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考虑调查

    因为于哨曾是李恪的老师,此事并不奇怪。

    李二叹气:“天下英才众多,若能为朕所用,那该多好。”

    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

    “陛下爱才之心,举世皆知,是一位明君!”

    房玄龄看着同僚们奉承李二。

    安静之后,房玄龄继续道。

    “我沿途观察,原曼族百姓,极度稳定,享受王化,生活和谐。

    群臣齐心协力,为殿下的大业贡献力量,没有一丝被征服后的反抗。

    特别是凉城的繁华,比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面几点,李二或许没有太多感触,但后面一点,让他好奇不已。

    他不是普通的天子,身经百战,即便在隋末争霸中原时,那些长期被藩王控制的地区,百姓仍会反抗大唐的统治。

    然而,房玄龄现在却说,曼族百姓竟然顺利被李恪收服了。

    蛮族与大唐相隔甚远,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绝非易事。

    显然,他之前低估了李恪的能力!

    房玄龄仍在感叹。

    “此次会见殿下,与昔日京城相见相较,犹如蜕变新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殿下已颇具明君之姿,气度非凡,令人心悦诚服。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出言讥讽。

    “难道你去了一趟,就被折服了,想效忠李恪不成?”

    房玄龄对此仅仅冷眼一瞥,不屑和他多说。

    倒是李二及时制止了长孙无忌,没让他继续嘲讽。

    大帐内,众人对长孙无忌的轻蔑,显而易见,但也暗自思考房玄龄是否过于高看李恪。

    李靖婉转提出疑问。

    “房相是否夸大其词?”

    房玄龄并没辩驳,只是笑着回应。

    “殿下年纪尚轻,然而已建立国度、法度,拯救万民于危难之中。”

    闻言,李靖一时语塞,的确,殿下年纪虽小,却能成就如此伟业,难道不更应令人敬畏?

    房玄龄继续如数家珍般列举李恪的种种优点。

    “不仅如此,殿下更是精通用人之道,善于发掘手下贤才,使之各尽其能,无不心悦诚服。

    国内上下,皆以殿下为中心,团结一心,内外呼应。”

    房玄龄的赞誉虽然不虚,但在众人眼中,他似乎有意回避了李恪如何与大唐相处这一敏感问题。

    陈师节见状,忍不住问道:“房大人,那么后续如何?殿下是否响应了圣上的号召,班师回国?”

    “确实,殿下究竟有何打算,如何定位与大唐的关系?”

    众人纷纷附和。

    房玄龄面露难色,面对着追问不舍的众人,他不知如何回答,同时又瞥见李二锐利的目光,于是决定暂时欺瞒。

    他叹息一声,说道:“唉,殿下并非不愿归来,只是内心尚存些许怨气。”

    李二眉头微皱,“至今仍有怨言,此子实为不孝!”

    房玄龄摇头,解释道:“并非陛下所想,殿下只是感到委屈,却无人为其伸冤,因此心怀不满。”

    “若圣上能够明察秋毫,查清辱杀一案的真相,殿下的怨气或许就会烟消云散。”

    侯君集等人听到房玄龄的话,将目光偷偷转向长孙无忌。

    辱杀的事件,肯定和长孙无忌有关。

    长孙无忌清楚这一点,但无法阻止。

    他能怎么办?

    李二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如果李恪愿意在恢复名誉后回国,李二当然会考虑调查。

    尽管如此,长孙无忌并没慌张,他镇定开口。

    “陛下,臣请求彻底调查殿下辱杀一案,臣愿意承担责任。”

    大臣们最初听到长孙无忌提出调查的要求,还以为他疯了。

    但是,当他提出自己负责时,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图。

    他打算自查,这等于放自己一马,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很可能正是李二的想法。

    李二绝不可能让太子的东宫地位受到威胁。

    只要东宫保持稳定,长孙无忌作为太子的主要支持者,便难以被推翻。

    否则,如果李二让其他人正是调查那件事,那么必将引起朝野动荡。

    长孙无忌的意图,是为了试探李二的真实想法。

    若李二真的让人调查,长孙无忌可能会立即辞职隐退。

    李二想了想,最终同意了长孙无忌的请求,不愿对他施加过多压力。

    见状,长孙无忌松了一口气。

    表面上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无论李恪是否返回大唐,他都能保持稳固的地位。

    李二接着问道:“关于李恪手下的军队,他有什么意见?”

    房玄龄故意表现出为难。

    “臣曾试探过殿下,但他总是故意转移话题,明显不想深入讨论。”

    他的表情,表面他并不是不愿说出实情,而是还有未知的内情。”

    说到这,房玄龄偷偷瞥了李二一眼,鼓起勇气提议。

    “臣认为,陛下应该亲自前往凉城,直接向殿下询问。

    父子二人应当坦诚交流,这样做正好能安抚殿下的心情。”

    听到这话,李二深感触动。

    李恪之所以与他关系紧张,正是因为他们父子间缺乏沟通,相互理解不足。

    按照房玄龄的建议,亲自去一趟凉城或许可行。

    这个念头,让李二有些动心。

    长孙无忌皱眉:“陛下,绝不能听信房玄龄的话。他让您前往凉城,等于直接将您置于危险之中!”

    房玄龄冷哼:“长孙大人,你言外之意是认为殿下会对陛下不利?你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挑拨陛下父子的关系不成?”

    侯君集等人犹豫不决,不确定该支持哪一方。

    因为,李二前往凉城确实非同小可。

    陈师节则随口道:“常言道,两国交战不杀使者。殿下毕竟是陛下亲生儿子,就算有不满,也不至于走到那一步。”

    侯君集点头。

    “确实,如果陛下不能主动表示友好,恐怕殿下心里依旧会有疑虑。”

    这些大臣都希望避免李二和李恪之间的冲突,因为发生冲突事情太麻烦。

    他们宁愿不要军功,也希望和平解决问题。

    既然按照房玄龄的说法,事情可能出现转机,为何不尝试一下和平解决?

    然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