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57章 玉带羹
    茶楼的经纪人报价,胡椒价格一直是上等的四钱一斤,下等的三钱五。

    前天变成了不问质量好坏,一律四钱银子。

    昨日去问的时候,有人要四钱,有人要四钱五。

    今天竟跳到了六钱!

    秋盈跑的风风火火,小脸儿通红,直眉瞪眼抓着梨月。

    “杂货铺更贵,卖八钱银子一斤!要不咱卖给杂货铺子?”

    她真是半点都不懂,梨月忙拉她坐下,端了杯温茶水给她。

    “咱们囤胡椒赚钱,就要知道买卖双方的价儿。杂货铺问出来的,是零卖的价格。茶楼铺板上写的,是大批收购价格,与杂货铺的进价相当。咱这五十斤要卖,顶多卖六钱。”

    “六钱也行啊!五十斤就是三十两银子!”

    秋盈兴冲冲喝干茶水,催着梨月去卖胡椒。

    果真涨价了,而且还是跳涨,这时候一定要沉住气。

    梨月拖着板凳坐下,捋着艾叶儿继续裹粽儿,心里闷闷寻思。

    也不知除了覃家的叔叔,北关还来了几个官商,要收多少斤胡椒。

    若照以往情形,一个官商收一两万斤,价格翻倍都是少的。

    “明日我跟你去看,涨到一两银子一斤,咱们再看要不要卖!”

    梨月打定主意,打发她吃个甜粽守着茶房,自己去厨房小灶炖汤。

    沈氏今晚点名吃玉带羹,范婆子早就来盯着,生怕她不做。

    莼菜与笋同煮,称作玉带羹,这是个刁钻的汤羹。

    莼菜是水生,只能在春末夏初,采水面下头的嫩芽,长出水面的就老了。

    凤澜院的采买,跑了多少店铺菜市儿,才淘换来几两。

    这菜丰润绵软,形状像卷起来的小荷叶,闻着有一股清香。

    吃这个要的就是鲜爽的口感,首选就是煮汤煮羹。

    梨月见过曹婶子,拿它煮鲈鱼片,加一点咸豉调味,叫做鲈莼羹。

    可沈氏嫌弃味重过咸,失了莼菜清香。

    她要求莼菜加笋同煮,必须清淡爽口,不能被肉腥弄坏。

    玉带羹是文人菜,沈阁老做首辅那年,沈家宴客时吃过。

    客人们都称赞,沈阁老的风骨,如同莼菜淡泊,如竹笋正直。

    听说沈氏要吃这个,范婆子愁的要命。

    “莼菜加竹笋煮汤,这岂不是刷锅水的味道?”

    梨月抿嘴一笑,腰间系了围裙,就去切春笋丝。

    这种酸文假醋的羹菜,吃的意境韵味。

    意境在先,其次外观,再次内容,最次味道。

    这些道理曹婶子讲过一些,梨月当时听不懂,现在似懂非懂。

    不过她心里明白,沈氏这样矫情,但凡味道不好,她一定摔碗掀桌儿。

    “都是素的,还不让加肉腥,也不许用豉汁,怎么做汤啊?”

    范婆子还在絮叨,梨月已经烧灶起锅。

    老母鸡、火腿、干贝、瑶柱、蕈菇、肉圆加在清水里,还倒了一大碗黄酒,干姜,葱段,旺火煮汤。

    “加这么多料?”范婆子震惊。

    汤水烧开撇了浮沫,梨月又拿了两块鸡脯肉,抄刀剁着肉蓉。

    “范妈妈,大奶奶怎想吃玉带羹来了?”

    “哪个知晓是怎的!刚听夏芙丫鬟说,大约是为了端午节礼的事儿,不知怎么与赵嬷嬷又赌口气。把屋里丫鬟排喧了一顿,胡巴拉的点名要吃玉带羹。真是我的夺命太岁,自我往厨房里头来,见过谁没事儿吃这!”

    范婆子愁眉苦脸跺脚,这羹汤的名字她都是头次听。

    梨月的刀剁案板,脆生生的利落,笑着问道:

    “下午我去正房送巧粽儿,赵嬷嬷与芷清姐装礼盒,大奶奶在旁边看着,并没见她们拌嘴赌气啊?”

    范婆子拍手皱眉道:“那主子脾性,一时好一时赖的,谁知道那句话戳着她?听闻是说,各家端午节礼物都普通,惟有覃家送的最贵重。一盒甜咸两样粽子还算平常。随粽子送了的珍珠百索儿,赤金稞五色结子,金丝缠镶猫眼翠扇儿,十匹杭州纱,都是贵重值钱的,帖子也写的客气。”

    “赵嬷嬷见覃家礼物厚,也要大奶奶回送些好礼,才配的上咱家身份。起码要一对玉柄苏绣团扇,两对赤金簪子,再加四匹妆花缎。还请端午宴席上,大奶奶亲对覃大娘子说句话,算是两家的情分儿。”

    “谁知大奶奶便不喜了,骂那覃将军不是正经人,自家投靠阉党不说,家里还做商贾赚钱,送礼也满是铜臭气。又嗔覃家送礼的帖子上称呼,写的是宁国府沈氏少夫人,没称她宁国公夫人,就不肯开库房拿缎子送回礼。把个赵嬷嬷气得要不得,还是芷清在中间劝,到底拿了两匹缎做了礼。”

    “赵嬷嬷说覃家送重礼是好心,让大奶奶别小家子气。大奶奶恼了,不稀罕那些厚礼,更不稀罕覃家人攀附。她说着说着,提起咱沈家清高来,就喝令丫鬟来告诉我,做这个劳什子玉带羹!”

    她絮叨的时候,梨月快刀斩肉,鸡脯子已剁做了肉泥,顺手把灶火封小,让那锅汤文火慢炖。

    珍珠百索与金稞结子,在京师豪门里头,也就算平常东西。

    金丝猫眼是极稀罕的东西,能做一对金翠扇儿,那可是价值不菲。

    前两天覃姑娘来,刚送了几支上等人参。

    端午节礼又送这般贵的东西,覃家也太富贵了!

    梨月正拉着风箱沉吟,就听范婆子艳羡:

    “到底是武官人家儿,还是不知是吃空饷还是喝兵血,这般富足有钱。我们沈家读书人家,全家吃儿媳妇的嫁妆,养出这穷酸主子!”

    她说的顺了口,吓得回头看了两眼,见身后无人,这才拍了拍前胸。

    这些日子交往多了,范婆子也知梨月年纪虽小,确实沉稳口风紧。

    有什么憋不住的体己话,也都愿意对她念叨。

    “听说那覃将军的叔叔,北关有名的官商,承揽北关往来生意。来京里一趟,光是收胡椒一项,就收三万多斤!”

    梨月听到这话,不禁抬头问道:“这事儿谁说的,还有鼻子有眼儿。”

    范婆子看她不信,低声往外指道:“管采买的人说的。这信儿一出来,市上的胡椒都跟着涨价,现在八钱银子都买不着一斤!”

    三万斤胡椒!

    梨月的眼睛都被火苗映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