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01章 世人都误解了朱元璋

第701章 世人都误解了朱元璋

    这个事件最搞笑的就是某些人读了几本历史书就觉得自己很懂一个时代甚至很懂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干,也很懂这些皇帝为什么会这么施政。

    陈寒可能不知道朱元璋当年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干,但是来到了大明王朝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

    很多时候其实朱元璋为了清理掉元朝的那些遗毒,不得不这么干。

    而且已读是什么呢?很简单其实如果把元朝跟明朝之间的这种关系给割裂开来看觉得元朝就是元朝,明朝就是元朝的话,那就完全是错误的,就说明你根本就不懂历史,你也不知道怎么去看待历史。

    因为这本身就是不能割裂来看的,很简单一个道理,元朝跟明朝之间虽然是两个王朝,但是他们中间有很多继承关系。

    就比如律法,比如制度,比如风俗习惯你不能够将元朝当做一个只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被打败之后就整个离开了,你得考虑一下,元朝统治了将近一百年。

    他们的施政方略以及他们对于中原王朝的影响早就已经根深蒂固。

    即便他们是从遥远的北方过来的民族,可是到了中原王朝之后他们通过他们的政策,他们通过他们的习俗,他们通过对于自己对环境的改造的这种习惯,对于老百姓们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其实早就已经形成了。

    大部分时候元朝的这些一个游牧部落的将军也好,贵族也罢,他们会通过自己在草原部落生活的那种习惯对中原王朝的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做出一些他们想要的特定的改变。

    而在那种情况之下,老百姓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如果说第一代和第二代心里面还有一点不想接受,等到第三代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没有办法,不得不接受,因为看不到希望,你就只能在这种绝望当中活下去。

    这还是说的比较好听一点的,说的难听一点,每一个老百姓他们只是想要活着,不管你上面是谁来当皇帝,你是汉人当皇帝还是异族人来当皇帝,只要让他得到,日子过得好,他是不会有任何意见的。

    说句更加难听的话,那就是当一条盛世的狗都要比当乱世的人强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老百姓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们只是想着能够苟活一时就是一时,即便他们头顶上的组织已经换做了是那些异族使那一些文明开化程度远远不如中原民族的野蛮人。

    可谁让人家的武力比较充沛呢,人家把你中原王朝都给打败了之后窃取了你中原王朝的皇帝宝座,那你就只能听人家的,因为你只能这样干,因为老百姓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你上层的那些贵族,你们那些真正应该反抗的人都反抗不了那。

    难道想要让我们这些底层老百姓去替你们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担子吗?

    这本身就是一种强求,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本身就充斥着荒诞和荒谬。

    所以老百姓其实最无辜的他们是最被动接受这一切的,他们也不想他们可能也想保留着中原王朝汉民族的一些传统,他们也很想一直坚定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他们也很想把游牧民族给赶走,他们难道想要在游牧民族的铁蹄治下生活?

    那不叫生活那叫苟活。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因为一个现代人就可以用自己现代人的这种观念去评判古代人,不要觉得老百姓们好像一个个就是团结在一块的,是一团特别凝固的水泥石浆能够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连在一起。

    且不说在古代那种交通环境之下,老百姓很难串联,就算是能串联你一个普通百姓拿着扁担,拿着锄头,拿着铁镐,拿着铁锹,你能够打败一个穿着铁甲的那些战场上拼杀过来的官兵吗?

    更不要说那些官兵可能还有马,他们非常擅长骑射他们的马,非常的快捷,你怎么去跟他们匹敌?

    既然匹敌不了,难道还能够做无谓的牺牲吗?

    难道你们做的这些无谓的牺牲就有人能够看得着吗?

    难道这些无谓的牺牲就一定能够改变一件事情吗?

    既然改变不了苟活对于普通老百姓们来讲,就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去选择的事情了。

    所以他们在这种制度之下就只能慢慢接受,他们就只能是接受元朝遗留下来的那些生活习惯,可是要明白的一点,元朝之所以说是个野蛮王朝,之所以待了九十来年就跑到北边沙漠上去了。

    就是因为这个野蛮的王朝,他们的文明开化程度根本就不如汉民族,在统治阶段的时候也只能是高度依赖于汉民族,一旦遇到了一些一个不确定的事,就算是一点点小小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承受不了他们的体质就会崩溃。

    就因为他们是野蛮的,他们能够凭借一时的武力征服武力不充沛的一些王朝,可是他们无法长久统治一个比他们开花的比较早的多的文明。

    元朝之所以崩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些个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的统治,很多时候过度依赖于汉族,然后在长期的磨合当中无法泯灭掉一些元朝。内部本民族的那些个人对于想要贪图享受,又想长期控制汉人的野心。

    野心达不成之时,他们就只能是被被淘汰掉。

    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元朝统治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一件足以让他们没有办法去正面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小冰河时期到来,所以说只是有一点点征兆,所以说只是没有到清朝初期的时候那种严重的程度,但是一旦发生了这种事情,那就是一个连锁反应。

    就比如洪水灾害越来越多,干旱,天气频繁轮流。

    对于一个本来统治能力就非常脆弱的一个民族,遇到这种事情那肯定会形成更加严重的连锁反应导致民众反抗一下就把他们的王朝给推翻了。

    但是推翻之后,明朝建立却并没有马上根除掉这些元朝所带来的恶劣的遗毒。

    其实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废除掉丞相,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因为个人的权利欲望膨胀,他想要集权于自己手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城乡制度已经不是汉民族王朝的那种丞相制度,说是皇帝的副手,说是百官的龙头。

