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142章 荣三郎
    昨晚鹤寿堂老太太动怒,宁二小姐闹得没脸。

    如今她的亲事,宁夫人已经不管了,任凭宁元竣或宁老太君的心意行事。

    依照宁元竣的意思,自是与晋州荣国府结亲,因为往后许多事用着荣家。

    可宁老太君抵死不同意,定要与临江侯何家亲上做亲。

    昨夜就是为了此事,祖孙两个险些说僵,最终也没定出个章程。

    倒是不曾想到,荣国公看中宁家,书信往来两次,就把小儿子派来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宁二小姐虽闹出了糊涂事,到底还是不愁嫁。

    晋州荣国府的三郎,亲自押运着礼物,昨天就到了京师。

    在馆驿里歇了一夜,大清早就收拾周正,拿着帖子上门来了。

    连宁元竣都没想到,荣家人来的这么快,只打了个措手不及。

    忙在内室换了蟒缎官袍,带着手下随从,亲自去大门迎接。

    荣三郎这一行人鲜衣怒马,连抬盒的小厮都是凉鞋净袜。

    少说也有十来匹高头大马跟随,各色礼物抬了几十盒子。

    宁国府门口热热闹闹下马,与宁元竣相互行了礼,迎进书房里款待。

    府里的丫鬟婆子,都知这位荣家三公子,是国公爷意属的妹夫。

    因此凤澜院院子门口,抄手游廊两边儿,就有不少人围着观看。

    梨月与秋盈同着范婆子她们,自是要挤在角门口看新鲜儿。

    远远看着个少年郎君,一副清瘦高挑身量,与国公爷倒是差不离。

    可走到跟前,众人看清楚了,不禁可惜他相貌实在普通了些。

    这等五官最多只能说是端正,离俊秀二字差得远了。

    京师繁华富庶之地,从不缺相貌堂堂的公子哥儿。

    且不说别家的王孙公子,就是宁国府里的爷们,相貌就个个不差。

    可眼前这位荣三郎,虽然年纪轻轻,顶多不过二十岁。

    却生得黢黑一张脸儿,显得整个人都粗糙不少,没有半分斯文气度。

    前看后看都是个赳赳武夫,与京师里常见的翩翩佳公子不可同日而语

    “生得黑炭似得,活脱脱是个小包公,和戏台上猛张飞差不离儿!”

    范婆子在旁看着,嘴里不停叹气。

    “咱宁二小姐打扮起来,粉妆玉琢灯人儿似得,只看容貌就不配。”

    宁家人无论男女,相貌都是极好的,四位小姐更是美貌出众。

    宁二小姐比嫡姐少几分雍容,可论起温婉柔和,仍不失为美人中翘楚。

    秋盈也挤在旁探头,点头如同鸡啄碎米,万分同意范婆子的话。

    “若是论起相貌来,这荣三郎可比不得何大公子。京师里人家议论美男子,除了咱府小国公爷,就是临江侯府的大公子最好。”

    她这话说得也实在,何大公子虽然混账不做人,论样貌还是头等。

    十几岁在外放荡,就是面如敷粉的白面书生,混了十年依然俊美。

    在秦楼楚馆勾栏行院里,何大公子也不是光凭银钱招人儿。

    京师贵府子弟无事时,流行穿深色衬衣浅色丝袍,就是何大公子兴起的。

    玉色蝉翼纱做的暗纹丝袍,京师混名唤作何郎衫,春夏十分流行。

    何大公子的相貌好,连身上的衣裳都能沾上光。

    可眼前这位荣三郎的容貌,那可是没的说嘴儿。

    一袭玄色纻丝衬降红绉纱袍儿,穿在他身上也没觉出富贵风流。

    倒越发显得这位面色黑沉,风尘仆仆赶了多远的道路似得。

    荣家的三郎人长得不俊,风评还不怎样,众人看了一阵就散了。

    还个个都觉悻悻的,觉得这门婚事普通,回去做活儿也免不了窃窃私语。

    “相貌不好,不般配不般配!”

    梨月听着她们议论,不由得抿嘴直笑。

    看来容貌并不只对女人重要,看男人也要看相貌嘛。

    其实冷眼看着,这位荣三郎的五官还算英气,长得不能算丑。

    大约是自小经历风霜的缘故,不似京师里王孙公子养尊处优。

    年初国公爷回京时,也是颇为黑瘦冷峻,养了些日子气色才好些。

    虽然底下人都说不般配,好歹也有人说句公道话:

    “话也不是这般说!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儿丑?咱二小姐便是天仙模样,却没福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也不能求样样都好。要我说人家也不丑,就是脸黑了些。选女婿到底还要人品好,自家上进才行。可听说这荣三郎在晋州,也是个爹娘管不得的。”

    秋盈正在案板上揉面皮儿,一个劲儿说风凉话,引得大伙儿哄笑。

    “我要是二小姐,必定不喜荣家三郎。同样都是纨绔浪荡子弟,何不挑个好看的?对着俊俏郎君,吃饭都多吃几碗!”

    站着说话不腰疼,还由得她挑选上了!梨月嫌弃了她两眼。

    何大公子那等混账东西,做出来事府里人都知晓,那就不必多说了。

    这位荣三郎是个纨绔,还只是耳闻传言,不知具体有些什么掌故。

    若真是传言里一般,都是些不争气的怪货,怎么选都是女儿家倒霉。

    当初何家大娘子就是先例。

    嫁了个俊俏郎君,饭没曾多吃了几碗,倒把自家小命儿葬送了。

    梨月靠着案板捏水饺儿,没掺和她们闲言碎语,只看着院外那些抬盒。

    凤澜院角门口的空地上,堆着那黑脸少年送的见面礼。

    妆缎十匹蟒缎十匹,貂皮十张银鼠二十张,葡萄酒十坛,羊羔酒十坛,熏香猪两腔,熏羊十盘,熏鹅十只。

    荣家虽不住在京师,对京师礼数还算熟悉。

    宁国府与荣国府,两府之间并无交往,头次上门算是周到的。

    猪羊鹅酒四样都送齐了,京师里头的礼节,这是亲眷间送礼的意思。

    估计若没有老太太从中阻拦,估计过不了两天,人家就派媒人上门了。

    不过有昨夜那场闹剧,宁二小姐的婚事如何,还真是不一定。

    刚刚忙完了早膳,小厨房还没得歇着,又忙起了酒席。

    宁元竣在书房请荣三郎用饭,沈氏让赵嬷嬷传话,令小厨房好生预备。

    范婆子如今有了经验,直接就是六个酒菜:荔枝腰子、羊舌签、糟鹌鹑,酱鹅脯、白玉蹄花、水晶肘儿。

    凡是初次上门的客人,范婆子一律上这六个菜,做的熟练拿手。

    梨月帮忙做小菜,定干果鲜果蜜饯咸酸,装了十六样看盘。

    一共摆了十个食盒,三等丫鬟们都拿不了,梨月秋盈也得帮着送菜。

    刚进澹宁书斋院门,秋盈就拽了梨月袖子,小嘴一努,示意她竹荫深处。

    “嗯?”“别看!”

    梨月刚要扭头,秋盈又呲牙摇头。

    余光里一丝月白色裙角,耳中细碎的钗环叮当。

    “二小姐?”“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