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本办嫁妆的银子挪出去了,是大奶奶没弄清账算错了。依着国公爷的意思,过了年办大小姐的婚事。等到四五月份的时候,不拘哪里省下些来,赶着再给二小姐办嫁妆罢了。”
玉墨淡淡笑着,说的很是含糊,覃乐瑶是听懂了,并没往下追问什么。
小算盘继续噼噼啪啪打了一阵,半晌才算停下来,账目算是梳理明白了。
覃乐瑶显然没把这点亏空放在心里。
“亏得咱们这么大个府邸,上下里外千数人吃穿用度,几十年账目能一丝不差。看来看去的,也就这一笔记错了,还不算什么。”
妆房里地坪上摆着张雕漆彩绘大榻,满铺着大红缂丝狐皮软垫。
中间一张梅花小几,覃乐瑶抱着手炉坐在这头,玉墨欠身坐在对面。
采初带着梨月过去请安,她俩只抬头招呼了一声。
覃乐瑶完全是新娘子的打扮,发髻垫的高高的,脸上粉艳如桃花。
眉心正中贴着花钿儿,满身珠翠堆盈,比这间暖阁还显得花团锦簇。
梨月俯身行礼的时候,眼神正巧落在账本上。
覃乐瑶的细红指甲点在上头,细细的掐了些指甲印做记号。
不善文墨诗书的女子,时常就得这么做。
识字但不太擅写,看东西做记录,就用指甲掐印子,玉墨也是这样。
梅花小桌上摆着除了账本,象牙珠小算盘,还有宁国府内宅的对牌子。
梨月没敢多看,只说了一句头脑酒热在小厅,就打算退下去。
没用覃乐瑶说话,采袖已拿了个小盒来,给梨月做赏钱。
里面是二百个新钱,还有对红蓝绒丝攒的头花。
梨月连忙谢了她,依着宋婶子的意思,问她膳食有什么喜好。
“衣食上我倒没什么忌讳,你们照旧做就是了。倒是你们厨房里传膳麻烦些,这么冷的天气还要给我这院里送来。”
覃乐瑶笑盈盈摆手,就让采初带梨月下去,吃点糖果点心再走。
梨月正要出门,坐在对边的玉墨,突然开口搭讪。
“如今天气冷,饭食端来端去的,倒容易冷了。奶奶这个燕宜院里,还有两间倒座的空房,若是收拾出来做灶房,也是很便宜的。只需拨个厨娘过来伺候就成。”
覃乐瑶心思不在这儿,听她这么一说,也只是笑了笑。
“我刚来没两天,府里刚安静没事了,怎么好又兴师动众收拾厨房?”
玉墨忙笑道:“说起来也并不麻烦,房子都是现成的,只需打发人弄两个小灶就成。奶奶的饮食份例如今归在锦鑫堂,往后拨过来就成了。往后少不得国公爷常在这院里吃饭,也不止是奶奶一人方便。以后府里中馈家务,都是奶奶料理,也没麻烦了别人。”
自己院里单做个小厨房,饮食自然是方便的很,覃乐瑶自然是心动了。
不过到底是才过门没两天,不好做的太张扬,还是笑着摇了摇手。
“这时已经腊月,眼前要忙着过年,底下人都忙乱,等过了年再说吧。”
玉墨这才没再继续劝,又扭头对着梨月笑了笑,并没说话。
要不要在燕宜轩建小厨房,梨月是插不进话去。
但她发觉玉墨唤覃乐瑶是“奶奶”,听起来很是没规矩。
府里的下人背地里念叨了好久“新奶奶”,真等人进了门还是叫小娘。
怎么玉墨这个平日最规矩温柔的丫鬟,倒这样起来?
“国公爷昨日说,让我们大伙儿不许提三说二,就直接唤奶奶。”
采初领着梨月去小厅,掀开点心匣子,往她的食盒里装顶皮玫瑰酥。
她这个人倒是实在,说这话并没得意,还特意低声告诉。
梨月明白意思,她这倒是好心。
是国公爷不乐意旁人唤小娘的,往后可别当面叫错了。
点心蜜饯装了一盒,梨月连忙谢过,采初又抓把响糖给她。
“往后都是一家人,我们奶奶的膳食你们多费心。”
“姐姐放心,往后小娘要吃什么,姐姐只管派人过来说,那边小厨房白天不断火的……”
梨月正满口答应,听见外头一叠声禀报进来:“国公爷回来了!”
说话的时候宁元竣已经挑帘子进了正房,采初慌得撂下梨月就跑了出去。
覃乐瑶和玉墨前后迎了出来,迎面先行了礼。
采初和采袖两个人,再外间捧衣裳接斗篷服侍
覃乐瑶亲自捧了盏红艳艳的玫瑰泼卤瓜仁泡茶上来。
彩漆托盘,白玉雪花盏儿,银杏银茶匙,馨香扑鼻。
宁元竣喝了口茶,看了身后的玉墨一眼。
玉墨连忙笑道:“奴婢给奶奶送账目和对牌来,明日各房各院的掌事,都来给奶奶请安。”
宁元竣随口答应一声,就坐在椅子上喝茶。
覃乐瑶笑盈盈跟着他,站在身边拉着手,绯红脸着拿张贴给他看。
“我哥哥嫂子送贴儿来,说明日是三朝,家里摆了一席酒,权当是会亲,请咱们好歹回去坐坐。我不知你衙门里忙不忙,还不曾答应他们。你看看?”
宁元竣接了帖子也没看,就唤住玉墨,让各院管事后日再来。
玉墨点头答应了,披上斗篷回自己书斋去了。
覃乐瑶生怕正房里头冷,拉着宁元竣就往暖阁里坐。
梨月忙把煨的滚热的头脑酒盛出来,采初端着方盘儿送了过去。
满屋里酒香扑鼻,熏得人混混欲醉。
覃乐瑶话音很娇气,宁元竣仿佛被热酒烫了嘴,她还凑在旁边吹。
“外头这么冷,你吃个头脑儿,避避寒气儿!”
“慢点儿吃,烫着呢。”
梨月提着点心匣子,怀里抱着绒花和赏钱,匆匆赶回小厨房。
这场婚礼完全是按着娶妻办的,连三朝回门宁元竣都带覃乐瑶去了。
当初沈氏嫁过来时,三朝都没回门叙礼。
国公爷自从娶了覃乐瑶,干脆就在燕宜轩住下了。
渐渐府里都没了“覃小娘”这称呼,因为国公爷听了不乐意。
若是都唤“大奶奶”听着也不像样,由于燕宜轩在花园西边,于是覃乐瑶就是“西院奶奶”,沈氏就成了“东院大奶奶”。
“大奶奶听见也没闹?”
“大奶奶气了一场无用,如今是一心向佛。”
沈氏闹也没得闹,倒是安静了一阵子。
正巧年家庙庵堂的老尼姑请安,她把人留在凤澜院里,早晚宣卷祈福。
这话梨月是听环环说的,她现在时不时就喝着西北风,跑到这里蹭饭。
因为沈氏信了佛,凤澜院上下又开始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