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235章 州衙暗潮闻惊变

第235章 州衙暗潮闻惊变

    玄州城的上午,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

    早点摊贩收拾着碗筷,茶肆里的客人三三两两围坐,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同一件事。

    \"听说了吗?今早城门口那一场血战!\"一个茶客压低声音说道。

    \"可不是!\"另一人接话,\"我家就在北城门附近,天刚亮就听见马蹄声、喊杀声。等我出门时看,城门那边,地上的血迹还没冲干净呢!\"

    \"据说是抓了北蛮的奸细。\"一个商贩模样的人插嘴,\"不光是北蛮人,听说连粮仓的大官都栽了!\"

    \"粮仓?\"有人惊讶,\"是那个王管事?\"

    \"可不就是他!\"商贩压低声音,\"我早上去送货,看见监察司衙门外面戒备森严,听说就是为了审他。\"

    一个老者叹了口气:\"这玄州,自从余大人走了,就没太平过\"

    \"就是啊!\"周围人纷纷附和,\"余大人在的时候,哪有这些事?\"

    \"可不是,余大人虽然严厉,但对百姓是真好。\"一个摊贩收拾着面摊,感叹道,\"那时候粮价稳定,城里城外都安生。\"

    \"现在这位韩州牧\"有人欲言又止。

    \"嘘!\"旁边的人赶紧制止,\"这话可不能乱说。\"

    但大家的眼神交流已经说明了一切。自从韩明远上任,虽然表面上恭谨有礼,但总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听说这次是监察司和州军一起行动的。\"有人低声道,\"那个狄大人,好像很有本事。\"

    \"可不是,\"一个商贩点头,\"我听说他在京城就是有名的断案高手。\"

    街道上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玄州州牧府后堂,庄严肃穆。

    韩明远端坐案后,慢条斯理地品着茶。晨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他那张儒雅的面容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大人。\"一名心腹幕僚躬身站在案前,低声汇报,\"昨夜发生了一件大事\"

    韩明远的手微微一顿,但很快又恢复如常,继续轻轻摇晃着茶盏。

    \"别驾荀大人接到监察司狄大人求援,连夜调动州军封锁城门,已将一伙北蛮贼人及涉案的粮仓管事王通等人擒获,现押于监察司大牢。\"

    \"哦?\"韩明远放下茶杯,声音平静,\"何时的事?\"

    \"昨夜子时左右。\"幕僚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州牧的表情,\"荀大人当机立断,命纪将军率军出动,在北城门截获了欲逃窜的北蛮贼人。\"

    韩明远轻轻点头,面上看不出喜怒:\"可有伤亡?\"

    \"州军伤亡不大,贼人已尽数拿下。\"

    \"嗯。\"韩明远淡淡应了一声,\"你先下去吧。\"

    待幕僚退出后,韩明远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繁忙的街道,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调动州军,这等大事,他这个名义上的玄州最高长官,居然是事后才被\"告知\"!

    韩明远握紧了背在身后的手。他清楚地意识到,这玄州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余瑾虽然已经离任,但他的影响力如同无形的巨手,依然笼罩着这里的一切。州衙上下,从官吏到兵丁,似乎都对那位远在京城的余大人更为敬畏。

    那个荀彧,更是余瑾留下的最明显的棋子。表面上恭谨有礼,实则独断专行。这次调动州军,连知会都不曾知会一声,摆明了是不把他这个州牧放在眼里。

    但他又能如何?

    韩明远苦笑一声。他虽是皇帝近臣,但初来乍到,根基未稳。若是贸然发难,只会让自己寸步难行。更何况,这次行动确实是为了玄州安危

    \"来人。\"他突然开口。

    \"大人。\"门外侍从应声而入。

    \"备轿,本官要去监察司走一趟。\"韩明远整了整衣冠,\"既然抓到了奸细,本官这个州牧,总要过问一下。\"

    他决定暂时隐忍。既然不能强来,那就以柔克刚。这玄州的局面,总要一步步理顺。至于余瑾留下的这些人且慢慢来吧,自己这个州牧,可有的烦了。

    \"大人,别驾荀大人求见。\"

    韩明远正准备起身去监察司,闻言微微一怔。他沉吟片刻,重新坐回案后:\"请荀别驾进来。\"

    荀彧一身整洁官服,步履从容地走进后堂。他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下官见过明府。\"

    \"荀别驾免礼。\"韩明远示意他坐下,\"今日怎么有空来府上?\"

    \"下官路过此处,想起还有几件公务要向明府请示。\"荀彧落座后,先是笑着说起一些闲话,\"今日难得晴朗,倒是适合去城外巡视。听说西郊那处驿站新修的暖阁甚是精巧,明府若有闲暇,不妨去看看\"

    韩明远心中冷笑:这位荀别驾,果然是个老练的官场中人。他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静静地听着。

    寒暄了一阵,荀彧突然话锋一转:\"对了,明府大人,昨夜之事,下官未来得及事先禀报,还望明府海涵。\"

    韩明远端起茶杯,面色平静地看着他。

    \"就是昨夜调动州军之事。\"荀彧神色诚恳,\"实乃事发突然,监察司狄大人亲自派人持令求援,言及贼人凶悍且可能涉及通敌大案,恐其狗急跳墙危及城中安危。\"

    他顿了顿,继续道:\"下官忧心玄州稳定,亦是为明府分忧,故而不敢耽搁,先行调兵处置。若有僭越之处,皆是为了玄州大局,为了明府治下安宁着想。\"

    韩明远放下茶杯,看着荀彧那张诚恳的面孔。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自己的行动,又把功劳往他身上推,更暗示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没有说话,只是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