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150章 蒙在鼓里

第150章 蒙在鼓里

    宁夫人带着人走了,二房三房太太也忙告退。

    她俩今天是意外之喜,甚至都有点儿不敢相信。

    平日府里是大嫂掌家,两妯娌绞尽脑汁也插不进手去。

    吃喝穿戴采买等事,公中有人统一掌管,她们难以作威作福。

    谁曾想的到,老太太突然发话,把四个执事房同时撤了!

    从此往后,自己只需领下银钱用度,院门一关也能做当家主母了。

    两人本来有些害怕,不想大嫂误会,是自己挑拨老太太这样做。

    但眼前这样的大喜事儿,让她们觉得担个虚名儿也算值得的。

    此时的鹤寿堂里,宁老太君疲惫的歪在软榻上,轻轻咳嗽两声。

    正在捏肩的宁二小姐,慌忙下榻穿鞋,一叠声令丫鬟端燕窝汤。

    方才的事她全看见了,老太太当众给宁夫人没脸,令她心里异样爽快。

    嫡母宁夫人掌中馈,发对牌看账目,对下人威严赫赫,她既畏惧又钦慕。

    那等权势威压模样,令她个小小庶女,几乎喘不过气来。

    谁能想的到,宁夫人如此傲气端庄,在祖母跟前也得小心翼翼。

    府里的中馈大事,终究是祖母老太君做主,嫡母也不敢反驳半个字。

    来鹤寿堂孝顺祖母这件事,自己真是做对了!

    宁二小姐想到这里,做事越加小心殷勤,亲手奉燕窝汤上去。

    “祖母,半日说话口干,饮两口冰糖燕窝,润润喉咙。”

    软榻前立着根拐杖,林大嬷嬷还没走,老太太令她坐脚踏上说话。

    老家伙看宁二小姐殷勤服侍,也就倚老卖老张了口。

    “当家理纪做主母不是容易的事,二小姐要跟着老太太多学学。将来嫁到临江侯府做长房长媳,这些执掌中馈的能耐,自是用的上。”

    说过了宁二小姐,又对宁老太君陪笑。

    “老太太,老奴冷眼看着,您几个孙女里,数二小姐最孝顺。她将来是临江侯夫人,您老千万好生调教。有那压箱底体己,少不得给她陪送过去。”

    宁老太君接了燕窝汤,和蔼温柔摸着宁二小姐头发。

    “虽说我有四个孙女,到底是二丫头最孝顺,我不疼她再疼谁去?只可惜女儿家留不得,早晚要出阁嫁人。别的不必提,嫁妆上我断不肯委屈了她。”

    宁二小姐瞬间羞红脸,在软榻前双膝跪下。

    “能在祖母跟前尽孝,是做孙女的福气,谁敢有些别的想头?林大嬷嬷休要笑话我,又引得祖母打趣儿。您老人家无事,多陪祖母聊天散闷儿。我不打扰祖母休息,先回房去了。”

    说罢这句话,她拉起榻前的琳琅,回厢房做针线。

    宁二小姐身边的丫鬟,只剩下杏儿蝉儿两个小鬼头。

    订婚搬到鹤寿堂后,宁老太君见她没有大丫鬟,做主把一等丫鬟琳琅给了她,将来跟她陪嫁出阁。

    宁国府里本来的规矩,小姐们的丫鬟最高只是二等。

    因一等丫鬟年纪大些,将来若是陪嫁,不太好安置。

    可这是老太太特意给的,旁人自然抱怨不得。

    宁二小姐自觉脸上有光,对琳琅比其他丫鬟不同。

    称呼上也不提名字,就赶着琳琅唤姐姐。

    衣裳首饰拣上好的赏给她,吃饭说话做针线,都拉着她同坐。

    俨然拿琳琅当做心腹第一人,彼此同出同入。

    林大嬷嬷目送着二小姐挑帘出去,笑着点了点头。

    “幸亏老太太做了这门亲事,侯爷两口子高兴的什么似得。临江侯只盼新媳妇早些过去,从此是割不断地姻亲。”

    这门亲事为什么做,两家人都很清楚,只有宁二小姐蒙在鼓里。

    宁老太君提起这事,将燕窝汤盏重重撂下。

    “他哪里是盼着儿媳妇过门,分明是盼着二丫头嫁妆!一家子扶不起来的烂泥!我老婆子洗着眼睛看,那混账小子敢不敢再偷媳妇嫁妆嫖院去!”

    林大嬷嬷捂嘴嗤笑,连连摆着手。

    “看老太太说的,小儿郎难免馋猫儿似的,谁家没有这些风流。总共这点子事,您老人家还要提多少过子才罢。大公子年轻不懂事儿,偏他那媳妇还气性大,俩人都有错处,才闹出些许故事来。大公子生性本不坏,只要新媳妇贤惠懂事,能好生劝解他些,往后小夫妻的日子错不了,老太太只管放心!”

    这些话说出来不过哄骗外人,两个老人精自己也不信。

    只不过说将出来,抵一抵心里不安罢了。

    林大嬷嬷笑了一场,又敛容低声告诉。

    “临江侯爷只求老太太,过些日子行纳吉礼,好歹送些回礼过去。何昭仪宫里来信问了几次,侯爷不知如何答话。”

    林大嬷嬷是临江侯府老人,合婚那日去何家,侯爷托她带来这些话。

    何昭仪在宫里不过寿诞,但七夕女儿节还要赏人。

    皇宫大内宫女女官众多,最重过乞巧女儿节,没有五千两花销不成。

    临江侯府筹措不出,只能朝着宁老太君要。

    宁老太君不由蹙眉,又骂了侄子几句混账,这才无奈吩咐。

    “你从账房公中支五千两银子,就说是给二丫头办嫁妆所用。银子撂在食盒里抬着,纳吉那天好送回礼。”

    林大嬷嬷忙躬身答应下来,半晌才含笑问道:“要不要多支五千?再过一个月就是中秋,只怕还要来讨呢。”

    宁老太君歪在软榻上,叹息着摇了摇头。

    “咱宁国府也不是金山银山,哪里还能提前给他预备着?今日我带头裁撤省简,可不是为省出钱来贴补他的。平日咱们提起何家,只说搭空架子没了内瓤。如今我冷眼看着,咱宁国府未必不是如此!”

    “老太太不必忧心,咱府里正是鼎盛,哪就忧虑到这里了!”

    宁老太君眼望着鎏金香炉,垂着昏黄眼眸轻声吩咐。

    “趁着这些日子忙乱,你去账房好生查查账目。我私下掂量,这三年里头,咱府里的进项少了至少十万两,都不知赔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