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从龙密卫

    余谨站在廊下,将贾诩和荀彧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两位谋士的担忧不无道理。按照大安律例,自己这个四品提刑按察使确实无权处置夏承宗这个从二品的州牧。如今在玄州的一切任命和布置,说到底都是在钦差的权柄之外。

    但余谨并不着急。

    &34;皇帝的关注&34;这个道具虽然还未显现效果,但一旦生效,自己就能直达圣听。到时候,只要将夏承宗通敌叛国的罪证呈上去,就算他在朝中有再多的党羽,也难逃一死。

    即便道具生效的时间来得太晚

    余谨的目光投向远处的军营。那里驻扎着李存孝统领的陷阵营,还有飞虎军、玄甲军等精锐。光是这些嫡系部队,就有近万人。再加上四府之地的守军,总兵力已超过三万。

    更重要的是,玄州四府的政令已经被自己掌控,百姓们也都感受到了新政的好处。若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大不了

    余谨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造反!

    目前来说只是下策。但若是朝廷非要逼自己,他也不介意在这玄州之地,另立一方诸侯。反正这里远离京师,又与北蛮接壤,正是割据称雄的好地方。

    不过这终究只是最后的退路。

    余谨收回思绪,看向堂内还在低声商议的两位谋士。他们说得对,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将夏承宗定罪。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自己在玄州的布局才能真正稳固。

    而且

    余谨眼中精光一闪。以他对系统的了解,这个&34;皇帝的关注&34;的道具效果,恐怕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玄州城外,一处隐秘的院落中。

    &34;大人,关于那位余钦差的消息,已经全部整理好了。&34;一名黑衣人恭敬地将一份密信递上。

    接过密信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相貌平平,但眼神锐利如鹰。他正是从龙密卫在玄州的总负责人,杨景。

    从龙密卫,是大安王朝最神秘的机构之一。

    它直属皇帝,不受六部节制,专门负责监察天下,为皇帝搜集情报。密卫分为内外两系,内系负责京城,外系负责各州府。

    而杨景,就是外系在北境三州的最高负责人。

    &34;有意思&34;杨景仔细阅读着密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34;这个余谨,三个月前还只是塞北县的一个七品县令,如今却已经是玄州实际上的掌控者了。&34;

    &34;短短三个月,先是查办通安府贪腐大案,继而揭发夏承宗通敌卖国,肃清玄州四府&34;

    &34;手段凌厉,雷厉风行,完全不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七品县令能做出来的事。&34;

    &34;大人,&34;那黑衣人低声道,&34;最让属下惊讶的是,他似乎早有准备。每次行动都恰到好处,仿佛&34;

    &34;仿佛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34;杨景接过话头,&34;不止如此,他手下那些能臣猛将,也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34;

    &34;贾诩、荀彧、李儒这些谋士也就罢了,毕竟天下能人异士众多。但那个李存孝&34;

    &34;据说此人武艺超群,统率的陷阵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这样的人物,为何之前从未听说过?&34;

    杨景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玄州城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34;这个余谨,来历不明,手段了得,而且身边人才济济&34;杨景眼中精光闪动,&34;绝非等闲之辈。&34;

    &34;立刻将这份密信送往京城,直接呈递御前。&34;

    &34;是!&34;黑衣人领命而去。

    杨景望着夜空,若有所思。作为从龙密卫的高层,他很清楚这份密信意味着什么。

    从龙密卫虽然遍布天下,但能直接呈递御前的密信却很少。除非是涉及国本的大事,或是发现了真正的人才。

    而余谨,显然属于后者。

    &34;陛下最近正在物色能臣干吏,&34;杨景喃喃自语,&34;这个余谨,或许正合心意&34;

    三日后,京城,皇宫。

    一封来自北境的密信,经过层层传递,终于到达了皇帝的案头。

    这就是从龙密卫存在的意义——为皇帝发现真正的人才,监察天下的真实动向。

    而这一次,他们在北境三州发现的这个年轻人,注定会引起皇帝的特别关注。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赵汝安放下手中的密信,目光投向窗外。夜已深,但他却毫无倦意。

    &34;余谨&34;他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即位六年,表面上他是那个谦和有礼、任用老臣的明君,实则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先帝驾崩时他年仅二十,朝中大权尽数落入以司空卢颂为首的老臣手中。

    这六年来,他不得不以谦恭示人,时时表现出对老臣的敬重。但内心深处,那个想要亲政的愿望从未消减半分。如今二十六岁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登大宝的青年了。

    &34;陛下,&34;贴身太监李全轻声道,&34;要不要让从龙密卫继续查查这个余谨的底细?&34;

    赵汝安摇摇头:&34;不必了。&34;

    他重新拿起密信,仔细品读。短短三个月,一个七品县令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34;从塞北县到玄州,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恰到好处&34;赵汝安眼中精光闪动,&34;这哪是什么运气,分明是早有准备。&34;

    &34;而且&34;他的目光落在密信最后一段,&34;夏承宗通敌卖国的证据,他居然真的找到了。&34;

    李全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34;陛下,夏承宗可是卢司空的心腹,若是&34;

    &34;朕知道。&34;赵汝安打断他的话,&34;正因为知道,朕才更感兴趣。&34;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中的皇城显得格外寂静。

    &34;你说,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为何敢动卢颂的人?&34;赵汝安似是自言自语,&34;若无倚仗,他哪来的胆子?&34;

    李全一愣:&34;陛下的意思是&34;

    &34;他是在等。&34;赵汝安嘴角露出一丝笑意,&34;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让他的行动名正言顺的机会。&34;

    &34;而现在,这个机会来了。&34;

    赵汝安转过身,看着密信上那个年轻官员的名字。他想起自己即位之初,那些老臣们看似恭敬,实则步步紧逼的样子。六年来,他不得不隐忍,不得不示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永远如此。

    &34;李全。&34;

    &34;奴婢在。&34;

    &34;让从龙密卫继续关注玄州的动向,但不要打草惊蛇。&34;赵汝安的声音带着一丝锋芒,&34;朕倒要看看,这个余谨,能走到哪一步。&34;

    烛火跳动,在御书房的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这一夜,大安王朝的天子,第一次对一个遥远北境的年轻官员,产生了特别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