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公在宅里早得了消息,亲自迎接出来,欢喜的眉开眼笑。
宁元竣带人在门前下了马,就要行礼答谢保山之情。
吕公公哪里肯受,忙不迭的推辞谦让:“世兄休要折煞咱家!”
宁元竣只笑道:“老公公乃是长辈,亲眷间礼不可费。”
两人推让了大半天,老太监受了他半礼,把两只眼笑的没缝儿。
小厮递上礼单来,身旁小太监接过来,递给吕公公看了,更是喜上眉梢。
“咱家虽是内官儿,平生最喜管些闲事儿,撮合郎才女貌好姻缘。早看中世兄与覃丫头两个,金童玉女天作之合,你何苦拿着礼物来谢咱家!”
宁元竣忙道:“元竣自年初回京,朝堂上全仗扶持周全。如今家宅内中馈虚悬,又累老内相费心做媒。微末小礼以表感激惶恐,您老休要笑话。”
说笑之间让进正堂,分宾主坐下,小太监奉上茶来。
吕公公当司礼监掌印这些年,只与沈阁老一党不对付。
早几年只是朝政上不和睦,争斗时还要顾些面子情。
如今涉及立储夺嫡的大事,两边几乎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沈阁老执掌内阁大权,把持着五皇子在手里,风头正盛目中无人。
吕公公与他水火不容,怎可能容他得意!
因此一边在捧安婕妤的九皇子出头,一面拉拢勋贵边将为己所用。
宁元竣身居一品国公,掌着京师防卫大权,势利非同小可。
吕公公早就睃在眼里,早想离间宁沈两家姻亲之情。
宁国府的势利虽不如早先,可在京师与北关仍然举足轻重。
待结了这门亲眷,司礼监与内阁势利便是此消彼长。
将来九皇子长成了,还怕沈阁老这些酸腐书生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门婚事真可说是天降良缘。
吕公公越想越喜,恨不得当场写婚书,按着宁覃两家快些成亲。
厅上落座陪吃了两道茶,就催他快些上门相看。
“咱家那干女儿,小名唤作乐瑶。若不是安婕妤宫里见着,咱家还不知她出挑的好模样!等世兄见面便知,那妞儿旁的且不论,单那爽利性子,好不惹人欢喜!她今年交好十六年纪,与世兄青春相配,正是金童玉女两口儿!”
宁元竣连忙拱手谢过,笑容满面的答应:“覃家妹妹常来府上拜见家母,晚辈也曾见过两回。”
吕公公听说见过,立刻抚掌大笑道:“世兄见过覃丫头,那便是更好的了!不用咱家胡说八道,性情如何你心里有数!”
立刻命人取黄历,觑着眼翻了一回,就着问何时下定下聘。
两下里赶着商议日期,因离着过年日近,只要把迎娶日子定在腊月。
老太监生怕宁元竣这里有变故,抵死不容他拖过年去。
“明日是好日子,世兄早去覃家相看下定。我这里派两个小内官儿同着你去,覃家若要拖延不允,让他们只寻我来说话!”
招手唤过两个小太监来,耳提面命叮嘱一篇话。
“明日同着国公爷去覃家,就对覃家丫头说,只说是咱家的话:小宁国公这门亲事,乃是天作之合,若不嫁这等人家,将来无处后悔!你只说,不嫁这家,再嫁谁家?”
两个小太监慌忙磕头答应,下面预备去了。
宁元竣连忙起身拜谢道:“老内相费心,元竣愧不敢当!”
把后续行礼过门的日期定好,请吕公公亲写红贴,答应赶在年前完婚。
两边大事已定,吕公公喜不自胜,吩咐安排酒宴上来。
就在正堂里头调摆座椅,杯盘罗列满斟美酒,唤了两起乐工弹唱。
宁元竣用过酒饭,本欲起身回府,吕公公哪里肯放他去?
