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 第47章 李二很沮丧

第47章 李二很沮丧

    长孙无忌的青一阵红一阵,似乎要与陈师节争论不休。

    李二见状,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成何体统!你们全是国之栋梁,在此争吵,难道不觉得羞耻?”

    “陈师节,你有什么事但说无妨,不要在此故弄玄虚!”

    长孙无忌忍住满腔怒火,恶狠狠地瞪了陈师节一眼。

    陈师节毫不在意,甚至挑衅地回瞪一眼。

    “陛下,此次前往凉关,发现那里戒备森严,对大唐商人审查苛刻,以至于我都不敢暴露身份,以免耽误了陛下交代的事。”

    “出去凉关后,沿途百姓都描述了同样的事情。”

    说到这,陈师节停顿了一下,脸色凝重,几乎是一字一铿锵。

    “现在,整个曼族都在李恪的控制之下……”

    他说完这句话后,没有关注他人的反应,立刻拍起马屁。

    “陛下拥有如此优秀的儿子,是大唐皇室的幸运!恭喜陛下!恭喜大唐!”

    这个消息,让大帐内的众人震惊不已。

    虽然他们之前已经预料到李恪的军队消灭了曼族,河州也落入李恪手中,但亲耳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仍感震惊。

    曼族绝非弹丸之地,存在历史悠久,虽然是突厥分支,却绝不逊色于东西突厥。

    然而,竟然被李恪短短几天就灭了。

    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长孙无忌惊呼出声。

    “不可思议!难道曼族不曾反抗?否则怎能如此轻而易举被灭?”

    众人纷纷议论,觉得长孙无忌说的对。

    毕竟,他们清楚,打下一国虽然简单,但要在该国建立稳固的统治,却是难上加难!

    尤其是李恪作为外族人,想在曼族土地上立足,没有几年,根本无法实现,即便手下有批才智出众的臣子也很难实现。

    但如今……

    侯君集忍不住大声质问:“莫非你是听信了民间传闻,没经核实便信以为真?”

    陈师节眉头一挑,摇头:“我可不是逗你们玩儿,真的跑遍了三座新城,里头的百姓一个个都这么传,亲眼所见,城里还有汉人模样的军队在巡逻,各个拿枪,两相一对照,这事铁定是真的!”

    这话一出,瞬间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简直是超乎想象,把众人惊得外焦里嫩。

    他们原先心里琢磨着,李恪最牛也就是能在凉城站稳脚跟。

    陈师节顿了顿,又爆了个猛料,脸上还带着点犹豫:“我请守城的兄弟们喝了几杯,结果一不小心听到个大新闻。听说李恪五年前,就暗中发展凉城了,如今的凉城,像是天堂,有不需要火就能亮的灯。”

    这话一出,众人更是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

    不需要火就能亮的灯?

    李靖眉头紧锁,坐在一旁,看着众人喧哗不已,轻咳几声以示安静。

    等众人安静后,他才缓缓开口。

    “此消息虽令人震惊,但若有牛忠打掩护,也不是不可能。”

    众人随即平静下来,不难看出他对这消息确信无疑。

    李二端坐上方,眉头紧皱,久久无言,只听群臣争论不休。

    此刻,他心中纷乱无比,事态已变得更加复杂。

    原本只是李恪意外获得数万兵马,如今又证实了李恪打下曼族的事实。

    若如陈师节所说,李恪至少能调动曼族大部分民力。

    这样一来,局势愈发棘手……

    李恪如今的行动,不亚于当年的冠军侯,追逐败军,消灭异族。

    然而,对李二来说,最大的讽刺在于,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竟然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这种情况,让原本略感自豪的李二变得沮丧。

    李二的情感十分复杂,他不知是该高兴李恪的成长,还是该生气他的行为。

    但事实是,李恪独立平定曼族,是李二一直渴望达成的成就。

    否则,历史上的他不会不断对抗外族,如消灭突厥、高句丽等。

    目前,李二最想弄清楚的是,李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他其他儿子更出色,还是仅仅为了造反。

    这两个动机导致的后果截然不同。

    如果是前者,说明李恪目前仍在掌控之中,有希望将他带回大唐。

    若是后者,恐怕只能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了。

    文武们察觉到李二长久保持沉默,纷纷将目光汇集过去。

    房玄龄低声喊道:“陛下?”

    李二半眯着眼帘,看着下方端坐的文武,脸上波澜不惊,情绪深藏不露。

    “陛下,若陈将军所言非虚,臣恳请陛下予以李恪嘉奖。”

    房玄龄紧咬牙关恳求。

    他明白,此举或许会助长着潜在的危机。

    李恪势力已成气候,李二的意见,他这个儿子恐怕不会轻易听从。

    然而在众多旁观者看来,李恪的确功勋卓著。

    若大唐上下得知消息,恐怕会欢声雷动。

    相反,此时朝廷军与李恪产生冲突,一切将变得不可预知。

    看李二仍旧沉默,房玄龄只能跪地,略带哀求的再次开口。

    “陛下,李恪成就斐然,其功绩远超预期,不可不赏啊。”

    回想离京之际,众人虽心中早有预期,不过当时心存侥幸。

    现在陈师节确切证实,房玄龄才知道,李恪手中兵马已不足为患。

    李恪已统一曼族,倘若他有自立之心,对大唐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重创!

    国土一旦分裂,必将引发无数野心家觊觎。

    李靖等将领稍作犹豫,也纷纷跪地请求封赏。

    “此乃军功,将士们并不清楚背后之曲折,若明面上没有封赏,恐怕对军心士气造成不利影响。”

    陈师节神色复杂,他本不情愿屈膝为李恪求取奖赏,毕竟李恪已自立门户。

    然而,此刻并不是揭穿的时机,他只能将种种思绪压在心底,顺应众人,一道跪地请功。

    长孙无忌满心不满,神色凝重的站起。

    李恪当前的举动,显然对太子造成了潜在威胁。

    若是过去,长孙无忌或许还会因私下的小动作而对李恪心怀愧疚。

    但现在,他很庆幸自己先发制人。

    想到这,长孙无忌讥讽开口。

    “怎么,难道还要封他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