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 第148章 都往关外逃

第148章 都往关外逃

    有的甚至主动向负责迁徙的官员,询问启程的具体日期。

    更有小家族不惜重金贿赂,希望提前迁移。

    即便是全国范围内被判迁徙的秃驴们,也仿佛重获新生。

    去哪里不是修行?

    对于佛祖的虔诚,自然不及对黄金的渴望。

    即便是苦寒之地,又有何惧?

    甚至有的大秃驴,不等朝廷动手清剿,就主动将寺产上交,只求在判刑时能被流放到东北。

    他们更是利用在百姓中的影响力,煽动众多百姓跟随自己一同前往东北。

    这一幕,让各地官员惊愕不已。

    黄金的诱惑实在出乎意料。

    然而,齐鲁一带情形又与别处不同。

    魏征在这主要针对的是豪门大族,对地方的小豪强和地主则没有特别注意。

    虽然他们对小势力也有所限制,但相较之下,生活依然算得上优渥。

    因此,齐鲁的小地主势力异常强大。

    起初,朝廷主要迁移的是士族的佃户和奴仆,但随着金矿的消息传出,他们开始感到焦虑。

    若让这消息在齐鲁民间扩散,他们的佃户岂不都要逃散一空?

    于是,这些小地主们用尽一切手段,封锁消息。

    甚至设卡拦截,阻止百姓,尤其是他们名下的佃户前往饶乐。

    然而,他们的行为反而引起了魏征的注意。

    敢和朝廷意志对抗,无疑是自寻死路。

    于是,魏征立刻命令还没出发的王子虎,领兵清剿这些地主,将人全部流放,没收土地,分配给普通百姓。

    他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

    要是没地给百姓们分,齐鲁穷苦百姓可能真的会跑得一个不剩。

    百姓的日子,比起士族家的佃户还要惨。

    士族们多少还有点面子,对佃户收的租能轻一点。

    但普通地主就不一样了,他们当不了官,也做不到诗书传家,就只能使劲儿剥削佃户。

    这样一来,齐鲁的普通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魏征手段挺狠,动作也挺快,但还是有大量的齐鲁百姓开始往关外逃。

    这些百姓甚至冬天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就揣着口袋里的几个铜板,往每天开往涿郡的水师那儿奔去。

    现在运河里的水师,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忙把这些百姓运送到饶乐。

    虽然水师不停说船已经坐不下了,但百姓还是要硬挤上去,甚至有时候会掉水里。

    李恪躺在床上,听秦菲儿给他念那些从各地送来的奏折。

    这已经成了他放松的一种方式。

    大唐没有规定后宫不能干政,秦菲儿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所以李恪就爱偷这个懒。

    自从延津的消息传遍天下,只要交通方便、消息灵通的地方,都出现了移民潮。

    一大堆绿林好汉、穷苦百姓、犯了罪的官员和秃驴,都开始迁移。

    秃驴和犯罪的官员还好,有官府统一安排,不怕路上有人打劫。

    但绿林好汉和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这些人上路时,大多都是口袋里没几个铜板。

    走在路上,变成劫匪抢上一票也是常有的事。

    一时间,大唐各地的治安状况变得很糟糕,很多地方官员纷纷上奏,向李恪请罪。

    李恪倒不觉得有什么,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等这些人搬到饶乐后,内地各道的治安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

    绿林好汉的情况就不多说了,那些敢于去辽东搏一搏的百姓,大部分都是生活困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

    如果不给他们一线希望,让他们一直这么穷下去,说不定会引发起义。

    别以为盛世就不会有农民起义,这事其实挺常见的,只是能闹出大动静的是少数。

    李恪听着听着,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打断了秦菲儿的话。

    “这篇奏折让我看看。”

    一看之下,李恪心里有点儿想笑,这还真是有点意思。

    那是来自齐鲁豪强联名递上来的奏折,也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关系,居然能送到宫里来。

    本来李恪以为齐鲁的奏折都是抱怨的,毕竟他让魏征在河北道做的事情,对当地上层人士影响挺大的,这个李恪心里是有数的。

    结果没想到,这奏折是鼓励李恪出兵高句丽的,这有点出乎意料。

    齐鲁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孟之乡,这里的人特别保守。

    但李恪万万没想到,这最保守的地方,竟然是第一个上奏请求攻打高句丽的。

    这到底什么情况?

    平时不是总讲究仁义道德的么,这会儿怎么都不提了?

    估计这些人心里也清楚,反对没用,干脆就站在李恪这边,给他加油打气。

    他们表面上看,好像是出于一片好心,天地可鉴。

    但要是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他们背后的意图有多么阴险。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虽然原因多多,但三次征讨高句丽失败,绝对是个关键因素。

    正是因为征讨高句丽失败,才导致河北道大乱,起义军四起,国力一天不如一天。

    说白了,现在这些上奏的家伙,就是在赌,赌李恪赢不了。

    只要李恪稍微露出点破绽,恐怕接下来就要面对叛乱了。

    李恪轻笑,把奏折往旁边一扔。

    他们那些小算盘,真是做梦。

    “扔了吧,当柴火烧。”

    秦菲儿愣了愣,虽然她预料到李恪可能不会把齐鲁豪强的上书当回事,但这么直接说出来,确实有点不给面子啊。

    不过秦菲儿没劝李恪,只是默默回了句:“好。”

    说实话,秦菲儿对齐鲁地主豪强也没好感。

    自从魏征在河北道打压士族,很多百姓和佃户就冒着生命危险,想去辽东。

    齐鲁那边更是夸张,每天都有人为了上船掉进水里。

    甚至有人不顾警告,趁船开或者航行的时候,直接往船上爬,或者扒着船,就为了去饶乐。

    秦菲儿心里不是滋味,觉得齐鲁百姓太不容易了。

    尤其是当她问李恪,饶乐到底有多少能种地的田后,心里更是沉闷。

    那些拼了老命想去辽东的百姓可能根本不知道,辽东也不是遍地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