宴席上就命重开佳酿,金杯换做大盏,叫戏班来唱南曲儿。
满堂披红挂彩,推杯换盏饮酒,直到掌灯时才放他回府。
待晚间回府,醉得下马都费劲。几个小厮架着下来,直送到二门里。
玉墨带丫鬟提着灯笼,把人搀扶回房不提。
正巧第二天是腊八,赶上休沐不上朝。
宁元竣清早起身,命玉墨带着丫鬟,打点金玉彩缎鹅酒猪羊等物。
十六个描金龙凤漆盒,塞得插不下手去,金银花锭另装了两盒。
又派二顺暗中把不当值小厮叫出来,凑二三十人来搬抬东西
一行人抱着龙凤抬盒,都闭嘴悄悄不言声。
等到走出街口,才披红挂彩排展开,搭上红漆杠子,鼓乐吹打起来。
宁元竣身穿大红蟒袍,披着风毛裘皮外氅,亲自骑马带领。
一群人浩浩荡荡抬着东西,往覃家下定礼去。
这边宁国府里头,上下瞒的铁桶相似,半点都不知内情。
锦鑫堂的小厨房里,正忙碌的热气腾腾。
各家粥礼都送完了,煮粥的材料还剩不少。
秦嬷嬷把这些东西凑了,浓浓熬了一锅腊八粥,分给底下人吃。
除了杂粮杂豆之外,有粳米糯米两种好米。
红豆果仁都是花蜜渍过的,里头还有干龙眼、红枣等甜果干
熬得浓稠软糯,米香豆香扑鼻。
这种又细又香的粥食,平时只有主子们才能用,小丫鬟可吃不着。
梨月最喜欢莲子和甜杏仁,盛粥时偷偷多舀了几颗,别有甜香清气。
配粥的小菜则有糟鱼鲊、炸咸肉丸子、干萝卜鲊与甜瓜茄。
甜粥就着咸津津的小菜,她一阵食指大动,连吃了两大碗下肚。
若不是觉得有点撑着,她还想再盛半碗去。
只不过想吃也没有了,锅里还剩下点底子,都让人给抢光了。
莲蓉呼噜呼噜抢了三碗,吃完还不尽兴,抱怨秦嬷嬷没熬咸肉粥。
她是无肉不欢,腊八粥也想吃带肉香的。
“鹤寿堂厨房里熬腊八粥,下了好些肉碎鸡茸,到底主子们吃得好!”
此刻宁府的主子们正在鹤寿堂里,陪着宁老太君同吃腊八粥。
一张大圆桌放在正堂,宁老太君端坐上首。
除宁元竣一人不在家,儿孙辈都团团围坐。
鹤寿堂的厨娘宋嬷嬷一展身手,做了甜咸两种腊八粥。
甜粥与秦嬷嬷做的差不多,咸粥则是用咸蛋黄、肉碎、鱼片、蛤蜊煮的。
宋嬷嬷是宁老太君从娘家带来的,做咸粥的手艺是临江侯何家真传。
宁老太君吃着很合口味,饭桌上就想起年少未嫁时,兄弟姊妹团聚的情形。
想着想着还啪嗒啪嗒落了泪,感叹兄弟姐妹都没了,只剩自己一个孤鬼。
忙令丫鬟盛一碗咸粥,送给临江侯何家,一碗甜粥送给宫里何昭仪。
还特意提醒下头人,食盒里要放炭炉,别让粥汤冷凝,令亲戚们见笑。
老太太一心体恤娘家,众儿孙辈不好插话,一个两个低头喝粥。
原本的团圆饭桌上,弄得冷冷清清。
宁老太君本就不悦,见宁元竣不在席,心里就有些恼怒。
扭头见沈氏坐在旁边,越发把这烦躁冲着她发了。
“旁的日子就罢了,团圆佳节时日,由得他往外胡走,也不知劝上一句?做媳妇的不说劝着夫君行事,只顾讨他的好顺着他胡闹。元竣这孩子自小牛心左姓的,只说娶个好媳妇管束着些,他自会懂事,谁知没有半点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