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他们怕了
夜深了,余府后院。
一盏孤灯下,余谨与诸葛亮、贾诩围坐在饭桌旁。这是府中最隐秘的一处院落,平日里连下人都不得随意进出。
&34;诸位,尝尝这道红烧肉。&34;余谨夹起一块肉,放入贾诩碗中,&34;这是新换的厨子做的。&34;
贾诩尝了一口,点头道:&34;火候掌握得不错,比之前那个强多了。&34;
&34;可不是。&34;余谨笑道,&34;从今日起,府上的厨子、下人,都得换成自己的人。这满朝上下,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巴不得我去死。&34;
诸葛亮轻摇羽扇,含笑道:&34;大人这话说得倒是实在。今日吴庆年的供词一出,只怕有不少人睡不着觉了。&34;
&34;睡不着更好。&34;余谨给自己斟了杯酒,&34;让他们好好想想,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34;
贾诩放下筷子,擦了擦嘴:&34;大人放心,吴庆年那边,我已经掌握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只是&34;
&34;只是什么?&34;
&34;卢颂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34;贾诩沉声道,&34;今日审讯时,吴庆年说漏了嘴,提到北疆&34;
余谨眼中精光一闪:&34;北疆?说下去。&34;
&34;据他所说,卢颂与北疆边军有些联系。&34;贾诩压低声音,&34;具体细节他不清楚,但每次去江南收钱,都要给卢颂单独送一份账册。&34;
诸葛亮放下羽扇:&34;这倒是有趣。难怪陛下今日特意提醒要盯着北疆。&34;
&34;孔明说得对。&34;余谨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条斯理地道,&34;卢颂这是准备玩一手调虎离山。可惜&34;
他话未说完,三人相视一笑,都明白了其中深意。
&34;说起来,&34;诸葛亮忽然道,&34;大人这府上的饭菜,倒是比之前清淡不少。&34;
&34;那是自然。&34;余谨笑道,&34;总不能让人说我贪图享受。再说,清淡些也好,至少不用担心有人在饭菜里动手脚。&34;
贾诩也笑了:&34;大人说得是。这官场上的手段,有时比毒药还要阴毒。&34;
&34;所以啊,&34;余谨举起酒杯,&34;以后就只有咱们几个,在这后院里吃饭。&34;
诸葛亮和贾诩也举起酒杯。三人相视一笑,都明白这看似随意的话中的深意。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官场上,能够同桌吃饭的,才是真正的心腹。
&34;对了,&34;余谨放下酒杯,&34;孔明,那边的布置得如何了?&34;
&34;回大人,&34;诸葛亮轻摇羽扇,&34;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就等着鱼儿上钩了。&34;
&34;好。&34;余谨满意地点点头,又夹了一块红烧肉,&34;这道菜确实不错,你们多吃点。&34;
夜色渐深,后院中的灯火依旧明亮。三人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惬意。但谈话的内容,却无一不是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这顿看似普通的晚膳,却仿佛暗藏着无数机关。就像这官场一样,表面平静,内里汹涌。
饭后,三人围坐在炭火旁。
冬夜的寒意渐浓,但这处偏院却温暖如春。余谨端着茶盏,看着跳动的火光,忽然问道:&34;你们在御史台,这些日子如何?&34;
&34;比起刚去时好多了。&34;诸葛亮轻笑,&34;至少不会再有人当面挑衅。&34;
贾诩接过话头:&34;是啊,现在他们都躲着我们走。前几日去档案库查案,那些吏员见了我,跑得比兔子还快。&34;
&34;哦?&34;余谨挑眉,&34;这倒是有趣。&34;
&34;有趣?&34;诸葛亮摇着羽扇,&34;大人有所不知,那些人躲是躲了,可暗地里的手段一点没少。&34;
&34;怎么说?&34;
&34;就拿前日查的一桩案子来说,&34;诸葛亮放下羽扇,&34;我去档案库调阅卷宗,表面上一切妥当,可仔细一看,那些重要的文书都被人动过手脚。&34;
贾诩冷笑:&34;何止是动手脚,简直是明目张胆。重要的地方不是缺页,就是墨迹模糊。若不是我们早有准备&34;
&34;所以说,&34;诸葛亮叹道,&34;这御史台上下,都是些老狐狸。明面上不敢得罪我们,暗地里却是处处设绊。&34;
余谨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寒意:&34;那些动过手脚的卷宗&34;
&34;大人放心,&34;贾诩道,&34;我已经让人暗中记下了。那些敢动手脚的人,一个都跑不了。&34;
&34;好。&34;余谨点点头,&34;不过现在还不是收网的时候。让他们再蹦跶几日。&34;
炭火噼啪作响,映得三人的影子在墙上摇曳。诸葛亮忽然道:&34;说来也怪,最近御史台的气氛,倒是比之前紧张多了。&34;
&34;哦?&34;余谨来了兴趣,&34;怎么说?&34;
&34;以前那些人,虽然对我们有敌意,但多是明着来。&34;诸葛亮道,&34;可现在,他们看我们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什么洪水猛兽。&34;
贾诩点头:&34;的确如此。今日我去值房,遇到几个御史,他们连招呼都不敢打,生怕沾上什么似的。&34;
&34;这不是很好吗?&34;余谨笑道,&34;至少省得你们应付那些虚与委蛇。&34;
&34;倒也是。&34;诸葛亮也笑了,&34;只是这些人,未免太过谨小慎微。连平日说话,都要左右顾盼,生怕被人听去。&34;
&34;那是自然。&34;余谨放下茶盏,&34;吴庆年的案子一出,谁还敢掉以轻心?他们躲着你们,不过是害怕自己也牵扯进来罢了。&34;
三人相视一笑,都明白这其中的深意。御史台上下的这种反应,正说明吴庆年案的影响正在扩大。那些人的惶恐,正是最好的证明。
&34;对了,&34;余谨忽然想起什么,&34;明日你们去御史台,多留意一下那些躲着你们的人。有时候,越是躲的人,越有问题。&34;
&34;大人说得是。&34;贾诩眼中精光一闪,&34;这些老狐狸,也该到了露出尾巴的时候了。&34;
炭火渐渐暗了下来,但三人的谈话却愈发深入。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然铺开。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却浑然不知自己早已落入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