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207章 对御史台下手

第207章 对御史台下手

    &34;咚&34;的一声,贾诩将手中的卷宗重重摔在案几上,&34;大人,您是不知道,今日那个韩承业,简直判若两人!&34;

    余谨正在批阅公文,闻言抬起头来。书房内炭火正旺,诸葛亮和贾诩围坐在一旁,一边翻看卷宗一边说着衙门里的见闻。

    &34;平日里在御史台见了我们这些侍御史,不是爱理不理,就是冷着一张脸,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清高的御史中丞似的。&34;诸葛亮放下手中的茶杯,接过话头。

    &34;今日怎么了?&34;余谨放下朱笔,来了兴趣。

    &34;今日午时,我和贾兄去送文书,&34;诸葛亮笑得直摇头,&34;那韩承业不但主动迎了出来,还笑得跟朵花似的,连声问我们在大人手下做事可还习惯。&34;

    &34;您猜他还说什么?&34;贾诩学着韩承业的语气,&34;&39;余大人治下必成大器啊&39;,&39;有余大人这样的上司,你们两位侍御史前途无量&39;。那谄媚的样子,要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也不信这是平日里那个趾高气扬的韩御史。&34;

    余谨轻笑一声:&34;看来是被吓破胆了。&34;

    &34;大人,&34;诸葛亮压低声音,&34;我听衙门里的人说,韩承业今早追着您的马车认错,是真的吗?&34;

    &34;嗯。&34;余谨点点头,&34;不过这种人,不用太放在心上。朝堂之上,最该防的是那些老狐狸。&34;

    &34;是啊,&34;贾诩神色也正经起来,&34;今日在御史台,我还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司空府上,来了位贵客&34;

    &34;闻泽?&34;余谨眉头微皱。

    &34;正是。&34;贾诩点头,&34;而且听说,两位大人一直谈到申时才散。&34;

    余谨放下手中的公文,目光微沉。这两个老狐狸凑在一起,怕是没什么好事。

    &34;对了大人,&34;诸葛亮忽然想起什么,&34;韩承业今日还特意打听您的喜好。我看啊,这位韩御史怕是要送礼来讨好您了。&34;

    &34;他若是敢送礼,&34;余谨冷笑一声,&34;那就正好给了我参他一本的由头。&34;

    两人听了,不由得佩服余谨的手段。难怪韩承业会被吓成那样,这位大人可不是好相与的。

    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余谨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韩承业的态度转变,不过是个小小的开始。那些老狐狸们的动作,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34;去准备晚饭吧,&34;余谨对两人道,&34;明日怕是有的忙了。&34;

    晚饭过后,三人重新回到书房。炭火添了一遍,屋内暖意融融。

    &34;大人,&34;贾诩斟了一杯热茶递给余谨,目光深邃,&34;吏部这步棋,看来是冲着您的根基来的。&34;

    余谨接过茶杯,轻轻摇头:&34;吏部牵扯太大,张元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文官集团。要动他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34;

    &34;所以要先找个突破口。&34;诸葛亮沉吟道,&34;今日朝堂之上,韩承业跳得最欢。这背后,怕不是太师闻泽在试探大人的虚实。&34;

    &34;正是。&34;余谨眼中闪过一丝寒意,&34;既然他们要试探,那就给他们一个答案。&34;

    贾诩眸光一闪:&34;大人的意思是从御史台入手?&34;

    &34;御史台号称言官,可实际上&34;余谨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

    &34;实际上不过是各方势力的棋子罢了。&34;诸葛亮接过话头,&34;表面上言辞正气,暗地里却是谁的银子响,谁的调子就高。&34;

    贾诩轻轻摇晃着茶杯:&34;韩承业这些年在御史台,看似清正廉洁,实则暗中结交了不少商贾。只是他做得极为隐蔽,一般人查不出什么把柄来。&34;

    &34;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34;诸葛亮目光如炬,&34;他太过自负,认定自己的手段天衣无缝。这种人,往往会在细节上露出马脚。&34;

    余谨露出赞许的神色:&34;说说看。&34;

    &34;大人可还记得,前日您让我们查的那份税务清册?&34;贾诩忽然话锋一转,&34;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若是细查那些商铺的来往账目&34;

    &34;会发现有几家商铺的税额异常。&34;诸葛亮接道,&34;这些商铺,恰好都与韩承业有些不同寻常的往来。&34;

    &34;而且,&34;贾诩补充道,&34;这些商铺的东家,都与江南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4;

    余谨眼中精光一闪:&34;你们的意思是&34;

    &34;韩承业不过是明面上的棋子,&34;诸葛亮冷笑,&34;他背后,怕是有更大的鱼。&34;

    &34;只要顺着这条线查下去,&34;贾诩沉声道,&34;不但能拿下韩承业,还能撬开更大的缺口。&34;

    余谨满意地点点头。这两个人,果然都是人中龙凤。

    短短不到一月,就已经摸清了这么多门道。

    &34;行,&34;余谨沉声道,&34;此事就交给你们了。记住,要稳,要准,一击必中。&34;

    &34;大人放心。&34;两人郑重应道。

    看着他们告退离去,余谨重新坐回案前。窗外寒风呼啸,却吹不散他眼中的锐利之色。既然那些老狐狸想要玩,那就陪他们好好玩一场。

    &34;不过说来也巧,&34;诸葛亮忽然笑道,&34;御史台这个衙门,倒是最适合查人。&34;

    &34;此话怎讲?&34;余谨来了兴趣。

    &34;御史台号称&39;天子耳目&39;,&34;诸葛亮正色道,&34;分为殿中、台中、察院三处。殿中御史负责记录朝政得失,台中御史掌管弹劾百官,察院御史则负责巡察四方。&34;

    &34;而我和诸葛兄,正好一个在台中,一个在察院。&34;贾诩接过话头,&34;台中御史有权调阅各衙门的文书档案,察院御史则可以暗访查证。这两处一配合&34;

    余谨点点头:&34;确实是最适合查案的衙门。难怪闻泽要把持御史台,这是要掌控朝廷的耳目啊。&34;

    &34;可惜他没想到,&34;诸葛亮冷笑,&34;这把剑也能反过来砍向自己人。&34;

    &34;大人,&34;贾诩忽然压低声音,&34;属下倒是想起一事。前几日整理文书时,发现一份关于江南盐商的奏折&34;

    正说着,外头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三人对视一眼,立刻噤声。余谨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先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