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 第144章 乱成一锅粥

第144章 乱成一锅粥

    多亏了李恪在军中大力推广教育,虽然他的亲兵是最出色的,但京城守城将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至少现在能认字了。

    士兵们踮脚,只见车队上飘着一面旗帜,写着延津朝集使几个字。

    延津正是发现金矿的地方。

    他们不清楚延津和金矿的实际距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记住这个名字。

    虽然是朝廷小兵,却对朝廷制度有所了解。

    朝集使是州郡才能派遣的。

    而延津并非州郡。

    通常朝集使在春节前后入朝,现在这个时间点派人过来,目的不言而喻。

    看门兵好奇心起,猜测延津或许是真的找到了金矿。

    城门口排队的百姓听到士兵议论,立刻兴奋起来。

    “是延津州人来了!”

    城门处一片混乱,大家争相涌来,想一探究竟。

    即使什么也没看到,也足够向邻居炫耀。

    守门兵皱眉,将看客阻拦在城门通道外,防止秩序混乱。

    当延津车队抵达城门口,众人才察觉到,虽然车上货物看似不多,但车辙却深陷不少,看起来很沉重。

    “我是延津张大达,奉命进京,这是公文。”

    张大达身着甲胄,从车队中走出来,递交公文,要求核验。

    站在壮观的京城城门下,张大达心里有点小激动。

    他以前没想过自己能有朝一日能来京城,而且还不是因为别的,是来领赏的。

    说起来,他以前虽然有点野心,但也就是想想自己当兵,混个校尉当当,就已经觉得挺厉害的了。

    守门校尉赶紧过来接过公文,看完后又还给了张大达。

    他虽然有点纳闷,延津怎么派了个队长过来,但公文没问题那就行了。

    “放行。”

    “对了,你们怎么现在才来?按规矩,朝集使应该在春节前就到朝廷的,现在这时间不太对劲啊。”

    张大达淡定回答。

    “我听说大皇子马上就要过周岁生日了,我们家校尉和长孙将军觉得应该向陛下表示一下祝贺,所以特意让我来京城,表达一下心意。”

    “哦。”

    校尉脸上没变化,心里却骂了个爽。

    谁不知道大皇子快两岁了,怎么可能一岁生日?

    这理由编得,连狗都不信!

    再说了,你们延津啥时候跟长孙家搭上线了?

    难不成长孙冲想一个人把延津金矿占了?

    校尉一脸好奇地问:“听说你们延津找到金矿了,那不是发达了嘛!”

    校尉敢这么问,是因为他有后台。

    他老爹跟着李渊打天下,后来又给李二当亲卫,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二代。

    所以做起事来,也没那么多顾忌。

    地方官员见到他,也得巴结巴结,送点好处。

    虽然跟李恪关系不怎么样,但谁跟李恪关系好呢?

    谁能想到,当年的庶子能一跃成为皇帝,还把李二给挤下来了。

    所以校尉觉得自己想打探点消息,应该没问题,估计也没人敢不给他面子。

    “这都是胡说八道!”张大达语气严肃。

    “我们延津一直都很穷,老百姓生活艰难,怎么可能有黄金!”

    守城的士兵们听了一头雾水,心里直打鼓。

    他们中不少人都和权贵有点关系,跟平头百姓不一样。

    正当他们打算让张大达过去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张大达后面的马车承受不住压力,哗啦啦倒了下来。

    见状,张大达脸色一下就变了,赶紧低声跟校尉到。

    “赶紧派人手,严密看着两边,车里的贡品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校尉一听,知道事情不简单,立刻板起脸来发布命令。

    “快,赶紧的!把围观百姓赶走,加强防守!”

    贡品是给皇帝的宝贝,路上绝对不能出一点岔子,这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身家性命。

    要是贡品被旁边的百姓趁机偷走,那就算掉脑袋,也洗不清罪名。

    城门守卫紧张兮兮的,把老百姓都赶开,围在车队四周,警惕四处张望。

    突然,校尉的表情有点儿发愣。

    那马车里头装的东西……

    在太阳下闪闪发光,金光闪闪……

    这可是金沙啊!

    校尉都看傻了,虽然他之前听国公府的人说过这事,但亲眼看到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他一直觉得这是个笑话。

    可现在看来,延津,甚至辽东,真的有金子!

    守卫们也都满脸惊讶,心里开始痒痒,想去辽东看看。

    想想京城里的传言,现在看来都是真的。

    算算时间,从延津发现黄金的消息传出来,到现在才一个多月。

    再加上路上的时间,延津采金最多也就三个月!

    才三个月,就有好几车金沙送过来!

    那地方的黄金,岂不是随便捡?

    考虑到这些,士兵们怎么忍得住内心的冲动?

    很多人已经在心里盘算着,哪怕是花点钱、走后门,也要去辽东。

    为国家出力,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嘛。

    一堆围观的百姓头皮炸裂。

    “真的是黄金啊!”

    “我打算去延津,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去?”

    一下子,城门口乱成了一锅粥。

    这事,就像深水鱼雷,让整个局势更加动荡。

    朝廷含糊其辞的态度,权贵们辟谣,也安抚不了大家的情绪。

    这板上钉钉的事实,让绿林好汉们和听到消息的穷苦百姓下定决心,去辽东。

    要是能自己淘金,轻松搞个几十两不在话下。

    有了这笔钱,还担心找不到对象么?

    太极殿。

    李恪听张大达详细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心里挺满意的。

    这年轻人确实聪明,自己稍微提一下,他就能在城门口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看来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唐都会炸锅。

    毕竟,如果简单地把金矿收归朝廷,事情也就算了。

    但李恪却想了个怪招,直接宣布辽东的金矿归大唐子民所有。

    谁找到金矿,金矿就归谁。

    这样的诱惑,谁能挡得住?

    接下来,可能成千上万的人会涌向辽东。

    一想到这百万人的大商机,李恪就暗自得意。

    就算最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真的在辽东定居,他也很满足了。

    时间一长,去辽东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