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县城名人

    第四十九章  县城名人

    杨云不知道周仲要带他去见谁,但见他沐浴更衣,想来要见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

    两人午后出发,刚进县城,听到路边的人在议论。

    “听说没?铁笔街那件灭门大案破了!”

    “我早知道了。咱们那位知县大人是个厉害人物,这么快破案不足为奇。”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次知县大人能破案,主要是靠一个少年郎!”

    这下引起路人的兴趣,好奇地追问:“这我还真不知道,你给我说说。”

    “我跟你说,事情是这样的……”

    周仲听到路边人的议论,若有所思地看向杨云。

    老师罗孝荣救人不成,周仲回四方村闭门不出,他不知道这些天还发生这么多事。

    杨云面色如常,他在京城的时候经常被人议论,早习惯了。

    两人一路前行,杨云感觉路边的景色越来越熟悉,最后停在一个他熟悉的地方,文宝坊。

    “先生,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之前周仲说要带杨云去见一个人,没想到把他领到文宝坊,难道那个人在文宝坊?

    “登门求见,你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周仲看看杨云空空如也的双手,摇着头走进文宝坊,轻车熟路地将伙计叫过来,

    “最近可有什么能入眼的山水或者花鸟?”

    伙计听到是来买字画的,心知遇到大主顾,殷勤地说:“公子您这边请。您看这幅《山月松涛图》《曲径通幽图》还有这幅《翠眉画像》如何?”

    站在后边的杨云瞄一眼,前两幅是山水,画风大气豪放,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后一幅是幅花鸟,笔触细腻,栩栩如生,好像下一秒那鸟要从纸上跳出来一般。

    即便是杨云这种对画画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看出这几幅画很不错。

    “这两幅都是五两银子,这幅花鸟贵一些,六两。”

    伙计报出的价格也很不错,六两银子,已经是庄户人家半年的收入。

    周仲左右看看,最后挑中那幅《山岳松涛图》,嘱咐小二用店里最好的盒子包起来。

    等到付钱的时候,杨云主动开口,“先生,这幅画的钱让我来出吧。”

    周仲买画是为感谢老师出面去保杨云,没道理让他欠下人情,还搭上银子。

    没想到周仲站在一边没有阻拦,只是好整以暇地看着杨云,淡笑着说:“五两银子,你掏得出来吗?”

    杨云伸手怀里摸,却摸个空。

    他今天是去四方村读书的,根本不知道要来县城,身上自然也没带银子。

    见到杨云摸半天没摸出来,周仲从身上掏出五两银子付账,笑呵呵地说:“你要是有钱,我肯定不跟你客气,但你既然没有,不要跟我争。”

    周仲之前跟姜梅了解过他们家的情况,知道杨云父亲没了,家中过得很困难,才主动帮杨云扛下这些花销。

    “先生,这钱就算您替我垫的,明天我把钱还给您。”

    杨云知道周仲是一片好意,点点头接受,但还是坚持要还钱。

    周仲以为是少年人爱面子,不以为意地点头,算是同意。

    拿上山水画,两人往罗家去,半途路过一家茶楼,却听里面的说书人,眉飞色舞地说:

    “杨云立于大牢之中,面对知县大人仍旧毫不畏惧,腰杆挺得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

    周仲知道说书人都喜欢夸张,可听到学生,被描绘得如此伟岸,心中仍旧生出几分古怪,似笑非笑地看着杨云。

    杨云感受到周仲的目光,面色羞红,他不怕被陌生人议论,却受不了朋友调侃。

    幸好周仲什么都没说,领着他继续往前走,来到罗家门口。

    “学生周仲,带杨云前来拜谢先生。”

    周仲跟门子很熟,但依旧礼数周全地请他回禀。

    后面的杨云听到周仲的话,眼睛微眯,先生的先生,学问应该更高深。

    在等待的时候,周仲小声对杨云解释说:“你入狱后,我请罗孝荣先生出面,想把你从大牢里保出来。”

    “没想到知县不给面子,非要押着你,老师跟知县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尽管老师没能把你保出来,可他出面帮你是真的。于情于理,你都应该来谢谢他。”

    杨云赞同地点头,这位先生既然肯出面,无论成与不成,这份情杨云得领。

    门子通禀,将两人领入正堂,周仲看到罗孝荣坐在主位上,紧走几步躬身行礼,“学生见过先生。”

    见周仲这么恭敬,杨云自然也有样学样,落后半个身位说:“见过先生。”

    罗孝荣打量着面前的两人,笑呵呵地请他们坐下,还让侍女上两杯明前龙井。

    周仲坐下,完全不见平时狂放散漫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说:“先生,这是我和你说过的那个学生,杨云。”

    “他刚被知县大人放出来,知道您在知县大人面前保他,执意要过来谢您。”

    “这是他给您的谢礼,不值什么大钱,但总归是一片心意,还请先生笑纳。”

    杨云微微侧首瞄一眼周仲,今天来见罗孝荣,明明是他的主意,他却推到他头上,显然是想让罗孝荣对他有个好印象。

    罗孝荣见到杨云没有空着手来,让管家收下礼物,满意地点点头,“这么懂事的孩子少见,更兼之有勇有谋,心思缜密,将来必成大器!”

    这话是在暗示杨云,我看好你,以后有什么困难,或许可以帮你一把。

    杨云听懂罗孝荣的言外之意,连忙起身,真心实意地说:“主要是周先生教得好,学生只是跟着他的指引,步步前行而已。”

    这次来找罗孝荣,完全是周仲的主意,他还花钱为杨云搭桥,先生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听到杨云不居功,罗孝荣脸上的笑意更浓,显然对杨云更加满意,他眼睛一转,状若无意地问:

    “最近县城到处都在传,是你破的铁笔街那桩灭门惨案,其中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