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总觉得一个皇帝如果大开杀戒的话,那就一定是个暴君。
至于为什么要杀人的原因,他们也不去想,至于为什么杀完了这些人,反而是能够让大明王朝走得更好更快他们也不去想。他们只认定一个事实,那就是你这个开国皇帝刻薄寡恩。
你这个皇帝连跟着你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弟兄们都杀掉了,那就说明你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不合格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文成武将跟你们老朱家的江山,那么的离心离德,因为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希望,所以人家当然是要走,所以你这种人就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你这种人还被那么多的人歌功颂德,那就是非常错误的。
甚至很多人都在一些自媒体上面抨击朱元璋,说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是整个封建时代最为黑暗的。
哪一个封建王朝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都是黑暗的,但是这些东西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想,至于为什么原因在于这些人是需要抨击明朝来换取流量的。
至于明朝的那些好的地方,他们可能真的是看不见,他们一直都觉得明朝哪有什么好的地方,它就是一个封建的非常黑暗的王朝有好的地方呢也是虚构的。
至于所谓的那些什么,每个皇帝都挺有骨气之类的,也有人抨击说什么这不就是普通人的选择吗?当皇帝的搞了那么多的好处,难道他受一点委屈就不应该吗?这是一个他应该做的。
反正在很多人的眼里,不管明朝做了些什么,他们都是是直接把明朝做的那些恶事给拉出来,反复的鞭打。至于做得好吗?那是应该的,不应该被歌颂。
其实陈寒来到了大明王朝之后就发现老百姓们的日子过的虽说不能好吧,而且也绝对有很多的老百姓过得很差,但总体而言已经算是不错了。
为什么有很多的老百姓敢于说真话,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起义之类的说到底还是因为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有的时候给了老百姓太多的权利。
就像大诰里边说的非常清楚,你一旦受到了什么委屈,你觉得那些官员有不法之处,你完全可以到京城来告御状我当皇帝的给你们主持公道。
你别管这本书里边说的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也别管能不能做到,反正是这种精神传达下去之后,老百姓们就更加的活跃,一旦受到了什么压迫,他们就真的敢于起来造反。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鼓舞之下,在明朝发生过许多次的起义。但是真正能达到破坏力的又有多少次呢?没有多少次。
可是有很多人就抓住了这一点,猛烈的抨击大明王朝的主持之下有这么多的起义发生,那肯定是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如果是这么去否定一个王朝存在的价值的话,那就显得太过迂腐浅薄,要知道大明王朝存在了两百七十多年。这两百七十多年当中有多少是这样的日子就。可以总结出大明王朝到底是个合格的王朝还是一个差劲的王朝。
有很多人都说像宋朝人家存在了三百多年,但是却没有人去想一下,它是分裂成了两个时代,并且版图那么的狭小。
宋朝可以说不能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因为跟他同时并立的还有辽国、金国以及西夏甚至南边还有个大理。
而它之所以能够存在,主要就是因为它的赋税非常高,让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非常惨,但是那些达官显贵,那些读书人的生活却十分的潇洒快活,所以很多读书人之所以羡慕那样的王朝,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王朝非常的合格。
而是因为宋朝对那些读书人的确是比较的优厚,为什么能够有这么优厚的环境呢?很多人都说宋朝的gdp有多高之类的,但却不想一想这些gdp真的能够付诸到老百姓们头上吗?老百姓们真的能够享受到好处吗?其实不可能。
因为宋朝养了很多的官员多到比明朝多好几倍的程度,每个官员的俸禄都非常高,甚至在父母之外还有很多额外补贴,那些当官的过得潇洒快活,当然愿意歌功颂德。
但是这些俸禄和这些gdp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都是从穷苦老百姓们身上而来,那些穷苦老百姓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同时呢又被高额的服务税压得抬不起头来。
而这些高额的服务税交上去之后,国家并没有让他们过得很好,反而是把那些个多余的部队像养猪一样养着,像那些贪官污吏依旧是养着,从来就没有去真正的彻底的反腐。
而反观明朝那就不一样了,明朝对官员的俸禄是非常低的,所以搞的那些官员一个个的哀鸿遍野,甚至他们掌握了舆论话语权之后就开始猛烈的抨击。
以至于到了现在有许多的觉得自己熟读历史的那些个普通人一直都觉得明朝的俸禄那么低,官员贪污腐败,那不是应该的吗?
甚至还有人说明朝的官员的俸禄那么低,为什么明朝的那些皇子皇孙们的俸禄又那么高,如此不平衡之下,官员当然要他们服。而你朱元璋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官员大肆下屠刀,那岂不是暴君吗?
