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必有蹊跷

    李恪在京城的好名声,由此荡然无存。

    “圣天子竟遭李恪这叛贼谋害,我以前看错了人!”

    一些热衷八卦的人声称掌握可靠消息,列举出李恪过去的恶行。

    太子曾为兄弟的声誉,所以隐瞒李恪的罪行,但李恪并没有悔改,反而与大唐对抗,最终谋害了皇帝。

    李承乾是这样宣传的,因为李恪掌握军队的来源难以解释,不如将责任推出去。

    接下来,李承乾只需等待李二的遗体返回京城下葬,即可登基称帝。

    几天后,李靖带领大军返回京城。

    李二的“尸体”也被带回来了。

    李承乾亲自率领群臣,在京城城外迎接。

    一路上哀嚎不断。

    当李靖将李二的遗体交给他时,李承乾悲痛欲绝,泪如泉涌。

    站在他背后的长孙无忌,对这个外甥有了新的认识。

    演技的确高超。

    如果不知道事情的全部经过,他可能也会被李承乾的表演所欺骗。

    之前有些人并不完全相信李二已经去世,但当他们看到装有李二的棺椁时,终于情绪崩溃。

    他们愤怒地诅咒李恪,不断有人向朝廷请求处死李恪。

    李承乾见状,极为满意。

    他的计划已成功一半,接下来只需亲信出手,一举攻下轩辕国,拿回属于大唐的领土。

    李承乾不再虚伪,等李靖率领外驻大军返回京城后,立刻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宣布暂时接管朝政,等到击败李恪,再正式登基。

    这一举动,打的李泰等人措手不及。

    速度之快,出乎他们的预料。

    他们自从得知李二遭遇变故的消息后,便开始筹备。

    但对比李承乾,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众人见左武卫大将军站在李承乾那边,即使心中不满,也只能暂时压制。

    此外,李承乾暂时管理朝政,得到了法统支持。

    他之前便是太子,又有身份监国。

    既有名分,又有实力,掌控朝政理所当然。

    随着李承乾的崛起,他发布的诏书迅速传遍大唐各地。

    “殿下有令,李恪犯上作乱,谋害君父,限一月内重整军队,荡平轩辕国,斩贼首级,悬于先皇陵前!”

    此令一出,各地百姓纷纷激愤,争相报名参军,誓要捉拿李恪。

    李靖返回自己家,无论谁执政,他都不参合,这与他的原则有关,不表态站队。

    说真的,当前局势出乎他的意料。

    虽然身经百战,但对朝政感到奇怪。

    李承乾的行为,更是奇怪。

    李靖直觉告诉他,这中间必有蹊跷。

    李承乾打算进攻轩辕国,捉拿李恪,却选择一个无名的突厥将领,很诡异。

    朝廷不乏杰出将领,李道宗、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都可供选用。

    李承乾却忽略他们,偏要用突厥降将?

    初看李承乾的举动无懈可击,但李靖起了疑心,寄希望于安州能带来新消息,以更清晰地理解当前局势。

    李二那边。

    得知全军缟素,还找到了自己的尸体……

    李二先是惊愕,随后愤怒,急忙喊房玄龄等人商讨要事。

    原本李恪已计划安排陈师节等人才进入军中体系,然而李二遭遇意外,此事自然搁置。

    他先将他们安顿在李二身旁,以此表明自己并没有想法对李二不利。

    针对这次刺杀事件,房玄龄等人已有所推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皇子。

    结合当前局势,众人所能确定的嫌疑对象只有李承乾。

    因为他有机会接触禁军后勤,并且与突厥降将关系密切。

    “你们认为,这会是太子的所作所为么?”

    房玄龄额头紧贴地面,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一个字也不敢说。

    陈师节假咳嗽不停,只简简单单说了一句。

    “陛下指谁,我们就打谁。”

    侯君集在一旁含糊不清地嘟囔了半天,终于挤出了一句话。

    “太子很仁孝,不可能是他。”

    段志玄急忙点头表示同意。

    李二看着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

    然而,刺杀他的人可能是他自己的儿子,甚至是太子,李二也不期待他们真会理直气壮地劝他去杀掉太子。

    李二悲伤道:“你们说,太子为何要做出这种事情?”

    “先是李恪,后是太子,难道这就是对我李二的惩罚?”

    房玄龄心中叹息,太子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陛下是真拿你当未来皇帝来栽培,身边围着的都是名臣大儒,你怎么就脑袋一热,对陛下下手了?

    要说你当了二十年太子,起这等心思,我勉强还能理解。

    可你这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想不开?

    只能说,太子,你这出,玩的实在是不高明!

    “陛下,现在不是咱们唉声叹气的时候!您得赶紧回京城,稳住大局,别让太子再错下去!”

    李二:“回京城?朕身边哪儿还有兵马能护送朕回去?”

    房玄龄试探性问了一句:“要不,咱们从李恪那儿借点兵?”

    李二沉默了。

    这事他也不是没想过,可这样一来,不就等于向李恪低了头?

    李二心里憋屈的很,实在是不甘心呐!

    李二与李恪关系恶劣,现在更是公然表明立场,与他不是一路人。

    尽管李二心中诸多不满,但又不得不承认,向李恪借兵是当前最佳的选择。

    否则,他独自一人,很难安全返回安州。

    但只要能回到安州,与王鹏等人会合,他就相信自己能领军回到京城,打败李承乾这个叛子。

    经过深思熟虑,李二最终决定放下自尊,向李恪低头。

    李二让房玄龄等人回去,他要亲自去见李恪。

    ……

    李恪看李二过来,声音淡漠:“坐吧。”

    看这态度,李二怒火中烧。

    朕是你父亲,你却这样对朕。

    可惜,有求于人,不得不耐心坐着等待李恪处理政务。

    李恪边处理政务,边偷看李二,心里得意到不行。

    你也有今天?

    他故意拖延时间,装模作样,直到李二显得不耐烦,才放下手中的文件。

    “你来有什么事?”

    李二忍下不快,道:“朕想借你的兵力,护送朕回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