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宴会一搞,更多女孩子把心思放到了参加宴会的才子们身上。

    这次科举录取的人不少,而且年轻术科的考生也不老,都是些年轻人。

    要是能和他们看对了眼,没准就能成就一段佳话。

    所以,曲江池这一带变得特别热闹,平时人就多,现在更是人山人海。

    宴会那天,众人早早占好了位置,等着看新科进士的风采。

    风月圣地怡红院当然也不甘落后。

    消息一出,她们就开始排练节目了,想着在这样的热闹日子出名。

    艺伎不仅排演老戏老曲,还盯上了科举里的才子们。

    特别是那些有诗才的。

    她们想通过新人的才华来吸引眼球。

    本来是想找这次高考状元郭安的,但郭荣对诗赋这块不太擅长,被追得急了,就只能说自己不会作诗。

    然后趁着别人愣神的功夫,躲到了魏征家里,死也不愿意再出去。

    反而是那些排名不如郭安的,在怡红院还挺受欢迎的。

    不少人主动倒贴,就为了求一首新词。

    这些士子和伶人们整天在街上乱逛,把京城搞得热热闹闹。

    京城这么热闹,可深居宫中的李恪却感觉不到。

    虽然乔佳儿一直念叨着想出去看看,怀念在凉城的自由日子。

    但李恪毕竟有很多事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

    这次的宴会跟以前不一样,是朝廷主办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朝廷很重视科举。

    这是李恪的一种态度,虽然下面的官员不太懂他到底怎么想的,但科举考试毕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次的改动也不大,所以大家的反对声也不是很强烈。

    其实现在的科举,远没有后来那么重要,对朝廷的影响不大。

    这是因为在大唐,想当官的路子不只科举一条。

    除了科举,还能通过别的途径,让天子看中,或者是由其他大臣引荐给天子。

    反正,各种途径都有。

    比如说状元郭安,他就是魏征引荐给李恪的。

    而且当前,还有一点特别关键,和后来真的很不一样。

    科举与当官完全是两回事。

    即使科举考试通过,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一定能够成为官员。

    它仅意味着获得了成为官员的资格。

    至于是否能当官,还必须通过吏部的选拔。

    科举在众多当官途径中并不是好出路,只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一制度相对公平而已。

    然而,在唐初,贵族孩子根本不会没事去参加科举,更别提作弊了。

    相比之下,直接加入禁卫军更直接。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李恪这次的微小改变,未来可能会让科举变得更加受欢迎。

    因为李恪解释得很明白,这次科举考试考中的,还有那些正在等待分配的,都可以跳过长长的等待期,派到各个边远地区上任。

    这也算是个小福利吧。

    如果不想等,就可以选择早点当官,不过去的地方可能比较偏远,条件也相对艰苦。

    如果你有门路,慢慢等分配。

    宴会要来了,民间也有一些小热议。

    大家都希望庆祝宴能跟上巳节一起过。

    李恪一开始听到这个建议还挺惊讶的,多放一次假不是挺好的么?

    但后来他才知道,现在的上巳节,其实就像情人节,未婚男女都会出去踏青。

    但如果要等到宴会过后,那些少女们就不太方便出来了。

    这样一来,她们怎么好意思去欣赏新晋士子们的风采?

    李恪明白个中原因后,哭笑不得,干脆把庆祝宴和上巳节合并了。

    这一合并,民间乐开了。

    到了那天,小伙子小姑娘们都穿得漂漂亮亮。

    有的拉帮结派,有的跟着家长,一块儿出去玩,顺便沾沾皇家园林的福气。

    姑娘们,不管是穷人家的还是富人家的,都穿着漂亮的裙衫,脸上抹了粉。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好看,但是未婚少女的青春活力,还是很足的。

    她们几个一群,看到喜欢的男人,兴致来了,就唱唱歌,大胆表达自己的喜欢。

    要是哪个男孩看上了哪个女孩,就紧跟在女孩后面,做些动作,来吸引注意。

    这就是大唐的民风,自由、包容、开放、大胆。

    这次的上巳节跟以前不太一样,最热闹的得数庆祝宴附近。

    以前虽然也有庆祝宴,但都是读书人自己组织的,规模不大。

    这次是朝廷统一举办的,所以特别热闹。

    上午,老百姓们已经自发玩起来了。

    不过,附近有些地方还挂着帷幕,那是怡红院的小姐们从朝廷那争取来的地盘,她们正在紧张地排练。

    普通人可以随意玩乐,只要开心就好。

    但她们这些艺伎就不一样了。

    虽然是节日热闹,她们却不能放松,而是紧张准备,希望借此机会出名。

    京城艺馆很多,但真正有资格在这里设艺台的也就几家。

    尤其是曲江池边上的地盘,不是那么好抢的。

    往里是达官贵人,她们可不敢妄想。

    往外就是普通百姓,如果把台子搭那边去,根本就沾不到热闹。

    没多久,李恪带着一家人来到最里面的园子。

    回京后,李恪还没有抽出时间带家人出游。

    因此,这次他决定把全家都带来,只留下小孩在宫中。

    见过群臣后,李恪带着李二、太后、太妃,以及一众妃子落座。

    自从李恪夺取了李二的权力,李二虽然不说,但常常感到郁闷。

    李恪这次大张旗鼓,还特意带他们出来,让李二感到暖心。

    看着满园春色,李二忍不住大笑。

    “你真有心啊,就是这个地方是不是太奢华了点?”

    李恪有点惊讶,没想到李二这么节俭。

    不过,要说历史上的李二,后期可不算节俭,宫苑上的开销不小。

    不过李恪当然不会扫大家的兴,只是笑。

    “历朝历代都把孝顺放在第一位,现在朝中也没什么大事,有点闲钱修修宫苑很正常。

    之前我还跟少府的人讨论过,要不要重新装修一下大兴宫呢。”

    李二一听,有点动心。

    毕竟,他现在住的大兴宫以前是李渊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