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251章 屈尊巧语动州牧

第251章 屈尊巧语动州牧

    那名幕僚带来的急报,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书房内炸响。章子安的疯狂举动,彻底打乱了狄仁杰和荀彧原有的部署,将局势推向了悬崖边缘。

    短暂的震惊之后,书房内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烛火的跳动都似乎变得迟缓。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荀彧。他那张儒雅的面孔此刻已是寒霜密布,眼中再无半分平日的从容。他猛地一拍桌案,当机立断:

    “事不宜迟!章子安此举,形同谋逆!绝不能给他任何喘息和准备的机会!必须立刻行动!”

    他的目光转向狄仁杰,语气斩钉截铁:“怀英兄,我现在就去州牧府!无论如何,必须说服韩明远,让他即刻下令,调动州军精锐!对付北凉关,没有大军压境,绝难成功!”

    狄仁杰缓缓站起身。他身材挺拔,此刻立在灯下,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决然光芒,仿佛有火焰在燃烧。那是一种被彻底激怒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罪恶铲除的坚定!

    他看着荀彧,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

    “好!文若,调兵之事,就拜托你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的供词和那份来自北凉关的急报,语气急促:

    “时不我待!章子安既然自寻死路,那我们就成全他!三日之内!最迟三日,我要亲率监察司所有精锐,并请州军协防配合,直赴北凉关!”

    声音在空旷的书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章子安公然封关抗命,阻挠朝廷监察,此乃罪上加罪!传我命令,此行目的,便是将其缉拿归案!若遇抵抗,格杀勿论!务必将其押回玄州,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以正国法!”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天变故,狄仁杰和荀彧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应变能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抓捕章子安的行动,已经从之前的“徐徐图之”,变成了刻不容缓的雷霆一击!

    一场围绕着北凉关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暴,即将在短短三天之后,以无可阻挡之势,猛烈展开!整个书房,都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极致紧张感!

    得了狄仁杰的托付,荀彧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备了车马,连夜赶往玄州州牧府。

    州牧府后堂,灯火通明。与别驾府的紧张严肃不同,这里的气氛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和尴尬。

    新任州牧韩明远端坐于书案之后,正慢条斯理地用杯盖撇着浮沫,悠闲地品着香茗。他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目光落在堂下躬身肃立的荀彧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几分玩味。

    “下官荀彧,深夜叨扰,实乃有紧急军情,需向明府禀报,并请明府示下。”荀彧姿态放得很低,语气恭敬,将北凉关防御使章子安封关抗命、阻挠监察司查案,甚至威胁要格杀朝廷命官的恶劣行径,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随后,他拱手道:“章子安此举,形同叛乱,人证物证俱在。监察司狄大人已决意,三日内亲赴北凉关将其缉拿归案。为防其狗急跳墙,负隅顽抗,需调动州军主力,随同监察司一同前往,以雷霆之势将其拿下,安定边境。此事体大,下官特来恳请明府下令调兵!”

    韩明远静静地听着,脸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丝毫未变。直到荀彧说完,他才慢悠悠地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响。

    “呵呵……”韩明远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讽刺,“荀别驾,你这话可就说笑了。”

    他抬眼看着荀彧,眼神锐利:“这玄州上下,谁人不知,你荀大人才是真正执掌军政大权的人物?还有那位纪将军,更是只听你和余大人的号令。就连这玄州城防军,都快认不得我这个州牧的官印,只认得余大人的旧部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带讥诮:“你要调兵?还需要大半夜地跑来问我韩某人吗?直接下一道手令给纪将军,难道他还会不遵从?”

    这番话,几乎是赤裸裸地将玄州内部那微妙的权力格局摆在了台面上,充满了对荀彧和余瑾势力的不满与嘲讽。

    荀彧心中了然,知道这位韩州牧是借机发难,抒发他被架空的怨气。他面上却丝毫不显愠色,反而将姿态放得更低,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愈发恭敬:

    “明府此言,折煞下官了!下官与纪将军,皆是为朝廷效力,为明府分忧。玄州军政大事,自然当由明府定夺,下官岂敢擅专?”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沉重而恳切:“只是此次事态非同小可!章子安锁关抗命,阻杀钦差,此乃公然挑战朝廷威严,与谋逆无异!若不迅速将其拿下,不仅国法不容,更恐其裹挟部众,引发边境大乱,危及整个玄州安危!”

    “调动州军主力,前往北凉关缉拿叛将,此等大事,按照朝廷法度,必须有州牧大人的正式签印方可施行!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日后恐落人口实。下官今日前来,正是恳请明府以朝廷大局为重,以玄州稳定为念,速下钧令,以正视听,安定人心!”

    荀彧这番话,以退为进,先是承认了韩明远的“名义”权威,随即立刻将章子安的行为定性为“谋逆”,并将调兵之举上升到“朝廷法度”、“玄州安危”的高度。他巧妙地避开了实际兵权归属的问题,转而强调程序的合法性和政治的正确性,将皮球又踢回给了韩明远——你若不批,便是无视朝廷法度,放任叛将,将来出了乱子,责任也得你这个州牧来担!

    韩明远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他没想到荀彧如此能屈能伸,应对得滴水不漏。他本想借此机会好好敲打一下荀彧,出一口恶气,却被对方用“朝廷法度”和“玄州稳定”的大帽子给顶了回来。

    他看着眼前这个态度恭敬、言辞恳切的别驾,心中暗骂老狐狸,但脸上却不得不收敛起那份讽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后堂之内,气氛依旧尴尬,却多了一份无声的较量。表面平静的对话之下,是赤裸裸的政治博弈和权力拉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