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 第19章 臣死谏!废朱允炆皇太孙之位

第19章 臣死谏!废朱允炆皇太孙之位

    黄子澄话说完,奉天殿一下就安静了,气氛变得相当凝重。

    其中文武官员的反应大不相同。

    以蓝玉等人为首的淮西武将集团脸色没一个算得上好看。

    尤其蓝玉,不满这两个字都已经写脸上了,瞪着黄子澄,眼睛里仿佛能喷出火来。

    而代表儒家的文官们,在短暂的诧异之后皆是毫不犹豫的“附议”。

    他们都知道黄子澄想做什么。

    朱允炆可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些大儒亲自带大的,朱允炆上位是他们共同的期望,只要朱允炆能当上皇帝,他们能掌握的权力绝对会比洪武朝大上无数倍!

    朱元璋陷入了沉默之中。

    虽然知道黄子澄在打什么主意,但也不得不承认的确到了该立储君的时候。

    可是,黄子澄,齐泰他们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做的事朱元璋可没有忘记。

    若是现在就立朱允炆为储君,只怕骨肉相残的惨剧还得重演。

    于是,朱元璋的目光来到了李暄的身上。

    那小子似乎相当厌恶儒家的人,不止一次提过必须得让朱允炆远离黄子澄那帮腐儒。

    既然如此,何不……

    一个好主意在朱元璋的心中成型。

    朱元璋低头看着李暄问:

    “李暄,你觉得咱应该现在就立储君吗?”

    他想要的是否定的答案。

    然而。

    “黄大人说的的确没错,国不可一日无储君,是该再立储君了。”

    “?”朱元璋的节奏被打乱,眉头皱了起来。李暄什么事都与黄子澄对着干,怎么会同意?

    沉默片刻。

    朱元璋嘀咕道:算了,现在立就现在立,也没差太多。

    接着问百官:“你们以为,咱该立谁为储君?”

    百官面面相觑,心中虽有答案却不敢应答。

    最后,黄子澄壮着胆道:

    “《春秋》有云立嫡以长,立子以贤,皇孙允炆殿下仁孝着于四海,民间皆赞“春风化雨”,颇有懿文太子之遗风!故臣斗胆,请立允炆殿下为皇太孙!”

    话音落下,其他文臣见朱元璋没有动怒的迹象,连忙高呼“臣附议”。

    蓝玉等人,想说话,却不敢,只得闷闷不乐的将头撇开。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面向李暄,便准备按照自己先前的计划,让朱允炆以后跟着李暄学习,免得以后被那帮腐儒忽悠。

    然没来得及开口,李暄就掷地有声的道:

    “此事臣有异议!”

    一瞬间李暄再次成为了众人视线的焦点。

    有人愤怒,有人不解,有人吃惊。

    其中不解的人,朱元璋便是其一,他纳闷的问:“你有何异意?”

    李暄道:“立储之事不妥!允炆殿下不堪重用。”

    这话说出来,立刻引来了黄子澄等人愤怒的目光,一顿痛骂之后,开始吹朱允炆的彩虹屁,然后问李暄是不是瞎了,居然说这么优秀的朱允炆不堪重用。

    朱元璋心里也颇为不爽。

    这说的是什么话?说朱允炆这个他看中的继承人不堪重用,不就相当于在打他的脸吗?你就算要说,就不会委婉一些?

    不过朱元璋倒不至于特别愤怒,毕竟李暄说的也没问题……

    他已经从崇祯口中得知了,自己这孙子本事确实一般,差点就给黄子澄他们忽悠瘸了,若非及时醒悟过来,将那两人处死,只怕会逼的藩王造反。现在就让朱允炆当储君,的确太早了。

    旋即,朱元璋准备顺着李暄的话暂缓立储君之事,并让朱允炆以后跟着李暄,让李暄去教导朱允炆。

    然而话还没说出口,李暄的下一句话就像是一颗炸弹,差点没把奉天殿里的全都吓死。

    “且不仅仅是不堪重用这么简单,允炆殿下身上的问题实在太多!根本就不适合当一个皇帝,若立允炆殿下为储君,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轻则引发内乱,重则……令我大明,二世而亡!”

    奉天殿里的人全都傻眼了。

    即便是向来无法无天的蓝玉,此时看李暄的目光都像是在看怪物。

    他现在很想问一个问题:哥们,你九族莫非是批发来的?

    文官那边在短暂的失神过后迅速反应过来,无不是怒上眉梢,愤慨地抨击起了李暄胆大包天,要求治李暄死罪。

    而朱元璋目光死死盯着李暄,自从去了明末后,这是他第一次对李暄起杀心!

    他一直都以为李暄的政见虽然激进,但方向与自己差不多。

    厌恶那群腐儒,想让朱允炆远离他们,以免受他们哄骗。

    哪曾想错的这么离谱,李暄竟是完全站在朱允炆的对立面之上!并且还如此放肆,居然说他看好的大孙子,会让大明二世而亡?

    朱允炆是他认定的皇孙。

    所有对朱允炆有威胁的人,都得死!

    换做以前的朱元璋,李暄马上就得人头落地。

    可是……

    明末之行对朱元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让他对李暄的耐心前所未有的高。

    竟是强压下了杀意,问道:

    “你那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李暄指着朱允炆说:

    “臣之所以如此说理由有三,其一,若依“立嫡以长”之制,皇太孙当是懿文太子妃常氏所出次子允熥。

    常氏乃开平王常公之女,勋贵根基深厚,朝野俱仰其威望,若强立吕氏庶子允炆为储,必惹淮西勋贵不满!允炆殿下若是登基,欲保皇位稳固,首当剪除蓝玉等武勋,他们若死,于大明而言乃是巨大损失。

    其二,允炆殿下自幼受黄子澄等腐儒教化,对其信赖颇深,故允炆殿下若登大宝,势必倾心文臣,深信儒家虚妄,废洪武新政,复周礼、行井田,甚至可能效仿西周“三公九卿”之制!

    其三,臣听闻黄子澄私议藩镇之弊,常引汉景削藩旧事蛊惑允炆殿下,允炆若是继位,定效“七国之乱”故智,对他的诸位叔叔,陛下的好儿子们赶尽杀绝!

    而边关重镇的藩王,无不是久经沙场,其麾下兵甲数量虽少,可战力不俗。他们之中大多人些许会认命,认栽,可唯独心高气傲的燕王不会,燕王一旦被逼上绝路,陛下不在,太子不在,孝慈高皇后不在,燕王必反!

    燕王打赢便罢,无非是大明换个皇帝,横竖都是陛下与皇后之子,可燕王若是打输了……北元鞑子趁机南下,朝中既无蓝玉等宿将,边关又失藩王屏障,陛下以为允炆殿下胜算几何?届时大明江山岂不危如累卵!”

    李暄盯着朱元璋,声音铿锵有力:

    “故臣死谏!绝不能立允炆殿下为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