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195章 锋芒毕露 不知收敛

第195章 锋芒毕露 不知收敛

    第一百九十五章 锋芒毕露 不知收敛

    &34;既然余大人想聊,那就找个安静的地方。&34;皇甫南辰淡淡说道,示意余谨上自己的马车。

    余谨微微一笑,也不客气,跟着上了马车。马车缓缓驶出皇城,穿过繁华的街市,渐渐驶入一处僻静的胡同。

    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余谨透过车窗,看着街景渐渐变得冷清,心中暗暗思量。这位当朝尚书令,皇帝的亲舅舅,居然往这种偏僻的地方走?

    马车最终停在一处宅院前。余谨下车一看,不由愣住了。

    这哪里像是当朝尚书令的府邸?整个宅院看起来极为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寒酸。朱漆斑驳的大门,略显陈旧的影壁,连门前的石狮子都显得有些年头了。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是权倾朝野的皇甫南辰的住处?

    &34;怎么,很意外?&34;皇甫南辰看出了余谨的惊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34;确实有些出乎意料。&34;余谨如实说道。他本以为国舅爷的府邸怎么也该是金碧辉煌,气派非凡才对。

    &34;年轻人,&34;皇甫南辰推开院门,&34;你以为位居高位的人,都该住在富丽堂皇的大宅子里?&34;

    余谨跟着走进院子,更是吃惊。院中布置简单,只有几株老梅,一方小池,连个花架都没有。若说这是个寻常读书人的住处,倒是很合适。

    &34;请。&34;皇甫南辰引余谨进了正厅。

    厅内陈设同样简朴,除了几件文房四宝,就只有一张古琴,一个香炉。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着&34;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4;八个大字。

    &34;坐吧。&34;皇甫南辰示意余谨落座,自己则开始沏茶,&34;这里是老夫的别院,平日里很少有人知道。&34;

    余谨环顾四周,若有所思。这位国舅爷,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实则处处透着深意。

    这般简朴的居所,既是对外的姿态,也是对内的警醒。

    &34;余大人,&34;皇甫南辰端起茶盏,&34;现在,我们可以好好聊聊了。&34;

    一名老仆无声地进来,动作娴熟地沏茶。茶汤清澈,在青瓷茶盏中泛起淡淡的金色涟漪,茶香袅袅,在这简朴的厅堂中缓缓弥漫。

    余谨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好茶,不是寻常可见的明前龙井,而是一种他从未尝过的茶品,入口清冽,回味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甘甜。这位国舅爷,连喝的茶都透着一股深意。

    &34;不知尚书令对下官,有何看法?&34;余谨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望向对面的皇甫南辰。

    皇甫南辰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品了一口茶,目光在余谨脸上停留片刻,才缓缓吐出八个字:&34;锋芒毕露,不知收敛。&34;

    这八个字说得极轻,却仿佛一把利剑,直指余谨的软肋。但余谨却不以为意,反而露出一丝笑意:&34;愿闻其详。&34;

    &34;你来京城不过月余,便坐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34;皇甫南辰放下茶盏,目光如炬,&34;你可知道为什么?&34;

    余谨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下文。厅内的烛火摇曳,在两人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34;因为陛下需要一把刀。&34;皇甫南辰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34;一把能帮他夺回皇权的刀。这些年来,朝堂上三足鼎立,陛下虽为天子,却处处受制。他需要打破这个局面,而你,就是他选中的那把刀。&34;

    余谨目光微动:&34;所以尚书令认为,下官是一把太过锋利的刀?&34;

    &34;你确实是把好刀,锋芒逼人,杀气十足。&34;皇甫南辰站起身,在厅内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34;但你太急了。一上来就对吏部下手,这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皇权要反击了。&34;

    &34;这有何不可?&34;余谨淡淡道。

    皇甫南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余谨,目光如电:&34;你还不明白吗?朝堂之上,自有其规矩。这规矩看似是桎梏,实则是维系朝廷稳定的根基。你这般横冲直撞,虽然见效快,却未必是明智之举。&34;

    &34;那依尚书令之见,下官该如何?&34;

    &34;循序渐进,徐而图之。&34;皇甫南辰重新坐下,声音愈发低沉,&34;吏部虽然把持选官之权,但也不是铁板一块。你若是慢慢渗透,找准机会再出手,何至于闹得满朝风雨?&34;

    余谨放下茶盏,目光灼灼:&34;尚书令说得在理。只是&34;他停顿了一下,&34;有些事,不破不立。与其虚与委蛇,不如快刀斩乱麻。&34;

    &34;年轻人,&34;皇甫南辰摇头,&34;你这是在玩火。朝堂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这般锋芒毕露,只会让那些蛰伏多年的势力提前警觉。到时候,你面对的就不只是吏部了。&34;

    烛光下,余谨的眼神微微一动,似乎终于明白了什么。这位国舅爷,看似是在规劝自己,实则是在指点。

    余谨目光微动,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34;尚书令说得极是。不过&34;他停顿片刻,&34;下官虽出身寒微,却也深知陛下心思。&34;

    &34;哦?&34;皇甫南辰挑了挑眉,&34;你知道陛下什么心思?&34;

    &34;陛下就是下官能够肆无忌惮的依仗。&34;余谨直视着皇甫南辰的眼睛,声音笃定,&34;下官敢对吏部下手,不就是因为有陛下在背后撑腰吗?&34;

    烛光下,皇甫南辰的表情忽然变得深邃起来。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良久才叹了口气:&34;余大人,你可知道我与陛下之间的关系?&34;

    &34;尚书令是陛下的舅舅。&34;

    &34;是啊,我是他的舅舅。&34;皇甫南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老梅,&34;可正因为是舅舅,有些话反而不好说。不过&34;他转过身,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余谨,&34;若是余大人想听,我倒是可以说说。&34;

    余谨心中一动。这位国舅爷此刻的态度,与方才的规劝判若两人。

    他隐约感觉到,接下来要听到的,恐怕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34;下官洗耳恭听。&34;

    皇甫南辰重新坐下,正要开口,忽然看向门外:&34;臻儿,把门关上。&34;

    那名老仆会意,轻轻带上了门。厅内顿时更加幽静,只剩下烛火摇曳的声音。

    &34;余大人,&34;皇甫南辰的声音低沉下来,&34;你可知道十年前,陛下是如何登上皇位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