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  这四个字,仿若重锤一般,在殿内久久回荡  ,这是第三条的核心。

    毕竟交趾脱离中原已久,当地的风俗文化等与中原大相径庭,大明官员若去了再将交趾百姓视为蛮夷,无疑会像往熊熊烈火中泼油,加剧双方的冲突。

    老朱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平静,可那深邃的双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太子标则微微颔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他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对黄福的表现愈发满意。

    老朱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似在心中默默思量着这一策略的可行性。

    黄福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其四,统计交趾百姓,铸造交趾户贴与黄册,详细登记百姓信息。给予他们田地房屋、耕种农具,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令百姓安居乐业,不再饱受流离失所之苦,能够安心地生活。”

    听到这话,老朱原本平静的脸上顿时眼前一亮,身子也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真正认识到了黄福的才华。

    李祺站在一旁,嘴角含笑,眼中满是欣赏,看向黄福的眼神里面充满了赞赏,微微点了点头,似在对黄福的提议表示认可。

    老朱的可怕,从户帖与黄册就可见一斑。大明立国之后的第一个十年,老朱这个开国帝王忙得不可开交。

    那时的天下,统一战争的烽火尚未完全熄灭,朝堂之上又掀起了清洗的浪潮。但他心里清楚,有些事即便再艰难,也得去做。

    因此第一个十年,他先让大家都习惯了户帖。

    户帖就在于户,主要是摸清王朝人口的记录。为了确保户帖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老朱煞费苦心,户帖有着独特设计,再加上他动用军队纠察,哪怕是最早经手一手资料的书办人员都能被追查到。在这大明,户帖就像一张严密的大网,将全国人口的信息牢牢网住。

    等户帖在全国实行得差不多了,朱元璋看着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户帖,密密麻麻地堆满了案头,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建立黄册。

    黄册的基本单元是图,一百户为一图,每十户人家编成一甲,从中选出一户甲首,一百户便有十个甲首,再设置一位里长,负责掌管这十个甲首,直接向县级衙门汇报,这便是里甲制度。

    老朱深知,一个政策再好,若不能有效实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他还是用老办法,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十年。

    洪武三年,朱元璋先在湖州试行,他密切关注着湖州的一举一动,仔细分析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随后在东南几个省推广,等东南地区已经普及和适应了,才在洪武十四年于全国开始推广,这一过程,整整耗费了十年光阴。

    里甲制的毒辣之处有两点,其一它越过了官僚阶层,直接可以使用技术官员管理基层,也就是皇权延伸至基层;其二它分化了基层势力,让其难以形成豪强集团,使得基层势力互相争斗。

    在此基础之上,黄册也就是户籍登记,每里一册,登载该里一百一十户的丁、口数以及年龄、财产状况,因该册必须用黄纸做封面,故称黄册。黄册每隔十年必须重新核实更新,写明十年来各户人丁、财产的变化,分列出旧管(上次登记数额)、新收(新增数额)、开除(减少数额)、实在(现有数额)四项细目,以便官府能够清楚地掌握户籍的变化情况。

    为了管理治下的人口,明朝规定凡行医卖卜之人,只能在本乡活动,否则治罪。农民只允许在一里地范围内活动,出入作息,家里有几口人,都从事什么职业,邻里间必须互相知晓。如此一来,朝廷就通过户帖与黄册,成功将基层情况牢牢掌控在手中。

    继户帖与黄册之后,老朱又发明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鱼鳞图册。

    朱元璋知道,不论是百官还是百姓,他们都害怕一点——皇帝知道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少田。

    毕竟讽刺的是,难道皇帝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田吗还真不知道。

    田是百姓自己申报的,由当地官员审核,递交给国家存档。那么问题就来了,申报的田究竟是肥沃还是贫瘠,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究竟有没有人没来申报。别说皇帝了,当地官员都摸不清楚。

    再者,田地涉及到利益,所以,官员不愿意推行,百姓不愿意如实申报。那么天下到底有多少田,都只是一个大概数。

    因此,也就需要官僚阶层来进行间接统治。

    如此一来,朱元璋想要把全国田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可是触碰到了所有人的利益底线。其难度不可谓不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老朱发明了鱼鳞图册,全国不管是不是当官的,财产都要登记成册,绘制和汇集都象鱼鳞一样,名为《鱼鳞册》。

    这就是古代的财产公示制度,谁有多少钱,房子,土地,一清二楚。建造鱼鳞册,是朱元璋为了将天下钱粮尽掌己手的大手笔。

    从洪武二年培养技术官员,到洪武二十年,国子监生不仅要学习还需要实习,培养了大量技术官僚。技术官僚解决了,老朱又通过全国版本的黄加中央可直接派人同基层势力接触。

    因此,这样关系到王朝安危的重大举措,老朱准备了六年之久,最后居然让国子监学生与地方粮长去推行,成功绕开了官僚阶层和地方势力。

    此时鱼鳞图册已经在两浙直隶推行,即将成为大明的根基。

    户帖的普及和适应,使得黄册顺利进行,黄册的顺利推广,又为最后的鱼鳞册奠定基础。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百官,天下百姓,均被一人玩弄股掌之中。这样的气魄,和耗费一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毅力,又毫无骄横急功近利之心……这就是老朱,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

    而此刻黄福提及户帖与黄册,可以说是说到了老朱的心坎里面,让老朱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