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祖宅议事
姜氏对杨玉昭这个二叔十分畏惧,小心翼翼地起身说:“二叔请坐,不知道老爷子找我们干什么?”
杨玉昭看来一眼杨云家只有三条腿的凳子,鼻中不屑地哼一声,“老爷子找你们,自然有老爷子的道理,我哪知道要做什么?”
“你们最好快点,不然让老爷子等久,谁也替你们兜不住!”
杨玉昭撂下一句狠话,趾高气扬地离开。
瞧着杨玉昭的背景,杨云有些不解地问姜梅,
“娘,之前族老不是已经找过我们,在祖庙中把事说清楚吗?”
“这又叫我们过去,难道是杨玉昭想要反悔?”
那天,杨玉昭和杨云是在全族人的见证下,定下一年之约。
杨玉昭要是敢反悔,杨云非得弄得他身败名裂不可!
姜梅摇摇头,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杨云说:“不是族老,二叔说的是咱们家的老爷子。”
“他之前做过族老,但因为年事已高,早退下来了。”
“二叔让咱们去的是祖宅,不是祖庙。”
杨云恍然大悟。
杨四德是全族人推选的族老,负责解决族中的大事小情。
刚才杨玉昭说的老爷子,是他的爷爷,只能在他这一支说了算。
想明白这一点,杨云放心许多。
既然是自家的老爷子,想来不会闹得太过难看。
因为怕杨玉昭找借口生事。
母子两人来不及洗碗刷锅,简单收拾一下,锁门前往祖宅。
在村里走大概一盏茶时间。
姜梅领着杨云来到一处三进三出的大宅子门前。
这宅子门前有三阶四方台阶,大门上的红漆虽然已经有些斑驳,但依旧能看出几分气派。
这门脚还蹲着两座小小的石狮子,用来辟鬼镇邪。
“娘,这是咱们家的祖宅?”杨云看着这气派的大宅子,脑门上满是不解,疑惑地问道。
这宅子虽然在青山村算是不错,但对从小生活在天应府的杨云来说,不算什么。
只是他想不通的是,杨家祖宅修得这么好,为什么他家只有三间破草房?
老爷子太偏心了吧!
瞧着杨家的大门,姜氏有些畏惧地缩一下脖子,小声地解释道:“杨家祖宅,是你二叔在住。”
“当年你爹为我,跟老爷子闹翻,一气之下搬出去,能有三间草房,已经算是不错。”
杨云恍然大悟地点头,眼睛微微眯起。
怪不得他一回村,二叔对他的敌意那么大。
刚开始杨云以为,杨玉昭是单纯地怀疑他的出身有问题。
看来,这间祖宅,恐怕才是敌意的真正来源。
若不把杨云和姜氏赶走,等老爷子百年后,他没办法独霸这间宅子。
姜梅站在杨家门口,下意识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跟杨云上前几步,拍响大门。
不多时,门房打开大门,漫不经心地行个礼。
“见过夫人,公子,老爷子吩咐过,你们来了,进中院就行。”
姜梅冲着门子点头,迈步走进杨家大宅。
杨云第一次来,一路左顾右盼,好奇地看着。
尽管这么多年没来,但姜梅对老宅的布局依旧很熟悉,轻车熟路地来到中院。
中院东南角和西南角种着两棵槐树,北边养着两丛月季,看起来有几分淡然风雅。
姜梅、杨云越过槐树,穿过花丛,进入中院正房。
正房的东西两边,各摆着四把椅子。
正对门的位置放着两把圈椅和一张八仙桌,显然是一家之主平时坐的地方。
二叔杨玉昭坐在西边第一把椅子上,用眼角余光瞥一眼杨云,自顾自地继续喝茶。
他的右手边坐着一个身穿丝绸圆领襦裙,风韵犹存的中年妇人,看姜梅杨云的眼神,带着嫌弃和不屑。
在杨玉昭对面,坐着个稍微年轻点的中年人。
他的右手边坐着一个面容素雅的妇人。
姜梅知道杨云不认识这几个人,借着见礼的机会介绍。
“云儿,这是你二叔,二婶及四叔四婶,快来见礼。”
杨云的目光从几人脸上扫过,散漫地拱拱手说:“见过二叔二婶,四叔四婶。”
杨玉昭早习惯杨云的怠慢,不动如山地坐着。
四叔杨玉竹眉头微皱,但也没说什么。
唯有二婶冯氏翻个白眼,绞一下手中的锦帕,阴阳怪气地说:“早听说达官贵人的家里,规矩大得吓死人,只可惜一直没机会开开眼界。”
“而今,咱们家出一个侯府养出的孩子,我还想着见识一下,没想到……”
说到这里,冯氏的眼睛盯着杨云,摇着头满脸失望地说:
“侯府养出来的孩子,还不如咱们家的下人懂礼数,真是让人大失所望。”
这话是在暗讽杨云刚才散漫的见礼,也在说姜梅不懂管教孩子。
杨云对杨玉昭没什么好感,对这个初次见面阴阳怪气的二婶,更厌恶。
他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我在侯府的时候,是让人伺候的,哪知道什么规矩?不像二婶,什么规矩都懂,什么礼数都明白。”
冯氏听出杨云说她是个做下人的命,气得脸色发白,皮笑肉不笑地瞪着他说:“什么规矩都懂,什么礼数都明白,总比那些从小没人管束,有娘生没娘教的人强!”
杨云脸色一沉,知道冯氏是在暗示他是个野种。
他冷冷地看着冯氏说:“你有本事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冯氏被杨云看得心里发毛,生怕说完后,杨云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但又不想认输,让杨云压她一头。
在冯氏左右为难,准备向相公杨玉昭求救的时候。
后堂忽然传来一声声拐杖点地的笃笃声,她抓住机会,翻个白眼说:
“老爷子来了,我今天先放过你,不然非得让你知道知道厉害!”
话音落下,一个须发皆白,只能拄着拐杖走路的老者,在侍女的搀扶下走进来,坐在正对面的那张圈椅上。
杨玉昭冯氏及杨玉竹和他的夫人,还有姜梅杨云,众人一起起身行礼。
“见过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