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宅斗宫斗 > 东方美人在美国 > 第146章 月第1周、周六、为什么不走法律、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第146章 月第1周、周六、为什么不走法律、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尽管史密斯的官司赢了,但是顾安莫名就是觉得有些憋屈。

    仿佛有团浊气堵在胸口,不上不下。

    偏偏一时间,他又说不出究竟是哪儿不对劲。

    学校依照流程赔付了一笔损失,犯规的琼斯也遭受了相应惩罚。

    想着想着,顾安渐渐明白过来,是哪里不对了。

    与史密斯还有阿尔弗雷德所承受的身心痛苦相比,这些惩罚真的有点不痛不痒了。

    可是,相关规则和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

    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公平。

    -

    阿尔弗雷德靠在病床上,神色平静,耐心解释道:

    “约书亚,你要知道,橄榄球本身就是危险的运动。参加比赛就意味着自甘承受风险。”

    “通常来讲,只要不是恶意犯规导致的损伤,都是球员自行承担相应后果。”

    顾安不甘追问道:“所以,如果不能证明是恶意犯规,那就只能这么算了?”

    看出一个人犯规,很容易。

    可是要有确凿证据,证明对方是恶意犯规、蓄意伤人,就难了。

    想到这,顾安叹了口气。

    难怪在史密斯的案件开庭时,双方会拉扯那么久。

    最后还只能迂回着来。

    -

    顾安轻声询问道:

    “阿尔,史密斯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阿尔弗雷德没有正面回应史密斯是否满意。

    他只是这样对顾安说道:

    “约书亚,那已经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他至少还拿到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赔偿,不是吗?”

    -

    在绝大多数的伤害案件中,伤害是既定事实,无法更改。

    理想状态是,施害者真心悔过,并充分弥补受害者的损失,皆大欢喜。

    现实是,如果真能这样,就不会有法律的存在。

    遗憾的是,法律并不允许受害者 “以牙还牙”。

    所以就无法让施害者切身感受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所能争取的,不是施害者的真心悔恨,而是自身损失的部分弥补。

    对此,不少人只能秉持着一种悲观的想法。

    那就是,能弥补一点是一点。

    -

    顾安不由长叹一口气。

    好难啊……

    真心实意的道歉,得不到。

    遭受的损失,也仅仅只能得到部分赔偿。

    顾安不禁喃喃自语:

    “所以阿尔,你们才没打算和史岱文森交涉,也不打算走法律途径,是吧。”

    说了这么多,顾安心里已然有了几分猜测。

    阿尔弗雷德似乎并不打算循规蹈矩,走常规的解决途径。

    他打心底里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可设身处地想想,也有些无可奈何。

    毕竟交涉没用,打官司也不一定能赢。

    顾安实在无法因此而苛责阿尔弗雷德。

    这么一想,顾安突然就觉得好烦……

    —

    阿尔弗雷德却突然开口:“约书亚,错了。”

    顾安一脸茫然,眨巴着眼睛,完全没反应过来。

    ——什么错了?

    阿尔弗雷德看着顾安,坦诚相告:

    “在美国,打官司的话,我们会赢。”

    顾安:啊?

    -

    在顾安一脸懵圈的表情中,阿尔弗雷德详细阐述了中美两国庭审制度的差异。

    顾安听得是一言难尽。

    “所以,这个所谓的当事人模式,我能不能这样理解。”

    说话时,顾安的语气有些飘忽。

    “只要我的律师够给力,比对方律师能说会道,很大程度上就能让我赢得官司?”

    顾安一直以为,在法庭上,法官才是主导者。

    会通过细致询问当事人,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从而公正地主持公理。

    结果,他都听到了什么?

    阿尔弗雷德点点头,肯定道:

    “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这么说。”

    -

    与中国不同。

    在美国,法官秉持的是中立、消极的态度。

    他们不会主动调查取证。

    因此庭审的推进,靠的是双方律师的激烈对抗。

    顾安:都快看不见法官的存在感了。

    -

    与此同时,在美国,陪审团制度也被广泛应用于民事和刑事案件中。

    对于陪审团制度,顾安就觉得很离谱。

    从普通公民中,随机挑选陪审团成员。

    刑事案件,由陪审团决定是否起诉。

    在庭审中,也由陪审团负责认定有罪还是无罪。

    只有在确定有罪的基础上,法官才会依据法律进行惩罚裁决。

    -

    顾安:“让一群非法律专业的人来进行审判,阿尔,我不理解。”

    在顾安看来,司法是专业性极强的领域。

    在中国,司法权独立行使,不受其他机构民众的干扰。

    阿尔弗雷德解释道:“约书亚,陪审团制度是司法民主的体现。”

    一方面,能有效避免法官独断专行。

    另一方面,相较于法律专业人士,陪审团成员往往更容易设身处地理解被告的处境,从而作出更宽容的裁决。(刑事案件)

    对此,顾安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

    “可他们真能保证审判的客观公正吗?”

    阿尔弗雷德:“理论上,可以。”

    -

    在陪审团制度中。

    陪审团成员不会有加害双方当事人的意图,所以能够保持客观公正。

    只要双方律师能将所有证据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把事实真相完整地摆在陪审团面前。

    正常人是能判断出是非对错的。

    顾安重复着:“理论上……”

    阿尔弗雷德坦言:“实际上,个人的人生经验、情感好恶、是非标准,难免会参杂其中。”

    “陪审团受舆论、律师表演式辩论影响,作出主观审判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阿尔弗雷德嘴角微勾,颇为愉悦道:

    “类似这种证据不确切的案件,那就看谁的律师更有本事了。”

    谁的律师更能说服法官和陪审团,获得他们的支持,谁就能笑到最后。

    阿尔弗雷德确信,在法律资源方面,自己占据着绝对优势。

    更何况,犯规的球员还是一名黑人。

    基于社会潜意识,陪审团大概率会更偏向自己这一方。

    阿尔弗雷德:“所以,约书亚,如果起诉的话,我大概率是会赢。”

    顾安:“……”

    此刻,顾安的内心五味杂陈。

    他想要说些什么,又觉得无话可说。

    -

    甩甩脑袋,顾安决定暂且抛开对美国庭审制度合理性的纠结。

    他转而问道:

    “阿尔,既然能赢,为什么不打?”

    阿尔弗雷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太麻烦了。”

    他微微皱眉,眼中满是不耐,

    “整个司法程序走下来,就算一切顺利,最快也得耗费好几个月。”

    他没那个耐性和他们慢慢耗。

    那些人也不值得他花费过多时间、精力。

    阿尔弗雷德身体往后,靠在枕头上,

    “而且最后能得到的,也不过是些经济赔偿。约书亚,我不缺那点钱。”

    顾安语气有些艰涩:

    “所以,阿尔,你想怎么做?”

    阿尔弗雷德目光一瞬间变得冷峻,语气也颇为冰冷:

    “约书亚,你等着看结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