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暄看了眼朱元璋手中的万民书,心中多出了一抹苦涩。
怪不得那日陈伯没说要留在应天府,那么干脆的就回西安府去了。
原来,是知道自己会有危险,所以帮自己准备万民书去了。
“看来今日是死不了了。”
李暄苦笑着嘀咕了一声。
虽说他一直都想死,但这还是他头一回,真的有生无可恋的感觉。
今日没法死,李暄最多觉得遗憾,毕竟他早就准备好了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备用计划。
可自己一走了之容易,在走之前想帮陈伯报仇却难如登天。
因为,想逼朱元璋杀朱允炆是不可能的,没有和秦王那样无可辩驳的理由。
而刺杀这种手段只能用一次。
既然用在了秦王的身上,便不可能还能在朱允炆身上生效。
朱元璋不是傻子,锦衣卫更不是傻子。
怎么可能让同样的事故发生第二次?
“陈伯啊,你的仇,我怕是没法亲手去报了。”
“不过没关系……”李暄忽地抬起头,冷冷看了朱允炆一眼,又扫了朱棣一眼,暗暗道:
“朱允炆还有黄子澄注定不会有好下场!除非老朱能穿越时空,知道未来朱允炆做的那些蠢事,否则即便因为我说的那些话,心中有所动摇,最终也不可能废了朱标的太子位,去立其他皇子为储君,而老朱立朱允炆,他的结局要么和历史上一样,要么……老朱因为我的关系,提前帮朱允炆扫除藩王的威胁,若是如此的话,大明朝国祚怕是连百年都未必有!让一个王朝与你陪葬,你九泉之下,想必能够安息吧?”
李暄想到这之后,重新坚定起了自己的求死之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己注定没法亲手帮陈伯报仇,而朱允炆注定不会有好下场,那么就不必纠结,把陈伯的仇,交给滚滚向前,冰冷无情的历史便是。
但。
说服不了朱元璋弄死朱允炆。
不意味着什么都做不了。
反正也不怕死。
不妨在死之前,狠狠恶心他们一手!
念及于此,李暄掷地有声道:“臣,不服!”
话音一落,午门之前的文武百官皆是露出了惊惧的目光。
“他,他说什么?”
“李暄是疯了不成?!”
“这分明是在自寻死路啊!”
“……”
“阿兄!李暄,他,他在做什么啊?!”徐妙锦一听到那声“不服”,就直接傻眼了。
徐辉祖也是惊的目瞪口呆,无奈地道:“你问阿兄,阿兄问谁去?”
姚广孝大惑不解。
秦王既死,又能保住性命。
李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他到底在做什么啊?
朱棣嘴角抽了抽,很是不爽地看了姚广孝一眼,给了姚广孝一个“你现在明白本王为何不想与李暄有所牵扯了吧”的目光。
姚广孝呆愣在原地,怎么也弄不明白李暄的心思。
他少有的露出了惊慌的神色。
而黄子澄,朱允炆等人则正好相反。
原本垂头丧气的他们,瞬间就精神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理由,但李暄这无疑是在自己找死啊!
朱元璋起初也是非常的错愕。
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自己想救李暄,可李暄想死啊。
他怎么可能服气?
“你有什么不服的?”朱元璋头疼地问道。
李暄道:
“皇上垂训《皇明祖训》,本欲藩屏帝室,然圣慈过渥,致诸藩恃“宗亲议罪须奏闻”之例,目无王法,祸害黎民!
若无此例,秦王怎会一错再错,直至天地不容?正是因为陛下对藩王放纵,方才致使豺虎踞于堂奥,州县束手,黎庶衔冤!
臣尝观《周礼》“八议”之法,惟“议亲”一条流弊最深,盖法度失均,则社稷危矣!
故臣伏乞陛下效成汤改过之勇,革除“官员不得弹劾藩王”“不得刑讯宗亲”之弊政,令三法司得按《大明律》直断藩案。
如此,则天潢贵胄知畏三尺法,黔首苍生得沐圣朝恩!”
话音落下。
蒋瓛马上就慌张的把头给低了下去。
他心里暗暗叫苦:
“我就知道,这差事不好办!”
朱元璋当时的意思是,让他去想一个万全之策。
可,先前也说过了,朱元璋的诉求与李暄的诉求,矛盾极大,根本就不可调和。
蒋瓛这万民书之策,虽能给朱元璋台阶下,满足朱元璋的要求。
但,并不能满足李暄的要求!
这不,问题又绕回了最开始的地方。
李暄这分明是宁愿死,也要逼朱元璋认错,并且改皇明祖训!
“你可真是我的活祖宗!”蒋瓛心里苦涩的很,他有预感,如果李暄死了,自己多半会因为办事不力,被朱元璋治罪。
“他,他怎么就不知进退呢?”
蓝玉着急的程度比之蒋瓛有过之无不及。
蒋瓛是可能被治罪。
李暄若死,他是一定没活路!
可凭他的那点手段,完全想不到任何能改变目前局势的办法。
只得是在一旁干着急。
而黄子澄,朱允炆等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就灿烂了许多。
原本以为,今日李暄死不了。
但哪曾想,他会自己往死路上走!
让朱元璋认错,废皇明祖训之中的那几个规定。
用脚想都知道不现实!
其实早就有官员反对过这件事。
但,那些人的坟头草全部都已经三尺高了。
此时。
朱元璋的脸色阴晴不定。
心里愤怒不已。
自己已经一退再退,一让再让!
可李暄却是寸步不退!
这简直是得寸进尺!
此时,其他官员已经吓的大气都不敢喘了。
但李暄却毫不畏惧的与朱元璋对视。
嘴角甚至勾着一丝笑容。
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定了。
而自己在死之前,还能让朱元璋这几日的谋划竹篮打水,让朱元璋难受一阵子。
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