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109章 高攀
    宁二小姐有高攀的心思,宁元竣并没透露给母亲。

    庶妹心气儿高有主意,挖空心思要高嫁,他心里是有些愠怒。

    可这一阵怒火过后,他这做兄长的心中倒没了太多顾忌。

    以他如今的爵位官职,有亲妹妹肯往上联姻,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大妹妹是母亲的心头肉,他也舍不得她受委屈。

    二妹妹自己要冒头,做兄长的为何不顺水推舟?

    宁元竣心思定下,就在兵部及朝廷中略放出些风声儿。

    不过一两日的时间,来寻他闲谈说亲事的人就不少。

    多数是封疆大吏的子弟,入京迎娶公府女儿抬高门楣。

    也有几家外藩亲王,见他新贵上位颇得恩宠,寻人情来联姻。

    他挑挑拣拣了一番,寻出了两个上等亲事,留下了男方庚帖。

    打算等大妹妹初聘一过,就与母亲宁夫人商议,给二妹定下婚事。

    宁大小姐的订婚备嫁,宁夫人已经忙乱起来。

    宁大小姐十七岁,定南侯世孙十九岁,年岁都不算小了。

    宁夫人与男家私下商议,打算将初聘与迎娶都赶在今年。

    这门婚事禀报过宁老太君,老人家虽心里不如意,好在口里没说出来。

    自然是嫌定南侯爵位低,世孙的父母都不在世,将来要走下坡路。

    宁国府嫡长女只落个侯爵夫人,怎么说来都是埋没了。

    可是儿媳与孙儿坚持,孙女自己也满意,宁老太君也就没话说。

    长房大孙女媒聘无法插手,宁老太君只好将心思放在二三房小孙女身上。

    因怕玄清观选婚再出岔子,老太太这次谁也不敢相信。

    二房太太气病了,三房太太只是五品诰命,不能指望她们教习礼节。

    宁老太君干脆亲自出马,将宁三宁四两位小姐唤进鹤寿堂住了几天。

    只许两个孙女的乳母跟着,其余丫鬟婆子一律不许伺候。

    就怕身边人跟着挑唆,特别防范着二房钱姨娘。

    鹤寿堂里的十个教引嬷嬷,整日贴身伺候着两位小姐。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行动坐卧乃至吃饭饮水,无不要求恪守闺范。

    宁老太君亲自验看,不敢再出丝毫差池。

    她老人家认准,五皇子的王妃非要出在宁国府不可。

    眼看着姐妹们婚事都有着落,宁二小姐的心,越来越不安。

    原本以为沈氏能帮自己争一把,却没想到还是水月镜花。

    一连这些天,宁二小姐早晚派乳母丫鬟打探消息。

    光是给鹤寿堂丫鬟们打赏,就花了几十两银子。

    眼看三妹四妹跟着祖母学礼,五皇子选妃没有她的事,慌乱的要不得。

    还想再去凤澜院求沈氏,哪知晓沈氏烦了她,三推四阻的不见面。

    眼前就是六月十五日子,宁二小姐在房里干着急,眼里满是血丝。

    最后是乳母嬷嬷提醒,她才想起给嫂子送些礼物。

    “有道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二小姐要嫂子帮忙,没些厚礼只怕不行?”

    宁二小姐生长于深闺,衣食用度首饰不缺,银钱却是不丰厚。

    碎银子与铜钱是赏丫鬟用的,再多能有说多少?

    事到如今把心一横,她开了妆奁柜子,拿出套赤金点翠串花冠子,另有四支羊脂玉簪。

    “前日听太太与孙财家的记账,说是打这套冠子用了三百两银子,四支簪子共用一百两。妈妈拿出去兑四百两银子,买四盒上好香料送嫂嫂。她凤澜院房里院里都常焚香。”

    乳母嬷嬷见这几样首饰,有些后悔自己多嘴,连忙劝了两句。

    “年初太太才给打了两套冠子,大小姐与您一人一套。还有羊脂玉的发簪,这等颜色洁白的可不好寻,也是与大小姐一样的。咱若是拿出去当了,敢明儿有节日生日,赶着要带可怎么办?二小姐收起这个,随意寻两根金簪儿,当出几十两银子,买两样礼物表心意就够了。四百两亏空,咱也不好添补。”

    宁二小姐也是犹豫,又向妆奁里寻了寻。

    其余值钱的头面首饰也有,可常带的不能当,宫样赏赐的不能当,寻来寻去就是这套还算合适。

    她不禁叹了口气,将金冠儿玉簪放在木匣儿里,旧汗巾裹着递与乳母。

    “怨不得嫂嫂不肯替我说,大约是嫌我空口求她。我究竟是年纪小,不会为人处事。若早早想起来送东西,只怕她还可早些替我说去。嫂嫂是沈家嫡长女,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几十两怎么打发?好在这两个月没什么大日子,也不必戴这个。”

    乳母嬷嬷接了东西,看着自家小姐熬的眼睛通红,满都是心疼。

    “二小姐别怪老奴多嘴,五皇子的婚事不成就罢了,可千万别把您煎熬出病来。您只看大小姐的婚事,就知晓太太是个心疼女儿的。哪怕太太再偏心,也会给二小姐寻个京师里的好婚事,您这是何苦呢?”

    宁二小姐是钻了牛角尖,满心满眼盯着五皇子婚事,谁的劝都听不进。

    “妈妈,你看太太为大姐姐预备的嫁妆,就知晓的她们母女的心意。府里公中给的嫁妆,就已是特别丰厚。若再算上祖母、二房、三房贴补的一份,怕抵得上她夫家半府家当。她带着这等嫁妆过去,侯府里谁敢看低欺负她?”

    “看二小姐说的。咱府里看待小姐们,从来是一视同仁,不肯三六九等。大小姐出阁有些什么,二小姐自然也有。就是老太太、二三房太太,添妆奁的时候也不好意思薄了您。”

    宁国府给出嫁女儿的陪嫁,向来是有一套家规。

    无论嫡庶还是长房次房,给的嫁妆数目全都一样,没什么可争闹的。

    祖母或各房得添妆,也讲究一碗水端平,就有些偏爱,不会太厚此薄彼。

    嫁妆薄厚的区别,只在生母与外祖给的添妆上头。

    这才是嫡庶两支的女孩,嫁妆差距的来源。

    嫡女生母是世家官宦,带来的嫁妆就不会少,自然会多多给女儿添上。

    外祖舅舅家是近亲,给甥女多添嫁妆更是无可厚非。

    庶女生母都是没根基的妾室,也没有做官的外祖舅父。

    不但不能给女儿添妆奁,不扣下些肥己就算是好的了。

    正是因此,嫡女与庶女的嫁妆,大多差出不止一倍。

    宁二小姐心思重,这一层算的极为明白。

    “妈妈好糊涂。光是公中一两万银子东西,在这京师里头够做什么的。大姐姐与我可不一样,我仔细算了算,她嫁妆里光是田庄铺面宅子就值四五万两,大半都是太太贴补的。大姐姐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若嫁定南侯府的是我,难不成太太也能这般贴补我?”

    算计过大姐姐的嫁妆,她更烦躁的要命,蹙眉扯着丝帕,险些折了指甲。

    “若是我能选上五皇子妃,那可就不一样。五皇子与何昭仪深受宠爱,早晚正位太子。太太好意思一两万嫁妆,打发给未来的太子妃?那时我要八万十万的嫁妆,太太也不会犹豫的。”

    自古财帛动人心,乳母嬷嬷牙一咬心一横,裹着首饰匣儿就往外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