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掌握边军
夜幕降临,宫灯初上。
余谨带着狄仁杰和李元芳来到皇宫。通报之后,三人很快被引入了御书房。
赵汝安正在批阅奏折,见三人进来,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34;臣余谨,参见陛下。&34;
&34;臣狄仁杰,参见陛下。&34;
&34;臣李元芳,参见陛下。&34;
&34;都平身吧。&34;赵汝安目光在狄仁杰和李元芳身上扫过,&34;这就是你要举荐的人?&34;
&34;正是,陛下。&34;余谨上前一步,&34;狄仁杰,并州太原人,二十五岁高中进士。曾任并州法曹参军、大理寺评事、京兆府法曹参军。在任期间,断案如神,平反冤案数十起,深得百姓爱戴。&34;
赵汝安微微点头:&34;朕听说过他的名字。那个郑世贤贪污案,就是他查的吧?&34;
&34;正是,陛下。&34;余谨道,&34;郑世贤身为四品官员,又有权贵撑腰,一般人不敢得罪。但狄仁杰秉公执法,最终将其绳之以法。&34;
赵汝安看向狄仁杰:&34;你可知道总监察使的职责?&34;
狄仁杰抱拳道:&34;回陛下,总监察使主要负责查处边军贪腐,肃清军纪。臣若有幸担此重任,定当秉公执法,不负圣恩。&34;
&34;好大的口气。&34;赵汝安似笑非笑,&34;边军十二军,号称二十万大军,将领们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之辈。你一个文官,如何能让他们服你?&34;
狄仁杰不卑不亢:&34;陛下,臣虽为文官,但断案无数,从不畏惧权贵。边军将领再强,也不过是臣子。若有违法乱纪之事,臣必当查个水落石出。&34;
赵汝安看了看李元芳:&34;这位是?&34;
&34;回陛下,&34;余谨道,&34;此人名叫李元芳,武举出身,曾任千牛卫小旗官。箭术超群,武艺高强。是狄仁杰的得力助手,曾多次在危急关头救下狄仁杰。&34;
李元芳上前一步,抱拳道:&34;臣愿追随狄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34;
赵汝安沉吟片刻:&34;边军将领不好对付,你们可有把握?&34;
狄仁杰正色道:&34;陛下,臣在并州任职时,就曾见识过边军的种种弊端。那些将领仗着远在边境,无人监管,贪污军饷,中饱私囊。有些甚至暗中与北蛮勾结,出卖朝廷机密。&34;
&34;臣此去,定当彻查到底,绝不姑息。若有通敌叛国之人,臣必将其绳之以法,以正朝纲!&34;
赵汝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34;好!朕就喜欢你这股劲头。&34;
他转向余谨:&34;爱卿举荐的人,果然不凡。这个总监察使的职位,就交给狄仁杰了。&34;
&34;谢陛下!&34;三人齐声道。
余谨三人离去后,御书房内一时沉寂。
&34;梁宇。&34;赵汝安轻声唤道。
&34;奴才在。&34;梁宇从屏风后走出。
&34;去把狄仁杰和李元芳的资料都调来,朕要看看。&34;
&34;是。&34;
梁宇很快就带着两份卷宗回来,恭敬地呈上。赵汝安翻开卷宗,仔细阅读起来。
卷宗上记载了狄仁杰的履历:并州太原人,寒门出身,自幼聪慧过人。十五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五岁高中进士。初任并州法曹参军,因断案如神,被大理寺征召为评事。后升任京兆府法曹参军,三年间平反冤案数十起。
在任期间曾揭发高官郑世贤贪污案,又破获了&34;并州商团&34;走私案,震动朝野。
李元芳的卷宗则记载:并州离石人,武举出身。自幼习武,箭术超群。十八岁中武举,被选入京营。因箭术出众,被选入千牛卫。因破获刺杀案有功,升任千牛卫小旗官。后被狄仁杰举荐,任并州法曹参军副手。
曾在&34;并州商团&34;案中,只身潜入商团据点,获取关键证据。又在郑世贤贪污案中,三箭射杀欲行刺狄仁杰的死士。
&34;这两人的履历倒是不错。&34;赵汝安合上卷宗,若有所思,&34;只是,余谨怎么会与他们有交集?&34;
梁宇躬身道:&34;陛下,奴才斗胆猜测,或许是因为余大人曾任边军监察使,与并州有些渊源。&34;
&34;边军监察使?&34;赵汝安摇头,&34;余谨任的是玄州边军监察使,与并州相隔甚远。&34;
&34;那&34;梁宇思索片刻,&34;会不会是余大人在京中时,曾与狄仁杰有过交集?毕竟狄仁杰在京兆府任职,而余大人又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人或有公务往来。&34;
赵汝安轻轻敲击桌面:&34;有这个可能。不过,余谨为何对这两人如此看重?尤其是狄仁杰,一个京兆府法曹参军,竟被他举荐为从三品的总监察使,这可是越级提拔了好几级。&34;
&34;陛下,&34;梁宇小心翼翼道,&34;会不会是余大人想在边军安插自己的人?&34;
赵汝安看了梁宇一眼,笑了笑:&34;你也开始疑神疑鬼了?&34;
&34;奴才不敢。&34;梁宇连忙跪下。
&34;起来吧。&34;赵汝安站起身,走到窗前,&34;朕方才仔细看了这两人的卷宗。狄仁杰确实是个人才,断案如神,刚正不阿。那个郑世贤贪污案,朕还记得。当时郑世贤有多少权贵撑腰,几乎无人敢碰,却被狄仁杰一举拿下。&34;
&34;这样的人,正适合担任总监察使。至于李元芳,武艺高强,忠心耿耿,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34;
梁宇道:&34;陛下英明。只是&34;
&34;只是什么?&34;
&34;只是奴才还是不明白,余大人为何对这两人如此看重。&34;
赵汝安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深意:&34;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吧。余谨此人,朕越来越看不透了。&34;
&34;陛下是担心&34;
&34;不必多言。&34;赵汝安摆摆手,&34;无论如何,边军确实需要整顿。狄仁杰此去,若能肃清边军积弊,对朝廷也是一件好事。至于余谨&34;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的夜色:&34;朕自有分寸。&34;
回到府邸,余谨将狄仁杰单独留下,李元芳则在外守候。
&34;狄大人,今日之事,陛下已经应允。但有几点,我必须再次叮嘱。&34;余谨神色凝重。
狄仁杰正色道:&34;大人请讲。&34;
&34;此去玄州,表面上是查案肃清,但更重要的是一步步腾出位置,让我们自己的人取而代之。&34;余谨压低声音,&34;边军十二军,我们需要逐步掌控。&34;
&34;大人放心,下官明白。&34;
&34;但不可操之过急。&34;余谨提醒道,&34;陛下一定会有眼线盯着你,甚至可能就在你的幕僚之中。千万不要表现出与我过于亲密的模样。&34;
狄仁杰微微一笑:&34;大人是担心陛下猜忌?&34;
&34;正是。&34;余谨点头,&34;你我之间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举荐与被举荐。若是表现得太过亲近,难免引人生疑。&34;
&34;下官明白。&34;狄仁杰拱手道,&34;在外人面前,下官只会表现出对大人的敬重,绝不会有半分逾矩之处。&34;
&34;好。&34;余谨满意地点头,&34;那就这样定了。三日后,你便启程前往玄州。荀彧和李存孝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他们会全力配合你的行动。&34;
狄仁杰抱拳告辞。
望着狄仁杰离去的背影,余谨眼中闪过一丝深意。边军,终将是他的一步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