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要科举

    杨玉昭之所以那么看重几间破草屋,是因为他请素月观的清文道长看过。

    整个青山村,风水最好的地方是那几间茅草屋。

    清文道长亲口告诉杨玉昭,住在那里的人,必然会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杨玉明活着的时候,杨玉昭顾及兄弟情分,不好下手。

    这会儿杨玉明不在,他想方设法要把那块地弄过来。

    姜梅听到杨玉昭要把她的存身之所收走,下意识地喊道:

    “不行!要是拿房子顶账,我们娘俩住哪去?”

    本来姜梅觉得,让杨云回到青山村跟她吃苦,已经很对不起他。

    要是连住处都没有,她真没脸做杨云的娘,只能悬梁自尽。

    族老杨四德轻轻点头,冲着杨玉昭说:

    “玉昭,大家都是一家人,你看能不能再缓些时日,让杨云慢慢赚钱还你。”

    从见杨云第一面开始,杨四德已很欣赏他,见他为难,忍不住替他求个情。

    杨四德是杨家族老,德高望重,他开口求情,杨玉昭也得慎重对待。

    “原本族老开口,我不应该回绝。但十两银子,杨云得还到什么时候?”

    “不如这样,我让人在城里给杨云找份学徒的活。”

    “这样他有住处也能挣钱,再给姜氏找个缝补浆洗的活,两全其美。”

    这话听得杨家人眼睛放光,能在城里学个手艺,比种一辈子地强得多!

    杨玉昭不愧是杨玉明的兄弟,真照顾自家人!

    连杨四德也忍不住点点头,看着杨云和蔼地问:“杨云,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你觉得怎么样?”

    两人见面虽然不到半个时辰,但杨四德已经看出,杨云是那个真正做主的人。

    杨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摇摇头,委婉但坚定地说:“多谢族老,但我不想去城里学手艺。”

    杨四德花白的眉毛轻轻皱起。

    去城里学徒是条不错的路,就算以后开不成自家买卖。

    给别人做个掌柜,也比在村里窝囊一辈子强。

    没想到杨云竟会拒绝。

    一直盯着杨云的杨玉昭重重哼一声,话语中带着几分严厉。

    “不想学手艺你想干什么?是想在村里种一辈子地,还是混吃等死?”

    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杨云,以姜梅的性子,杨玉昭早把他们家那块地弄到手。

    杨云面上掠过一丝不屑之色,朗声对杨四德说:

    “族老,我不是不识抬举,更不是不知上进。”

    “恰恰相反,我想读书,我要科举!”

    整个祖庙静得针落可闻!

    从天应府离开的时候,杨云仔细想过。

    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又没有一技之长,想要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一条路走!

    前世杨云是文科生,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对他来说是老本行,很容易上手。

    杨玉昭大笑出声,指着杨云摇着头说:“读书,科举?杨云,你也不找块镜子好好照照自个儿,你是读书那块料吗?”

    有杨玉昭带头,四周的杨家人也开始对杨云指指点点。

    “真是不自量力!能去科举的人都是读书种子,他哪有读书人的样?”

    “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竟还想去念书!”

    “我看他是好吃懒做,不想干活,读书只是个幌子而已!”

    杨四德听着四周人越说越不像话,故意清清嗓子,祖庙安静下来。

    他仔细打量着杨云,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慎重地问:

    “杨云,你知不知道,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

    “你二叔玉昭,鸡叫已起,三更不睡,二十几年来天天如此,他受的苦,不比干活少。”

    作为族老,杨四德对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十分关注。

    杨玉昭吃多少苦才博回一个童生,他全都看在眼里。

    要是别人,可能会被杨四德这番话吓住。

    但作为从书山题海中拼出来的高才生,杨云脸上不仅没有丝毫惧色,反而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族老,我知道读书是件很苦的事,但我更知道,唯有读书,才是正路!”

    祖庙中旁听的杨家人,纷纷流露出不屑之色。

    唯有读书是正路?

    那我们种田,打猎,做小生意是邪路?

    杨四德和杨玉昭听懂杨云的意思。

    种田打猎自然是正路,但最后成就太小。

    唯有读书,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见杨云有这样的见识,杨四德忍不住点点头。

    这么看来,杨云说不定真能念出个名堂。

    杨玉昭眼中却闪过一丝狠毒之色。

    杨云这么清楚科举的好处,那他更不能让他读书!

    想到这里,杨玉昭轻轻拍几下手,表示对杨云的赞许,紧接着说:

    “你说得有理!”

    “但读书人行圣贤之道,欠债不还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

    只要不让杨云读书,他哪怕再聪明,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村中!

    杨四德见杨玉昭没有放过杨云的意思,心中默默叹气。

    他有意帮杨云,但杨玉昭手握欠条,占着道理,他想不到办法帮忙。

    杨云用眼角余光扫一眼杨玉昭。

    十两银子,杨云不是拿不出来。

    离开都城的时候,郡主盛婉兮和好兄弟唐铭铭,把身上的钱都给他。

    杨云看过,大概有三十两左右。

    还清杨玉昭的债绰绰有余。

    但杨云清楚,财不露白,青山村虽说住的都是同族亲戚,但也要小心。

    不然亲戚全都上门借钱,杨云难做。

    片刻,杨云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冲着杨四德深鞠一躬,沉声说:

    “族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只是您也应该知道,我们家有些窘迫,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

    杨玉昭不等杨云说完,打断他,眼神中带着几分得意。

    “拿不出来,那赶快去挣钱!不要眼高手低,还想着读书科举。”

    杨四德微微抬手,示意杨玉昭不要说话,他想听听杨云的想法。

    杨云瞥一眼面色阴沉的杨玉昭,不慌不忙地继续说:

    “我想请族老给我一年时间!一年之后的今日,我保证将二叔的钱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