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封锁消息

    玄羽城,州衙大堂。

    檀香袅袅,衙役林立。堂上,余谨一身青衫,神色肃穆。堂下,夏承宗被两名飞虎军押着跪在地上,铁链哗啦作响。

    &34;夏承宗,&34;余谨声音冰冷,&34;本官且问你,这些可是你的手笔?&34;

    他挥手示意,一名飞虎军将一个檀木箱子抬上堂来。箱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数十封信件、账簿。

    夏承宗抬头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些他藏在地窖最深处的秘密,此刻就这样赤裸裸地摆在公堂之上。

    &34;哼,不过是些寻常书信罢了。&34;他强作镇定,&34;本官身为玄州州牧,心系百姓,开展边境贸易,与北蛮互通书信,有何不可?&34;

    &34;是么?&34;余谨冷笑,取出第一封信,&34;那这封信上提到的&39;三万马刀&39;、&39;两万铁甲&39;,想必也是寻常往来?&34;

    夏承宗身子一颤。

    &34;来人,将账簿呈上。&34;余谨又道。

    一本厚厚的账簿被呈上堂来。余谨翻开其中一页:&34;五年来,你暗中为北蛮输送军械,总值竟达数百万两。这些军械,若是被北蛮用来攻打我大安边境,不知要害死多少将士!&34;

    &34;污蔑!这是污蔑!&34;夏承宗声嘶力竭地喊道,&34;本官对大安忠心耿耿,岂会做出这等事!&34;

    &34;忠心耿耿?&34;余谨冷笑,又取出一封信,&34;那这封完颜洪亲笔所书的信,许诺封你为&39;北境王&39;,统领三州之地,又作何解释?&34;

    堂下一片哗然。夏承宗如遭雷击,整个人瘫软在地。那是他最大的秘密,此刻就这样被公之于众。

    &34;这、这是&34;他的声音开始发抖。

    &34;还有这些,&34;余谨又取出一摞文书,&34;你暗中削弱边境守备,调动各处关隘守军,为北蛮南下创造条件。这些军令,可都是你的印信!&34;

    夏承宗再也无法保持镇定,浑身颤抖:&34;不不是这样的&34;

    &34;来人,将供词呈上。&34;

    一份供词被呈上堂来。余谨展开宣读:&34;据你麾下心腹周衡供述,你与北蛮勾结已久,不仅输送军械,更泄露军情。这些年北蛮屡次突袭得手,背后都有你的指点!&34;

    &34;周衡!&34;夏承宗暴跳如雷,&34;你这个叛徒!本官待你不薄,你竟敢&34;

    &34;夏承宗!&34;余谨一拍惊堂木,声音如雷,&34;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34;

    夏承宗浑身一颤,终于崩溃了。他瘫软在地,喃喃自语:&34;本官只是只是想&34;

    &34;想做北境王?&34;余谨冷笑,&34;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背叛朝廷,勾结外敌。夏承宗,你可知罪!&34;

    堂下一片寂静。那个往日里不可一世的州牧大人,此刻如同一条丧家之犬,再无半分威严。

    &34;夏承宗,&34;余谨站起身,声音铿锵有力,&34;勾结外敌,通敌卖国,意图谋反,证据确凿。按大安律例,当处斩立决!但念在此事牵连甚广,暂且将你收押大牢,待朝廷旨意到来,再行处置。&34;

    他一拍惊堂木:&34;带下去!&34;

    两名飞虎军上前,架起已经瘫软的夏承宗。就在转身的瞬间,夏承宗突然发出一阵凄厉的狂笑:&34;余谨!你以为这样就能将本官治罪?哈哈哈本官在朝中的党羽,不是你能想象的!&34;

    &34;带下去!&34;余谨厉声喝道。

    &34;堂下众人听令!&34;余谨环视大堂内的衙役、书吏,&34;今日之事,任何人不得外传。违者,斩!&34;

