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顶罪三年:归来弃子登基为帝 > 第十一章 赴约神医,文会风波

第十一章 赴约神医,文会风波

    翌日晨光微洒,雪未融尽,城中却已热闹起来。

    柳府前,一辆低调却精致的软顶马车缓缓驶出,车中女子身披狐裘,眉眼清雅,正是柳映雪。

    她看着坐在对面的萧逸,笑道:“谢神医昨夜已从宫中归来,今早在落书斋讲医论道,正巧我有帖子,可作引荐。”

    “他是我父旧识,素喜雅士,书斋中多为文人清谈,少有外客。你若不愿应酬,我自可代你传话。”

    萧逸淡道:“若能救祖母之命,应酬一二,也无妨。”

    柳映雪轻笑:“你倒还是那般淡漠。”

    她低头拈茶,目光落在他身侧经卷,似随口问道:“你真没想过重归朝堂?”

    “朝堂非我之愿。”萧逸轻声道,“那是权谋泥潭,策多则忌,功盛则毁,若无护身之力,只能为人所用。”

    “可若你不在朝堂,萧家那几位——便没人能治了。”柳映雪目光一转,语气稍冷。

    萧逸未答,只垂眸念珠,似在沉思。

    ——

    午时,落书斋前。

    车马云集,人影纷纷。书斋为京中文坛重地,今日却非单论医,而是神医谢公应文坛之邀,举办一场“医政共通”之文会。

    “谢公妙手回春、兼通六艺,如今更以医解政事,诸家子弟皆欲登堂一观。”

    “听说这次题目是‘治国之策’,文会魁首将得谢公亲荐!”

    “我柳家大公子必然拔得头筹!”

    议论声中,柳映雪携萧逸入场。

    她身份显赫,众人皆惊,纷纷行礼。只是当看见她身侧灰衣僧人时,眉宇之间不免流露轻视之意。

    不多时,一人快步而来,年约二十七八,身着玄色儒袍,风度翩翩。

    他抱拳一礼:“映雪表妹,好久不见。”

    柳映雪略点头,声音疏淡:“柳泽兄。”

    这人正是她从小订下书信婚约的族中表兄,柳家嫡长子,现为礼部主事之子,一手文章、满腹经论,素有“京中第一才子”之誉。

    柳泽目光落在萧逸身上,微微一顿,笑意中多了几分审视:“这位是?”

    “镜澄大师。”

    柳映雪淡然答道,未作多言。

    柳泽微挑眉,目中讥色渐现:“原来是萧家那位……庙中佛子。竟也来了文会?”

    “你这和尚,只会敲木鱼,识得何为礼乐春秋?”他语气虽淡,话里却满是挑衅。

    周围文士亦纷纷附和,眼神嘲弄。

    “佛门弟子,讲的是因果轮回,治国理政,岂非渡人空想?”

    “治国策题,还是让真正读书人来比罢。”

    萧逸神色如常,不言不动。

    反倒是柳映雪笑了:“他不是不识,而是不屑与你争。”

    柳泽脸色微沉,正欲回话,场内却已响起钟声。

    文会开始。

    众人落座,谢公居中,年近六旬,鹤发童颜,目光慈和。

    “今日题旨:论‘帝王治世’之道。诸位皆是才俊,不妨放手而书。”

    文会开始,案前纸墨早备。

    众士子纷纷落笔,有人引《周礼》,言“礼治天下”;有人抄《孟子》,称“仁政为本”;亦有人力陈“法出儒表”,主刑名制度。

    柳泽笔下流转如风,不多时一篇《三纲九御策》已成,引来身后赞声不断。

    唯独萧逸,坐于末席,迟迟未动笔。

    有人冷笑:“果然不识。”

    柳映雪却静静看着他,神色自若。

    约莫半柱香后,萧逸终于提笔落字——

    “帝王之道,在于识局。

    识天下之局,识人心之变,识臣子之忠伪,识百姓之疾苦。

    礼可为用,法可为御,仁者存其本,兵者护其躯。

    然制度再全,若帝不识局,仍成一纸空谈。”

    字迹沉稳,句句如钟。

    他收笔,向谢公略一颔首。

    谢公取策过目,未及细读,便见“识局”二字,眼中已然泛起波澜。

    他继续看下去,手指微微颤动,神情渐肃。

    不多时,他合上纸页,缓缓起身。

    “列位。”

    “今有一文,不以空言礼法为饰,不为华章堆砌为饰,却句句直抵本质,深合帝王权衡之道。”

    “此文,破旧文法,却立百家归一之格局。堪称本次魁首。”

    谢公高声道:“魁首者,镜澄。”

    哗然声起。

    众人齐望向后座那身着僧袍的青年,面色惊愕、难以置信。

    “他?”

    “一个庙里出来的……赢了柳泽公子?”

    柳泽脸色铁青,却强笑着起身:“谢公眼光如炬,泽……服气。”

    萧逸却只是起身,拱手一礼,不言不语,气定神闲。

    柳映雪嘴角微弯,目光柔软,眼中一抹从未有过的光彩悄然浮现。

    她知他隐忍许久,终露一剑锋芒。

    他未言自己之才,却以策破众儒,以静制动,震四座文士。

    而就在众人仍沉浸震惊之时,谢公忽道:“我素来惜才,今日见此策,深感可托重任。来人——取我荐书。”

    他亲手提笔,在荐书之上写下萧逸法号,递予他人:“我愿引镜澄入朝,授职于策案之上。”

    满座哗然!

    一纸荐书,可直通朝堂!

    “这……这废人,竟要为官了?”

    柳泽咬牙,面色一青,退至席后,不敢再言。

    而萧逸接过荐书,眸色不变,只轻声问道:“谢公,若我只愿出山一日,是否也可?”

    谢公一怔,随即笑道:“世间策士,当为国所用,不在名位,只在心志。若你只愿谋一日,我也保你此策传世。”

    萧逸点头,将荐书收起。

    文会散后,众人退去,却不敢再笑。

    那位昨日还被称为“庙中废人”的僧人,今日已为文坛魁首,被大儒举荐入朝,风头之盛,震动京中。

    ——

    雪落书斋外。

    柳映雪与萧逸并肩而行。

    “若你日后入朝,我愿为你执剑开路。”她轻声道。

    萧逸看了她一眼,终是轻笑:“愿你剑不沾尘。”

    她笑:“愿你谋不染血。”

    他们相视一笑,雪落两肩,气息温暖。

    这天寒,却有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