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长于世,生于间 > 第167章 分家
    那天清晨,天边还泛着鱼肚白,周祈荧就起了床。

    她轻手轻脚地走到院子里,摸了摸晒着的稻谷——干爽温热,再晒一天就能入仓了。

    \"娘,我去田里干活了,\"

    她站在灶房门口,她对正在喂鸡的曾春华说,\"稻谷劳您看着些,若变天就收一收。\"

    曾春华头也不抬,手里的玉米粒撒得哗啦响:\"知道了,啰嗦什么。\"

    周祈荧张了张嘴,最终只是转身出去干活了。

    午后的日头忽然暗了下来。

    周祈荧直起酸痛的腰,看见天边黑云压得极低。

    她拿起家伙就往家跑,田埂上的泥沾满了裤腿,汗水糊住了眼睛。

    转过村口那棵老槐树时,豆大的雨点已经砸了下来。

    院门大敞着——稻谷还在晒场上!

    周祈荧踉跄着冲进院子,却猛地刹住了脚步。

    晒场东头干干净净,西头金黄的稻谷泡在雨水里,已经汪成了一片浅塘。

    堂屋檐下,曾春华正和二儿子一家说笑。

    王秀娟怀里抱着小孙子,手里还抓着一把刚收的干稻谷逗孩子玩。

    没有一个人看向院子,仿佛那摊泡水的稻谷根本不存在。

    周祈荧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默默走进雨中,蹲下身,一把一把地捞起湿透的稻谷。

    雨水混着汗水从她脸上滑落,分不清是冷是热。

    夜里,李祢蕴从私塾回来,一进门就看见妻子在灶台前炒稻谷。

    \"这是做什么?\"他凑近一看,发现铁锅里的稻谷颜色发暗,\"淋雨了?\"

    周祈荧没抬头,锅铲刮得铁锅刺啦响:\"嗯。\"

    \"爹娘没帮忙收?\"

    \"收了二弟家的。\"

    李祢蕴沉默了。

    半晌,他低声道:\"明日我去和爹说\"

    \"说什么?\"周祈荧突然转身,锅铲\"咣当\"砸在灶台上,\"说你这个月教书的钱全交给他了?说二弟一文钱没给却顿顿有肉吃?\"

    李祢蕴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搓着手,声音越来越小:\"毕竟是一家人\"

    \"一家人?\"周祈荧冷笑一声,指着墙角发霉的稻谷,\"你的一家人,正在吃雨水泡过的粮食!\"

    这样的争吵持续了半年。

    直到那日,李万松突然宣布分家。

    按照商议,李万松跟大儿子,曾春华跟二儿子。

    周祈荧难得松了口气——至少不用再看婆婆的脸色。

    可第二天清晨,她推开房门,却发现公婆的屋子早已搬空。

    院外停着二弟借来的牛车,李万松正把最后一床被子摞上去。

    曾春华抱着包袱坐在车辕上,看见她出来,撇了撇嘴:\"愣着干啥?还不去做饭!\"

    周祈荧站在晨光里,突然笑了。

    她转身回屋,对正在穿衣的李祢蕴说:\"你爹娘都去二弟家了。\"

    李祢蕴系腰带的手顿住了。

    \"也好,\"周祈荧平静地说,\"从今往后,咱们的稻谷,再也不会淋雨了。\"

    分家后的第三日,周祈荧和李祢蕴站在村东头那片荒地上。

    杂草丛生的土坡上,几棵歪脖子树孤零零地立着,风一吹,枯黄的叶子就簌簌往下掉。

    周祈荧踢开脚边的碎石,蹲下身抓了一把土——干燥,贫瘠,但好歹是块地。

    \"就这儿吧。\"她拍了拍手上的土灰,站起身。

    李祢蕴蹲在一旁,用炭笔在泥地上划拉着数字。

    \"砖瓦、木料、泥工……\"他低声念叨着,眉头越皱越紧。

    周祈荧端着簸箕走过来,扫了一眼地上的算式,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

    她没说话,只是弯腰捡起一根树枝,在旁边添了几个数——那是她偷偷攒下的私房钱。

    李祢蕴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半晌,突然站起身:\"我去找爹。\"

    周祈荧的手顿了顿。她看着丈夫沾满泥点的衣摆消失在院门外,轻轻叹了口气。

    李祢蕴回来时,天已经黑透了。

    他空着手进门,裤脚上沾着新鲜的泥印,像是走了很远的路。

    周祈荧正在灯下补衣裳,针线篓里躺着两个熟睡的丫头。

    \"爹说……\"李祢蕴的嗓子哑得厉害,\"今年收成不好。\"

    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周祈荧咬断线头,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嗯。\"

    她没问为什么二弟家新起的青砖大瓦房窗明几净,没问当了这么多年先生的李万松有多少积蓄,没问这些年李祢蕴在私塾教书的束修给了李万松多少,也没问村头王掌柜前日还夸李万松今年卖粮赚了不少。

    只是把补好的衣裳叠好,轻轻放在丈夫手边。

    三日后,村里炸开了消息——杀猪的张二愣子找李万松借了五两银子,说是要买头新猪崽。

    李万松连借条都没让写,当场就掏了钱。

    周祈荧是在河边洗衣时听说的。几个妇人蹲在青石板上,槌衣棒敲得震天响。

    \"啧啧,老李家可真阔气!\"

    \"那可不,听说昨儿个还给他二儿子扯了两匹新布呢!\"

    周祈荧拧衣服的手顿了顿,水珠滴滴答答落进河里,很快被冲走了。

    那晚,李祢蕴很晚才从私塾回来。

    月光惨白,照得他脸色发青。

    他坐在草棚门口,盯着地上爬过的蚂蚁发呆。

    周祈荧递给他一碗野菜粥,他接过来,半天没动一口。

    \"张二愣子借钱的事,听说了?\"周祈荧突然问。

    李祢蕴的手抖了一下,粥差点洒出来。

    他低着头,含糊地\"嗯\"了一声。

    草棚里安静得可怕,只有粥碗里腾起的热气在两人之间缓缓飘散。

    许久,李祢蕴突然放下碗,声音沙哑:\"以后不用给了。\"

    周祈荧没说话。

    夜风穿过草棚的缝隙,发出细微的呜咽。

    李祢蕴的碗搁在泥地上,野菜粥渐渐凝出一层薄薄的膜。

    许久,周祈荧站起身,从草棚角落拖出一个旧陶罐。

    她掀开盖子,倒出里面零零散散的铜板——那是她这些年偷偷攒的,买针线的钱,给女儿扯布头省下的钱,偶尔帮人缝补衣裳挣的钱。

    \"够买两头小猪崽。\"她说,手指抚过那些磨得发亮的铜钱。

    李祢蕴抬头看她,月光下,妻子的眼睛平静得惊人。

    天还没亮,周祈荧就去了集市。

    她挑了两头最精神的猪崽,瘦,但骨架大。

    卖猪的老汉看她指甲缝里还带着泥,特意少要了两文钱。

    回村的路上,两只小猪在竹笼里拱来拱去,哼哼唧唧地叫。

    周祈荧折了根柳条,轻轻抽它们一下:\"别闹,好好长。\"

    她在屋后搭了个简易的猪圈。

    李祢蕴下课回来,看见她正赤着脚踩泥巴糊墙,裙角卷到膝盖,小腿上全是泥点子。

    \"我来。\"他放下书箱,接过她手里的木铲。

    周祈荧没推辞,转身去拌猪食。

    烂菜叶、米糠,掺一点酒糟,两只小猪吃得呼噜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