于是他们就就此认定朱元璋就不是一个好皇帝,就是一个滥杀无辜的皇帝,就是一个连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弟兄们都不放过的恶君。
因为他们代入的是那些达官贵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即便是穿越到了明朝之后,成为的也是那些读书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如今在现代能够接受的教育比古代的那些教育都要好,自己到了那里之后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秀才老爷。
所以他们一下子就带入了秀才老爷的这个身份去抨击朱元璋搞出来的那么低的俸禄,如果是自己当官的话,那也一定会造反。
可是那些人根本就搞不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即便你到了古代,你可能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秀才老爷,因为秀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高贵的身份,已经比普通人多,做了一个阶层的跃迁。
秀才的考试也绝不像是现代教育里边的考试那样简单,绝不是出一篇作文就让你写就行了。
陈寒来到了大明王朝之后才终于明白八股文这种形式其实是对一部分的读书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为说实话,大部分人对于写文章这件事情都不是特别的擅长,即便是那些天天读诗书礼仪的那些。读书人也不可能是一个非常擅长写文章的人。
但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点就在于八股文的这种格式,直接就让你跟其他的那些天才跨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起跑线上。
因为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的读书人面对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看你能不能写出花样来。
就像在唐朝,可能有很多人都喜欢写诗,但是你能够跟李白那样写出如此好的诗来吗?难道你能够说那些诗就文的格体就是错误的吗?
而在唐朝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写诗,也是因为有很多加分项,你写诗写得很好写的名动天下就会有达官显贵替你宣传,因为那个时候科举考试还只不过是推举制的一种增补形式。
根本不可能公平公正的让你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就成为官员。
而恰恰是有很多人非常不喜欢的明朝才把科举制纳入到真正的非常完善的程度。
如此一来,才让那么多读书人有机会完成阶级上的跨越。
因为很多人即便是对历史有一知半解,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细节,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科举制度真正的实施是怎么样的,他们也根本不知道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录取官员的。
很多的历史电视剧里边都说考了进士之后只要头三甲,比如状元探花榜眼,就马上能够当官,尤其是状元一下子就可以给你一个六品官,然后就让你去当一个知县,甚至比支线还要高的官让你去探案。
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即便是你考中了进士也根本不可能让你这么快就去当官,还得要观政好几年,所谓的观政就是让你到具体的衙门里边去当一个书记官让你目睹一下,正常的官员是怎么处理公务的。
可是某些个影视剧为了直接把进度给拉快,根本就不会把观政的这些年份给纳入到其中去。总觉得好像考中了进士,就一定能够当官一样,没那么简单,如果你的观政成绩不好,那你就顺延,直到你观政之后到了一个考察期,可以合格的让你去独当一面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去当官。
而这也是影视剧里面根本就不曾过表现过的导致有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能够考中进士就能够当官,却根本就不去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完全是一知半解,同时呢对当官的理解也显得那么的浅显。
正如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一样,非常的浅显,完全不知道在古代当官那是需要一个多么严苛的考察。以至于现在有许多人都觉得考公务员的考试就跟古代的科学考试一样。
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
因为现在的考公务员考试,即便是让你进入到了这个体制之内,其实你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县令这一级的人是怎么处理事情的,你只不过是先打下手,熬到一定年头之后,可能会让你单独负责一个科室的内容。
可是一个科室的内容的博杂程度即便到了现代,也根本不可能跟古代那样相比较,因为古代也没有那么明显的通讯工具,很多东西你必须身体旅行才能够有机会接触得到。
甚至一个科室的内容仅仅只是单独的,但是当一个县令那是需要有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
所以在古代能够当一个县令的那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当然现代能够当一任县长的也是相当了不起的牛人,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基层。
基层是最难的,越往上面走,其实更多的还是方向性的把控,但是在基层什么事都得身体力行。
正因为大部分人对于历史当中权力机构如何运行都不了解,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对于古代的认知总是以历史书当中片面的觉得他杀了多少人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甚至以性格来断定一个皇帝的好与坏。
所以有的时候陈寒也特别的无奈地认定一些人,其实根本就是历史文盲,他们不了解,可是他们却又好奇有。尤其是很多自媒体以古代背景编造一些故事,导致许多人对于历史越加模糊。
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才会有那么多的普通百姓。不了解朱元璋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杀那些人,为什么一定要对那些工程速降也进行清洗,总是以片面的说,是因为这些人挡了他皇太孙朱允文的路,所以就必须得死。
可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当年朱元璋之所以要发动四大案,本质上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清除掉这些文官也并不是为了齐全的目的,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当年元朝很多的一些制度遗留下来的问题非常之大。
如果不以这样的血腥残酷的手段清洗掉的话,那么明朝就跟元朝没有什么区别,那为什么一定要推翻元朝呢?为什么不能够接着元朝的老路走呢?
这里边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其实一眼就看出来如今的明朝,如果按照这条路子往下走的话,那么就是下一个元朝。
所以这才是其实比较本质的原因,因为这是陈寒来到了明朝之后,对于明朝的一些了解所得出来的总结。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陈寒心里面对于那些个一直把朱元璋当做一个暴君的人,非常的厌恶,他们永远不知道朱元璋当时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会比朱元璋更加的懂明朝。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