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琉璃在长公主宫殿内,看着长公主泪如雨下、满心悲戚的模样,心中犹如刀绞。她对楼兰王子的品行早有耳闻,那王子在楼兰国内风评极差,生性残暴,若长公主真的远嫁过去,无疑是羊入虎口,必将遭受无尽的苦难。
“公主莫怕,我定会想办法阻止此事。”林琉璃紧握着长公主的手,目光坚定,试图给她注入一丝勇气与希望。她深知,要改变光帝的主意绝非易事,必须得另辟蹊径,找到一个能让光帝暂时搁置和亲之事的理由。
突然,林琉璃脑海中灵光一闪,她想起了方云菁父母当年通敌叛国的旧案。方云菁的父母在多年前曾犯下通敌大罪,故意延缓送往前线的粮草,致使将士们陷入困境,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他们被抄家问罪。林琉璃思索着,若能将当年被遗漏或隐瞒的关键证据呈递给光帝,或许能让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件旧案上,从而无暇顾及长公主的和亲之事。
“公主,我有个办法,或许能让陛下暂时打消和亲的念头。”林琉璃凑到长公主耳边,轻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长公主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又露出担忧的神色:“这……能行吗?毕竟是多年前的案子了。”
林琉璃坚定地点点头:“只要有证据,就一定能行。陛下向来重视国家安危,方云菁父母通敌叛国,这可是关乎大楚存亡的大事,一旦有新证据出现,他定会优先处理此事。”长公主微微点头,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林琉璃告别长公主后,心急如焚地赶回王府。此时已近黄昏,天边的晚霞如血般艳丽,却无法驱散林琉璃心中的阴霾。一进王府,她便直奔书房,萧奕正在此处审阅军报。见林琉璃神色匆匆,满脸焦急,萧奕立刻放下手中的军报,起身迎了上去。
“琉璃,发生何事了?如此着急。”萧奕关切地问道。林琉璃将长公主的遭遇以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萧奕。萧奕听完,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这光帝,怎能如此糊涂,竟将长公主往火坑里推!”
林琉璃走到桌前,拿起茶杯,猛灌了一口茶,润了润干涩的喉咙,说道:“当务之急,是找到方云菁父母通敌的有力证据,重新翻案。可当年的案子已经过去许久,证据恐怕早已被销毁,这可如何是好?”
萧奕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既然当年能定他们的罪,想必是有确凿证据的。这些证据即便大部分被销毁,也可能会有遗漏或备份。我们可以从当年负责此案的官员入手,看看他们是否还保留着相关线索。”
林琉璃眼睛一亮:“萧郎所言极是!我记得当年负责此案的主审官是刑部尚书赵大人,他为人刚正不阿,或许会留下一些证据。只是,赵大人如今已告老还乡,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我们该如何联系他?”
萧奕略作思考,说道:“此事交给我来办。我在军中有些旧部,他们在各地都有眼线,消息灵通。我即刻修书一封,让他们帮忙寻找赵大人,并询问当年案子的详细情况。”
林琉璃微微点头,又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得想办法找到方云菁。她虽是罪臣之女,但毕竟是当事人的女儿,说不定她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提到方云菁,萧奕的脸色微微一变。方云菁曾经对林琉璃做过不少错事,他对这个女人并无好感。但此刻,为了长公主,也只能暂且放下成见。“我让人去打听她的下落。只是,她会配合我们吗?”萧奕问道。
林琉璃咬了咬嘴唇,说道:“不管她配合与否,我们都得试一试。若能说服她,让她主动交代一些当年的事情,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即便她不配合,我们也能从她的反应中找到一些线索。”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琉璃和萧奕分头行动。萧奕忙着联络旧部,打听赵大人的下落,而林琉璃则四处派人寻找方云菁的踪迹。整个王府上下,都笼罩在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之中。
数日后,萧奕收到了旧部传来的消息,赵大人的下落已经查明,他如今隐居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萧奕立刻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寻找证据的紧迫性,派人快马加鞭送往赵大人的住处。
与此同时,林琉璃这边也有了方云菁的消息。方云菁自从和宋炜和离后,便独自居住在城外的一处小院里。林琉璃决定亲自前往拜访,希望能从她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日清晨,林琉璃带着几个贴身丫鬟,乘坐马车来到了方云菁居住的小院前。小院周围环境清幽,只是略显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