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暴雨将至

    第一百九十七章 暴雨将至

    夜深了,值房内只剩下一盏孤灯。

    余谨伏案而坐,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案宗。烛光映照下,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孤寂。

    与白天朝堂上的喧嚣相比,此刻的值房安静得有些压抑,只能听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传来的更声。

    案宗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吴庆年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余谨手持朱笔,不时在关键处做着批注。他的神情专注,眉头微蹙,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脑海。

    &34;十年前,吴庆年初任吏部郎中,便与夏承宗有了往来&34;余谨轻声念道,目光在纸上逡巡,&34;每年春秋两季,定期收受银两,数额从五千两起,逐年递增&34;

    他翻开下一页,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吴庆年的财产变化。短短十年间,这位出身寒门的郎中,竟然在京城置办了三处宅院,在江南更有数处庄园。光是明面上的资产,就远超其俸禄所得。

    &34;有意思&34;余谨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提笔在一处数字上画了个圈,&34;这笔银子的来源,倒是要好好查查。&34;

    烛火跳动,在案宗上投下摇曳的影子。余谨的目光落在一份书信上,这是吴庆年与江南盐商的来往书信。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机密。那些看似寻常的问候,实则暗藏玄机。

    &34;盐政改革之事,还需从长计议&34;余谨轻声念着信中的内容,眼中闪过一丝寒意,&34;这是在给盐商通风报信啊。&34;

    他放下书信,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案宗中的每一页都透着腐败的气息,而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吴庆年的供词和账册,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正在浮出水面。

    &34;张元、卢颂、江南盐商&34;余谨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名字,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34;这些人之间,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交易?&34;

    窗外传来一阵寒风,吹得烛火摇曳不定。

    余谨站起身,走到窗前。京城的夜色如墨,远处偶尔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这座城市表面上一片祥和,实则暗流涌动。

    他回到案前,继续翻阅案宗。每一份供词,每一张账册,都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向更深处的门。而在这扇门后面,必然藏着足以震动朝野的秘密。

    &34;这一次,我倒要看看,这些贪官污吏还能否坐得住。&34;余谨喃喃自语,提笔在案宗上又添了几笔批注。

    烛火渐渐燃尽,但他丝毫没有倦意。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他要将这些案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烙印在心底。因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贪腐案件,更是一把能够撬动整个朝堂的杠杆。

    而他,正要用这把杠杆,掀起一场足以改变大安朝局势的风暴。

    次日清晨,门下省。

    朝阳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座威严的建筑群历经数代,见证了无数权力更迭。檐角上的铜兽早已褪色,却依旧昂首挺立,俯视着来来往往的官员。

    &34;听说余大人昨夜一直在值房&34;一名给事中压低声音,与同僚交谈。

    &34;可不是,我早上来时还看见他的灯火。&34;另一人接话,眼中闪过一丝忧虑,&34;这是要把吴大人的案子查到底啊。&34;

    廊下三三两两聚着官员,表面上谈笑如常,眼神却不时瞟向值房的方向。那里,一盏残灯还在微弱地闪烁,昭示着屋内之人彻夜未眠。

    &34;诸位说,吴大人会不会&34;一名年轻官员欲言又止。

    &34;噤声!&34;旁边的老吏连忙制止,&34;这种话也是你能说的?&34;

    门下省的大堂内,红漆已经斑驳的柱子上,悬挂着历代名臣的匾额。那些苍劲有力的字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在这个地方,一言一行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34;徐侍郎今日怎么还不来?&34;有人望着大堂上首空着的位置,轻声问道。

    &34;还能为什么?&34;一名老吏冷笑,&34;自然是为了吴大人的事。这会儿,只怕正在司空府上求见呢。&34;

    话音未落,忽听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众人下意识地挺直腰板,神情恭敬。但当看清来人只是个门吏时,又都暗暗松了口气。

    &34;这余谨,也太霸道了些。&34;等人走远,有人终于忍不住抱怨,&34;一个寒门子弟,竟敢动用从龙密卫&34;

    &34;嘘!&34;旁边的同僚连忙制止,&34;你不要命了?现在谁知道哪里有他的眼线?听说他手下那个新来的侍御史贾大人,审起人来&34;

    说话的人顿时噤声,脸色发白。虽然这位突然出现的贾侍御史来历成谜,但他那令人胆寒的手段,已经在衙门里传开了。谁能想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出身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竟能调动从龙密卫,还有如此能臣效力?

    大堂一角的香炉中,檀香缓缓升起。这香气本是用来提神醒脑的,此刻却让人觉得格外压抑。那袅袅的青烟中,仿佛藏着无数难言的心事。

    &34;诸位可听说了?&34;一个矮胖的给事中凑过来,&34;昨夜吴大人的夫人也被带走了。&34;

    此言一出,周围人的脸色更加难看。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余谨是要抽丝剥茧,顺藤摸瓜。

    &34;完了,这次是真的完了&34;有人喃喃自语。

    忽然,大堂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从龙密卫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手中还拿着一份文书。

    瞬间,整个大堂鸦雀无声。那些方才还在窃窃私语的官员,此刻都低下头,假装在处理公务。唯有那密卫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堂中回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心上。

    &34;余大人有令,&34;密卫站定,声音冰冷,&34;命门下省所有官员,立即将近十年来经手的所有文书造册,送往值房。&34;

    这道命令如同一记惊雷,震得众人脸色煞白。十年的文书?这分明是要清查到底!

    &34;这这得多少文书啊&34;有人颤声道。

    &34;限期三日。&34;密卫冷冷补充,&34;若有延误或遗漏,后果自负。&34;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满堂惊惶的官员。那些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恐惧。他们终于明白,一场足以掀翻整个门下省的风暴,已经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