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改进货币

    皇权确实不错,保证了皇帝说了算。

    但年纪大了,人都容易变得糊涂,做事也更残忍,对社会发展不好。

    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皇位传给后代,一代代传下去,问题就来了。

    不是每个皇帝都懂得民间疾苦,也不是每个皇帝都知道怎么治国。

    他们因为生活环境、经历什么的,最后可能导致国家治理不好。

    最终,国家可能动荡甚至灭亡。

    家族统治的国家很难长久。

    不过这些都想得太远,李恪没必要想这么多。

    只是突然想到了而已。

    “你是想千秋万世,让大学永远存在,不管哪个年代都有?”

    “不光是为了大唐培养人才,而是为所有汉人培养人才?”

    长孙蓉不确定问道。

    这个念头一闪过,她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这想法真是太前卫了,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这一刻,长孙蓉再次对李恪心生敬意,佩服他的大义。

    想想看,有哪个皇帝会想把好处留给别的朝代?

    他们都是想着留给子孙,而子孙是指自己的后代。

    “想法挺不错,但能不能实现,就另说了。”

    李恪摇头一笑。

    想法虽然好,不过世事难料。

    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会发生什么。

    比如刘邦灭了秦朝后,毁掉的东西不计其数。

    如果有一天有朝代取代了大唐,说不定也会毁掉大学。

    “不管怎样,陛下的想法确实没人能比。”

    长孙蓉佩服道。

    像李恪这样思考的人,估计整个大唐也没几个。

    难怪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他的思想境界真的不是谁都能比的。

    幸亏自己是个女人,要不然在李恪面前必然自卑。

    李恪笑了几声。

    穿越过来的人,想法当然和别人不一样。

    李恪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为自己,但他做的事情确实能造福千秋。

    之后,两人抄近道离开学校。

    “陛下,告辞。”

    长孙蓉行了个礼。

    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转身离去。

    李恪回宫后,把工部尚书和大唐钱庄的负责人钱元宝喊了过来。

    钱元宝这人是李恪从凉城带回来的。

    现在大唐钱庄有两家店,一个在京城,一个在凉城。

    “朕觉得铜钱用起来不太方便。”

    李恪单刀直入。

    “朕想用一种特别的纸,印上图案,当作铜钱来交易。”

    “面额可以分成一、五、十……一百这几种。”

    “每种大小也不一样,还得加上防伪措施,防止以后有人造假……”

    李恪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一说。

    一个管制造的工部尚书,一个管钱庄的钱元宝。

    “陛下,有现成的参考样式么?”

    户部尚书询问。

    虽然李恪说的挺明白,但他还是没想到具体长什么样。

    不过心里已经有谱了。

    “大概就这样。”

    “这边是数字,这边是头像,这边是防伪标记……”

    李恪想了想,拿张白纸,画了个大概的样子。

    “明白了,我回去就召集工部的人商量出一个方案,然后做出样品给陛下看。”

    户部尚书恭敬道。

    有了李恪的指导,他感觉自己开窍了。

    “行,钱元宝,你帮忙。”

    李恪点头。

    户部尚书在制造方面确实有两下子。

    他说有方案,那就肯定有了。

    估计不久后,大唐纸币就会出现,推动大唐的经济大发展。

    虽然商人地位低,但李恪知道他们对社会的作用很大。

    等时机成熟,调整士农工商的户籍,或者干脆取消户籍制度,让大唐更加强大。

    几天后。

    李恪被请到了工部。

    户部尚书和钱元宝都在。

    “陛下,您看,这个纸票行么?”

    户部尚书激动道。

    手里拿着一张刚印好的百元大钞。

    按照李恪的建议,他们工部印出来的纸币和后世挺像的。

    不过还是有些不同。

    细节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错,已经超出朕的预期了。”

    “防伪方面先不提,还得加上编号。”

    “编号就是唯一码,表示这张纸币是独一无二的。”

    李恪翻看纸币。

    手感不错,防伪效果怎么样还得观察。

    但已经很有样子了,挺让人惊喜的。

    “独一无二的编号?”

    “能不能用年号和一些特殊字符来表示?”

    钱元宝建议。

    他们在研发的时候就想到了唯一标识这事,但后来忘了,就先印出来看看。

    现在听李恪一说,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提出想法。

    “嗯,这个想法挺不错的。”

    “就是这纸太软了,感觉一沾水就能烂掉。”

    “要么试试新型纸材,要么用特殊颜料改善一下这个问题。”

    现在的纸票用的是白纸。

    但显然,后来的纸币不是用普通白纸做的,李恪也不能硬要求这个时代就有特殊的纸。

    毕竟,想要研发新纸材挺不容易的,成功率也不保证。

    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不可能。

    毕竟,有需求才有进步嘛。

    “陛下,您想要的是哪种不怕水的纸呢?”

    户部尚书皱着眉头问,他干这行多年,也没见过这样的纸。

    他当然不敢质疑李恪,只是好奇而已。

    毕竟,在白纸出现之前,他也不敢想象能这么方便用纸。

    “如果有这样的纸当然最好了。”

    “但朕的意思是,尽量防水,不是非得做到完全防水。”

    “还有,得考虑成本,太贵了就得想想怎么降低。”

    李恪考虑了一下道。

    作为皇帝,他一句话就能让人拼命。

    万一他话说得太死,下面的人真做出那样的纸,但成本高得离谱,就亏大了。

    古代人忠诚,这一点他很喜欢,但也不能太霸道,免得违背初衷。

    李恪的初衷就是让大唐慢慢变成一个信息化时代,让百姓过得更好。

    “明白了。”

    “陛下还有其他指示么?”

    户部尚书点头,拿着纸票沉思。

    他在考虑怎么实现李恪的要求。

    他是个工匠,不懂揣摩皇帝的心思。

    “暂时就这些。”

    “你们找人来研究一下防伪标志。”

    “试试仿造成本,看看能不能仿造出来。”

    李恪又道。

    初版的纸票还不错,一出来就让李恪感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