?

    现在勋贵们手头都有更详细的金矿报告,延津最初的报告一点都没吹牛,河里的金子真的有那么多。

    而且,黑水其他支流还发现了不少大小金矿,这消息让勋贵们兴奋不已。

    现在他们什么都有了,就差人了。

    本来他们还想派自己人或者亲信去管金矿,但了解了饶乐北边的情况后,没一个人愿意去了。

    既然可以用奴工,何必让自家的人冒这个险?

    万一出点事,损失就大了。

    家臣都跟了自己十多年,有些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得留着帮孩子们打仗。

    现在李恪给他们指了条明路,用突厥奴隶和西南的蛮夷,大家一下就眼前一亮。

    以前,勋贵们还受着儒家那套仁义道德的束缚,没想过要用外族的奴隶。

    但现在一看,外族奴隶不仅便宜,死了也不心疼。

    至于换成汉人?勋贵们不是傻子,看明白了李恪的意思。

    李恪让魏征在河北道推行的政策里,有一条就是要放开制度,以后不允许再用汉人当奴隶。

    而且现在河北道的奴隶已经跟主家签了契约,不再是以前的卑微身份了。

    所以,就算是为了讨好李恪,他们也不会再用汉人奴隶了。

    不过月余,黄金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国。

    尤其是一些繁华都市中,更是家喻户晓。

    无数人夜不能寐,最终下定决心,踏上寻金之路。

    河北道内,原本安排前往辽东的士族旁支,一扫之前的颓唐,变得意气风发。

    曾经撒娇打滚不愿迁徙的人,一夜之间精神抖擞,如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