    待众人退下,贾诩从后堂踱步而出,捻着胡须道:&34;大人这般处置很是妥当。&34;

    &34;哦?先生有何高见?&34;

    &34;大人想啊,&34;贾诩压低声音,&34;若是寻常案件,自然是公审明判,以儆效尤。但夏承宗这案子不同,一旦走漏风声,后患无穷。&34;

    余谨点点头:&34;确实如此。北蛮若是得知夏承宗被擒,只怕会打乱他们的部署。&34;

    &34;不止于此,&34;贾诩踱步到堂前,望着庭院中飘落的梅花,&34;表面上,夏承宗还得是那个位高权重的州牧大人。一应公文批复、政务处置,都要以他的名义继续进行。&34;

    &34;先生的意思是&34;

    &34;外松内紧。&34;贾诩转身道,&34;让北蛮以为一切如常,我们还有半年时间从容布局。若是打草惊蛇,反倒不美。&34;

    余谨眼前一亮:&34;那几个边塞贸易城&34;

    &34;正是。&34;贾诩点头,&34;玄州与北蛮接壤处,有三座互市小城。这些年来,夏承宗借着互市之名,暗中为北蛮输送军械。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贸易继续进行。&34;

    &34;继续进行?&34;

    &34;不错。&34;贾诩眼中精光闪烁,&34;该进行的贸易照常进行,该往来的商队依旧往来。但暗地里,我们要在这几座城中布下眼线,严密监视每一支商队的动向。&34;

    余谨若有所思:&34;这样一来,北蛮便不会起疑。&34;

    &34;正是此理。&34;贾诩继续道,&34;另外,夏承宗这些年在边境调动的守军,也暂且不要轻举妄动。一切维持原状,等到合适的时机&34;

    &34;一网打尽!&34;余谨眼中寒光闪烁。

    &34;大人明察。&34;贾诩微微一笑,&34;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局面。让李存孝的飞虎军化整为零,扮作商队、镖行,暗中监视边境动向。同时派人盯紧夏承宗在这几座城中的亲信,以防他们走漏风声。&34;

    余谨点点头:&34;如此甚好。这半年时间,我们既要维持表面的平静,又要暗中布局,确实需要好好谋划。&34;

    &34;大人所言极是。&34;贾诩看向窗外,&34;这场棋局,我们要下得稳,下得准。&34;

    夜深了。

    余谨独自站在州衙后院,望着天上的寒月。庭院里梅花暗香浮动,几片雪花无声飘落。

    余谨轻轻一笑。从最初那个籍籍无名的七品县令,到如今手握生杀大权的钦差大臣,短短数月,恍如隔世。

    但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源于系统的馈赠。那道突如其来的钦差任命,让有了扫清玄州吏治的底气。

    而青天值的不断提升,则让他麾下的实力突飞猛进。

    &34;大安王朝&34;余谨低声自语。

    这个已经延续三百余年的庞大帝国,表面上繁华依旧,实则已经腐朽不堪。

    朝中权贵结党营私,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甚至连边境重臣都敢勾结外敌,图谋不轨。

    &34;从根子里烂透了啊&34;

    余谨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忠君报国之士。清剿贪官,惩处恶吏,不过是获取青天值的手段罢了。

    但随着实力的不断提升,他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漩涡中心。

    玄州,这个北境重镇,即将落入他的掌控之中。而随着夏承宗的倒台,他在这里的根基会越来越深。等到羽翼丰满之时,他究竟该何去何从?

    是做一个力挽狂澜的济世能臣,想办法重整这个腐朽的朝廷?还是揭竿而起,改天换地,另立新朝?

    &34;呵&34;余谨自嘲一笑。

    这个选择,或许比他想象中来得更快。北蛮虎视眈眈,朝廷内外皆是敌人,而他,不过是一个依靠系统提升的&34;穿越者&34;罢了。

    雪,下得更大了。余谨抬头望天,任凭雪花落在脸上。这个寒冷的夜晚,注定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