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252章 忧患深思调虎符

第252章 忧患深思调虎符

    荀彧见韩明远仍在言语上刁难,不肯松口,心中虽急,面上却愈发沉稳。

    他加重了语气,向前一步,几乎是逼视着韩明远,一字一顿地说道:“明府!下官所言,句句属实,皆有密报为证!章子安不仅擅自封锁关隘,阻断朝廷政令,更是狂悖到了极点,已传下密令,若有监察司人员靠近北凉关,便要‘格杀勿论’!”

    他特别加重了“格杀勿论”四个字,声音冰冷:

    “明府,这已非寻常的骄横跋扈,这是公然举起反旗,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视陛下威严如无物!若不即刻以雷霆手段制止,一旦边关糜烂,烽烟四起,大祸将至!届时,你我二人,身为此地父母官,皆难逃其咎,万死莫赎!”

    听到“格杀勿论”这四个字,以及荀彧点出的“你我二人,皆难逃其咎”这极其严重的后果,韩明远脸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终于彻底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他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盯着荀彧,声音都有些变调:“此言当真?!他……他真的敢下这等命令?!”

    “千真万确!”荀彧斩钉截铁,将那份来自北凉关的急报再次呈上,“请明府过目!章子安此举,已与谋逆无异!”

    韩明远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一遍,确认荀彧所言非虚,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他不是傻子,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和荀彧、余瑾派系之间的个人恩怨和权力倾轧。章子安这是在玩火!是在将整个玄州,甚至整个北境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真让章子安的疯狂举动得逞,边境大乱,他这个名义上的最高长官,绝对难辞其咎!到时候,别说和余瑾争权,恐怕连自己的乌纱帽都保不住!

    一瞬间,利弊权衡,高下立判。

    韩明远将密报重重拍在桌上,之前那点被架空的怨气和刁难的心思,此刻已烟消云散。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沉声道,“章子安如此悖逆,国法难容!”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立刻起身走到书案前提起笔,蘸饱了墨,在一份空白的军令文书上迅速书写起来。字迹遒劲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着令!玄州都尉纪灵,即刻点齐州军步骑精锐五千,即刻开拔,协同监察司,前往北凉关,缉拿叛将章子安!沿途关隘,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若遇抵抗,准予便宜行事!”

    写罢,他从一旁拿起沉重的州牧大印,在文书末尾用力盖下!鲜红的印泥在白纸上留下清晰的印记,象征着玄州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

    “拿去吧!”韩明远将写好的手令递给荀彧,语气严肃,“告诉纪灵,务必听从狄大人号令,速战速决,切不可让事态扩大!”

    荀彧双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手令,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了地。行动最关键的一环,终于被打通了!

    然而,他并未立刻告辞。他将手令小心收好,反而上前一步,对着韩明远深深一揖,脸上带着无比诚恳的敬意:

    “明府深明大义,当机立断,实乃玄州之幸,朝廷之幸!下官佩服!”

    他的语气真挚,眼中也带着恰到好处的钦佩:“值此危难之际,明府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力挽狂澜,此等胸襟气度,下官望尘莫及!”

    见韩明远脸上露出些许动容之色,荀彧继续恰到好处地“暗示”道:“此次若能一举肃清章子安此等边境祸害,稳定北疆,明府坐镇中枢、调度有方之功,居功至伟!待捷报传至京城,陛下定有重赏,朝野亦将对明府刮目相看!”

    这番话,既是恭维,也是安抚,更是巧妙地将功劳分了一大份给韩明远。果然,韩明远听得十分受用,脸上紧绷的神色彻底缓和下来,甚至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笑容。他摆了摆手,故作谦虚道:

    “份内之事,何足挂齿。只要玄州安定,本官也就放心了。”

    但他眼中的那份舒畅,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荀彧见状,知道火候已到,便再次躬身行礼:“既如此,下官便即刻将明府钧令送往军营,不敢耽搁。下官告退。”

    “嗯,去吧。”韩明远点了点头,语气也温和了不少,“一切小心。”

    荀彧恭敬退出后堂。直到他的身影消失,韩明远才缓缓坐回椅子上,拿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轻轻啜了一口。

    虽然最终还是被荀彧牵着鼻子走了,但听了刚才那番话,心里的郁结倒是散去了不少。罢了,只要最终的功劳有自己一份,配合一下也无妨。至于余瑾……哼,等此事了结,再慢慢跟你算账!

    州牧府的这场交锋,最终以荀彧拿到关键手令而告终。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结果总算是好的。行动的最后一道障碍,已被扫清。

    拿到州牧韩明远签发的调兵手令,荀彧不敢有片刻耽搁,连夜策马赶往城外的玄州州军大营。

    夜色下的军营,戒备森严,火把熊熊燃烧,映照着往来巡逻士卒盔甲上的寒光。中军帐内,更是灯火通明,气氛肃杀。玄州都尉纪灵早已得到通报,一身戎装,正在帐内等候。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锐利,身上带着久经沙场的铁血之气。

    “荀别驾!”见到荀彧进来,纪灵立刻上前,抱拳行礼。

    “纪将军,事态紧急,长话短说。”荀彧也不客套,直接将盖着州牧大印的手令递了过去,“这是明府手令,你先过目。”

    纪灵接过手令,迅速展开,目光如电,一目十行地扫过。当看到“缉拿叛将章子安”、“若遇抵抗,准予便宜行事”等字眼时,他眼中闪过一丝凛然之色,但没有任何犹豫。

    他将手令合上,双手奉还,再次抱拳,声音铿锵有力:“末将遵命!明府钧令,监察司号令,末将敢不效死!大营五千精锐早已整装待备,随时可以开拔,听候狄大人差遣!”

    他的回答干净利落,充满了军人的果决和服从。作为余瑾从系统中召唤的将领,他对荀彧和狄仁杰的命令,本就有着高度的信任和执行力,如今又有州牧手令加持,更是责无旁贷。

    然而,在表明态度之后,纪灵脸上却闪过一丝沉吟之色。他略微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补充道,语气带着几分凝重:

    “大人,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纪将军但说无妨。”荀彧示意道。

    纪灵眉头微蹙,沉声道:“大人,北凉关定远军,虽然上下皆知其有吃空饷的积弊,但据末将了解,其剔除老弱后,实际能战之兵,仍不下万人之众。且北凉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章子安经营多年,城防工事必定坚固。我等长途奔袭,已失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