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禀告暴君,贵妃说她是你祖宗! > 第42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第42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第四十二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太极殿内,百官肃立。平日争得面红耳赤的改革事宜,此刻竟出现了微妙变化。

    “臣以为林阁老所提改革计划颇有可行之处。”户部侍郎杨峰出列,声音比往日多了几分底气,“废除门第限制,有助吸纳人才,壮大朝廷。”

    “杨大人所言极是!”刑部主事也紧随附和,“我大秦自来重视人才,改革科考正当其时!”

    一连数名官员发言,态度与前日判若两人,纷纷支持改革。

    摄政王姬玄立于群臣前列,原本悠闲的神情渐渐僵硬。他微微眯眼,目光在那些忽然改变立场的官员身上逡巡。眼尾几不可察地跳动两下,指节在袖中攥紧,骨节泛白。

    “诸位爱卿态度转变之快,朕甚感欣慰。”姬致居高临下,声音慵懒,指尖轻叩龙椅扶手,“想必是仔细研读了林阁老的计划,方知其中妙处?”

    “正是,陛下圣明!”杨峰连连点头,额前已有细汗渗出。

    姬玄冷眼看着这一幕,忽然踏前一步,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改革事关重大,不可仓促行事。眼下边关战事吃紧,恐怕分散精力有所不妥。”

    林阁老捋须而笑:“王爷此言差矣。改革固然重要,但也不妨碍边关防务。二者本可兼顾。”

    姬玄眉头微蹙,正欲反驳,姬致忽然出声打断:“皇叔此言有理。”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众臣诧异地看向龙椅。

    “朕思来想去,改革之事确实不宜操之过急。”姬致面露思索,眼神忽然锐利起来,“既然诸位爱卿如此热忱,朕不免怀疑其中是否有人别有所图?”

    “陛下!”林阁老大惊,“改革乃利国利民之举,何来别有所图?”

    “哼!”姬致冷哼一声,声音陡然提高,眉宇间尽是怒意,“林阁老一心想推此改革,难道真的只为国为民?朕看未必!”

    姬玄一怔,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垂眸掩饰。

    这般变化,与他所料相悖。

    未等他出言附和,姬致已拍案而起,怒指林阁老:“你这老贼,心思险恶!一味推动改革,不就是想培植自己的亲信,架空朕的权力吗!”

    林阁老面色骤变,跪伏在地:“陛下明鉴,老臣绝无此意!”

    “住口!”姬致厉声喝道,“朕岂是三岁孩童,能被你哄骗?皇叔所言极是,眼下边关才是头等大事,什么破改革,且给朕暂缓!”

    摄政王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插不进去,便见姬致已甩袖下令:“自即日起,停止一切改革议程,全力筹措边关军需!谁若再敢提及改革,杖责三十,降职三级!”

    “陛下息怒……”姬玄终于找到机会开口,语气温和,“改革之事可徐徐图之,边关军需确实更为紧急。”

    姬致恶狠狠地盯了林阁老一眼,这才面色稍霁,朝摄政王微微颔首:“皇叔明事理,朕心甚慰。”

    摄政王眼中惊疑未定,却不露声色,恭声应是。

    朝会散后,姬致大步走出殿门,摄政王紧随其后。二人在廊下短暂相视,姬致神情轻松,姬玄却眉头紧锁。

    与此同时,丽妃的翠微宫内一片热闹。她身着鹅黄色衣裙,笑靥如花,正接见几名宫中夫人。

    “几位夫人有所不知,陛下已决心改革科考制度,取消门第限制。”丽妃轻摇团扇,“以后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入朝为官了。”

    几位贵妇惊呼出声,丽妃笑道:“夫人们可要早做准备,这消息不日就会传遍京城,到时候可就热闹了。”

    正说话间,端妃匆匆而入,神色掩不住地兴奋:“妹妹,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城南书院的学子们都沸腾了!”

    寒窗苦读十余载,只因出身低微无缘入仕的学子们,听闻科考改革的消息,如同久旱逢甘霖。城南书院立刻张贴了告示,宣扬此事,一时间引得无数学子欢呼雀跃。

    “好!”丽妃击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下咱们只需静观其变了。”

    午时刚过,知礼悄然穿梭于各大酒楼茶肆之间。他面容平静,不动声色地接近那些官员的亲信随从,低声传递消息。

    “听说了吗?陛下今日在朝上大发雷霆,斥责改革是妖言惑众,还要重罚提及改革者。”

    “当真?我家大人可正支持改革呢!”

    “嘘,小声些。陛下转变太快,大家都猜不透。只怕那些寒门学子要失望了……”

    知礼满意地看着消息在人群中传播开来,随即转身消失在人—流中。

    傍晚时分,京城已是一片沸腾。但凡提到改革的茶馆酒肆,人群熙攘。街头巷尾,学子们聚集讨论,面露愤慨。

    “陛下昏庸,口口声声要改革,转眼又出尔反尔!”

    “昨日放出消息鼓舞人心,今日便翻脸不认!欺骗寒门学子,实在可恨!”

    上百名学子聚集在城南书院门前,举着白绢横幅,上书“改革科考,势在必行”几个大字。人群情绪激动,呼声震天。有人开始朗读文章,列数朝中腐败,门阀垄断,引得围观者连连叹息。

    数名衙役前来驱散,反被学子们围住,高呼口号,不肯退去。眼看局面愈发混乱,有人甚至喊出“昏君误国”的口号。

    消息很快传回宫中。姬致坐在乾清宫内,脸色铁青,一把将奏报掷在地上。

    “岂有此理!朕为了大局,暂缓改革,他们就敢聚众闹事,辱骂朕是昏君?”

    御案上铺开的几张纸笺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学子们的言论。其中不乏尖酸刻薄之词,“昏聩无能”“听信谗言”“朝令夕改”,无一不是对姬致的嘲讽与斥责。

    姜妩坐在一旁,轻抚茶盏,面色从容:“陛下何必动怒?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朕虽知是权宜之计,但被骂成这样,心中难免不快。”姬致烦躁地踱步,“他们哪知朕苦心?”

    姜妩放下茶盏,站起身,走到姬致身后,轻轻揉了揉他的太阳穴:“陛下暂且忍耐。待计成之日,他们自会知道陛下苦心。”

    姬致闭眼,享受着片刻安宁,轻叹一声:“也只能如此了。”

    “陛下,陛下!”丽妃匆忙赶来,面色略显慌张,“南城的学子闹得越来越凶了。已有七八百人聚集,朝中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请陛下收回成命!”

    姬致抬眼,看到随丽妃一同进来的知礼,后者神色微妙,似有话要说。

    姜妩目光一闪,与知礼四目相对,了然于心。她缓步上前,轻声道:“知礼,有何事要禀报?”

    知礼面色凝重,正欲开口,殿外忽传急促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