    他不是这样的,因为经过元朝的改造之后,成像已经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文官军阀的单独体系。

    他们的行政制度完全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元朝的这个丞相制度其实只是披了丞相制度的一个皮,内部还是他们元朝在草原上面的那种统治。

    其实皇帝的权利跟丞相的权利已经不仅仅是矛盾那么简单,反而有的时候丞相可以凌驾于皇帝,因为原本他们蒙古人的那种制度,就不是所谓的我当皇帝的或者说我当老大的本人要去治理天下事物。

    而是他们是一种军人强权制度,老大必须得要武德充沛,必须要带领着手底下的这些个部落也好,将士们也好冲锋陷阵去杀去抢。

    但是你杀完了人抢完了东西,不管是赃物的分配也好,还是说制定下一次去杀去抢去夺的这个计划也罢。你得有个明事理的,你得有一个至少懂得沟通交流的人来帮你去策划这些东西。

    如果这个老大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自己有清晰的头脑,他自己知道怎么去策划,他自己又可以上马杀敌下马策划,那还好说,如果不能他就只能找一个这样的人。

    所以为什么?忽必烈想要夺得皇位的时候,他必须得依仗汉人,就是因为汉人的那些文人特别擅长干这些事,特别擅长理清楚后勤,特别擅长沟通,特别擅长制定计划。

    所以忽必烈会被人家戏称为带着一帮汉人,把自己老家那些个本民族的人给干掉,夺得了皇位,所以他创造的元朝为什么说一定是中华民族的王朝,而不是所谓的殖民侵略呢?

    就是因为忽必烈是带着一帮汉人获得了这个位置,所以他必须得有依仗汉人,因为他没有本民族那些可以可靠的人,都被他给杀得一干二净了,那本民族的人根本不太相信这个皇帝。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元朝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皇帝可能并不是直接去参与到政治管理当中。而由丞相,或者说由他们之前的大蒙古帝国里边所诞生出的另外一种制度来管理天下的政务。

    这种制度就是元朝的丞相制度,可是这种制度如果元朝灭掉了,又同时恢复到了汉人当皇帝,就会出现难以融合的矛盾,那就是汉人皇帝原本就是希望集权的。

    从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开创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皇帝的权力跟丞相的权力之间就是一对矛盾,所以一开始是设立左右丞相,来使两个丞相互相之间有冲突有矛盾可以让皇帝左右平衡。

    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也是把相权给分开来,就是因为相权过大会限制皇帝。

    到了宋朝的时候看上去好像是君王跟士大夫一起共治天下,但是宋朝对于全城的防范更加严苛一套班子跟另一套班子之间无法互相的沟通交流也就罢了,他们甚至会搞出一套你领俸禄的这个官衔,跟你具体要去负责的那摊事的官衔分离的魔幻主义制度。

    为的也是避免全程出现,所以这个惯性一定会顺延到明朝来,因为明朝是汉人坐江山明朝的那些个经历了这么多年洗礼下来的这种风气就会使皇帝一定想要集权。集权就会跟相权进行冲突。

    而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矛盾地方了,那就是胡惟庸这个丞相为什么跟其他的丞相不一样呢?

    那是因为胡惟庸的这个丞相是明朝继承了元朝之后的那套制度框架下的成像,也就是说这个丞相如果要履行职责的话,那就必须得要把皇帝给架空了。

    所以可以看到在史书当中经常会发现胡惟庸。这个丞相很多时候处理事情不跟皇帝并不好,他自己绕过皇帝自己处理,甚至很多所谓的军国大事,比如说征税,人事任免呀,这个胡惟庸都敢去忽略皇帝的存在。

    很多人都解释说是因为胡惟庸这个人飘了,膨胀了,自大了,盲目了,但其实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胡惟庸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其实是在元朝时候成长起来的,元朝的制度就是丞相可以绕过皇帝处理一些事。

    所以胡惟庸当了丞相之后,自然而然觉得我可以绕过环境去处理一些事,因为元朝的天下就是这么运行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发生那么多离奇的看上去不合理的,甚至在很多现代人都会觉得你胡惟庸这种人到了这个位置怎么能这么干事情呢?你胡惟庸到了这个位置人应该非常精明才是,为什么你敢绕过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去干事。

    但其实就是对元朝的那些制度不理解,所以强行的把元朝跟明朝初期的丞相嫁接到了隋唐时候的那些丞相的位置上去。

    却忽略掉了元朝的丞相跟明朝初期的丞相,其实套的是丞相的皮,做的却是权相的事。

    而且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跟元朝的那些皇帝多么相像啊,朱元璋从一个小兵起家,然后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成了军阀。

    带着大家砍一通,杀一通起家了,成为了王,然后又称帝。

    这个过程就跟元朝的那些皇帝一样,他负责带着弟兄们到外面冲啊杀呀抢东西啊夺地盘啊,然后那些个后勤保障了人事管理了全部交给了那些文人来干。

    为什么朱元璋会说在他夺得天下的第一功臣会是李善长的,因为李善长虽说没有在前线冲锋陷阵出谋划策,但是他在后方保证了朱元璋带来的兵有饭吃。

    他保障了朱元璋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兵员,这才是基本。

    所以到了胡惟庸这里,他就有了这种惯性,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做这些事,因为他觉得朱元璋也跟元朝的那些皇帝没什么两样负责在外面打打杀杀。

    那么全国政务这些事就得由我这个丞相一肩挑,你朱元璋知道什么。

    可是朱元璋他是个汉人皇帝,他不是蒙古人,皇帝朱元璋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件事当家作主,不许别人指手画脚,于是胡惟庸就悲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