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开局一片荒田,结局百万雄兵 > 第35章 怡红楼?

第35章 怡红楼?

    第三十五章  怡红楼?

    之所以招那么多人,很重要一个原因——没有夜班!

    更不存在三班倒什么的。

    这时候的人工,极其的便宜,有技术在身的,才二三十文,小工大概十文左右。

    就这,已经是求之不得的工作了。

    人手有了,组织架构也得建立起来。

    不得不说,韩平身边,真的太缺乏人才了,除了他,能写字的就一个郑万年,还是从伯爵府里借来的。

    所以,凡事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让南宫狗剩负责防卫,让老石头负责建造,让石出火负责看着阎罗醉的酿制,田有粮则负责辣椒素的生产。

    众人之中,贾四六是比较特别的,在女多男少的世界里,他硬是没有娶媳妇,或许是这个原因,灾荒年月,他还有点胖乎乎的。

    韩平让他负责白糖的生产。

    林爱馍不声不响的,但他的木工技术,格外了得,自然负责木工坊。

    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木头,韩平的打算,像城墙,碉楼这些地方,用钢筋混凝结构。

    不过,铁太贵,还得看情况,实在不行,就主要采用砖石结构。

    吕得草的婆娘秦荷花是个不懂事的,儿子吕必肥才十五岁,明事理,干什么上手都很快,也细心,韩平让他负责酒精这一块。

    还有其他的陶瓷,制砖等等,也都有了安排。

    至于伙食这方面,找个做饭的很容易,不过购买食品,这种需要花钱的地方,他自己负责。

    有些活连夜就要进行,比如,制作木牌。

    既然开设工坊,就要有模有样的,每个人都得有工牌,工服,上班打卡,下班打卡,这样才会培养出组织纪律性。

    另外,还要约谈附近的自耕农,再购买几千亩的土地,然后先把篱笆扎起来。

    正井井有条地排着,庄典笑呵呵道:“先生只有一个妻子,确实应该再娶几个。”

    韩平这才注意到,赵杏儿过来了。

    此刻的赵杏儿,没有了第一次见的时候那么风采妖娆,多了素雅,眉间有了愁意,瘦了之后,还是丰腴的,比较符合微胖女神的身材。

    “奴家只想当你的小妾,不再妄想正妻之位。”

    来到韩平跟前,赵杏儿福了一礼,螓首低垂,“我被家里赶出来了,先生若是不要我,那我只有死路一条。”

    不得不说,要说皮肤,赵杏儿的皮肤是真好。

    如果能再瘦一点,绝对属于美女。

    而且她个子比较高,足足有一米七左右。

    “你识字?”

    “学过一些。”

    贸然纳妾韩平真的有点不适应,他还是喜欢先有感情,然后再在一起,“那你先负责女子工坊,行吗?”

    赵杏儿失落地看了韩平一眼,她没想到,自己把女子的清誉扔在地上,上门当小妾,韩平仍然没有接纳。

    不过,现在总是靠近了,她可不认为,自己会比任何女子差。

    既然韩平喜欢瘦的,自己瘦下来便是。

    “奴家愿意。”

    工坊还没有建起来,韩平便让赵杏儿先住在后院,和老太太住一块。

    不是他心软,实在是因为,赵杏儿的眼神中有太多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女人为了一个男人离家出走,等于是自绝生路。

    就冲她这份心意和勇气,韩平无法置之不顾。

    全部安排妥当,韩平带着两位大人到堂屋叙话。

    他没有注意到,在暮色的幽暗中,曹淑君躲在一边偷看,眼眸中满是焦灼。

    “先生救灾民于水火,也救了我两人的性命前途,工坊之事,本不该多言,只是,此事关乎嘉陵城安稳,又不得不说,请先生见谅。”

    两万人的工坊建立起来,可以说是解了嘉陵城的燃眉之急,也让快要炸开的民乱,平息了下来。

    对韩平,两位大人那是格外的客气。

    “知州大人尽管言明。”

    韩平自认为考虑得挺周全,还真好奇了,这两位到底想说什么。

    “先生给的工钱太高,当前不管是长工,短工,都是管饭,给一文钱,先生管饭,还另给十文,必然引起轰动。

    灾荒年,人人想活,如果所有的灾民都汹涌而来,嘉陵城无法应对。”

    不得不说,州府长官考虑的问题,就是深远。

    韩平之所以把工钱定在十文左右,那是因为,一个几口之家,有十文钱,勉强可以活下来。

    如果人数超过十口,靠十文钱还不行。

    一边辛苦地干着活,家人一边死着,未免太过残忍了些。

    可两位大人说的,在理。

    他的工坊能招纳几万人,就算把生意扩大,产品销售到整个越国,乃至邻国,需要用工十几万,应付眼前的灾情,依然是不够的。

    “两位大人的意思是?”

    “当立刻贴出告示,告诉所有人,工坊不再招人,以免引来太多灾民前来。我们也会尽可能的控制住局面,不让消息传播太广。

    先生之后还要用人的话,当降低工钱,设立重重关卡,增加进入工坊的难度,让人望而却步。

    如此,嘉陵城方才稳得住。”

    有道理!

    灾情如火,太多的人在生死线上挣扎,苟延残喘,猛然听说一个地方,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一家人,当然会不要命地跑过来。

    人多就容易出乱子。

    来了无法进入工坊,无法赚到工钱,灾民失望之下,什么干不出来?

    “烦劳两位大人,替韩某写这份告示。”

    “应当的,应当的。”

    通过这件事,韩平也算认识到,他虽然有超脱于这个时代的知识,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情,认知还是不够的。

    告示让两位大人写,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让人止步。

    弄好了这些,韩平道:“两位大人可知什么玩乐消遣?”

    庄典和袁郛都是面色微变:“先生还有如此兴致?”

    灾荒呢,到处在死人,你还想着玩?

    看错你了,安之先生。

    “两万多人的工坊,人员聚集,辛苦操劳,须有玩乐,方才能够放松,方才能够暂时忘记灾荒,方才能够安心。不然,长久以往,必然纷争不断。”

    受苦的人需要分散注意力,为什么很多造反都来自于徭役,历史上的陈-胜吴-广也好,还是修大运河引起的叛乱也好。

    只因人心似水,变幻不定。

    今天感恩戴德,明天就可能怨气滔天。

    说白了,生活中不能只有辛劳,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得有乐子。

    “先生大才,思虑周全,明日我会让乐府协律,教坊司,棋博士,还有斗鸡坊,斗牛坊,怡红楼的人过来,听从先生安排。”

    “怡红楼?”

    “先生名士风流,难道没去过青-楼?”

    “真没有。”

    “怪不得人家惦念!怡红楼头牌是妃苒姑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尤其喜爱诗词,她对先生仰慕得很,还说嘉陵只有一个才子,便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