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合谟沙的话令生阿烈伯成等人大怒,纷纷咒骂。
“马合谟沙!你这没有骨头的家伙!身为一国之国主,竟愿意给他人当奴仆?”
“卑躬屈膝,势利小人!马合谟沙,你不得好死!”
“吾等就算是死了,到了九泉之下,也不会放过你!”
……
马合谟沙听着他们的辱骂,转过身。
“传本王号令,将生阿烈伯成、麻那等六首领家族屠灭,所管辖之土地收归王族!”
浡泥国战事平息,汉国的军队亦开始入驻浡泥国大良港、大良城、从岭三地。
浡泥国,大良港。
夜色如墨月光如水,李善长把酒临风好不快意。
桌上摆着浡泥国国主送来的账目,上面记述着浡泥国的赋税,这里面以后六成都要上缴给汉国。
“浡泥国物产丰饶,尤其以龙脑香、珍珠、玳瑁、花椒最为畅销,竟还有象牙?”
李善长翻阅着账目,眼睛微微眯起,心情愉悦。
“待浡泥国的赋税收上来,正好可以武装一轮海军,我汉国的海军军备不能松懈。”
“话说,浡泥国如今已经在我的掌控之中,系统,奖励为什么还没下来?”
李善长问了一句,下一刻,脑海里响起了一个声音。
【叮!浡泥国攻略任务完成,奖励到达——盖伦船设计图纸与详细使用说明书!】
嘭!李善长面前落下一个厚重的木匣子,将木匣子打开,里面是厚厚的一摞图纸与说明。
“我汉国海军,主力战船是龟甲船,龟甲船虽好但注定是要被时代淘汰的。”
李善长喃喃自语,道。
“我来研究一下,到底该建造多少盖伦船,正好浡泥国的赋税能用来建造。”
龟甲船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出现,要等到朝鲜半岛十六世纪。
由朝鲜李氏朝鲜名将李舜臣设计,在壬辰倭乱之中对抗日本水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后来龟甲船随着战船的发展,被更先进的战船取代。
盖伦船,便是龟甲船之后的海上霸主!
盖伦船采用多层甲板、高耸桅杆,以及侧舷火炮的布局,兼具远航能力与强大的火力。
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与英国的“金鹿号”都属于盖伦船。
龟甲船强于防御,但没有远航能力,李善长一直想要开启远航,探索新大陆,随着盖伦船图纸抵达,终于有了希望。
李善长当即召集了陈祖义、钱广进、冷彪三人,将图纸给他们看。
陈祖义不懂船只建造,不过他过去活跃于海上,坐过的船不少。
“陛下,您的船只太先进了,也太复杂了,咱们耗时耗力建造这么先进的船只,能用到么?”
言下之意,汉国的龟甲船已经无敌于天下,费时费力建造新船只,有用么?
李善长抚须而笑。
“怎么用不到?咱大汉的龟甲船名声在外,多少国家想要咱们的龟甲船而不得?”
“朕想好了,待龟甲船老旧之后便高价卖给他们,狠狠赚取一笔银子。”
“他们欢天喜地得了龟甲船,我大汉却有这新型船只,专门克制他们的龟甲船!”
钱广进眼睛一亮,赞道。
“主公高明!如此我大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还能用老旧的龟甲船换取银钱,妙呀!妙呀!”
李善长遥遥指着海上,道。
“海战,靠的就是船坚炮利,未来接舷战会越来越少,新型船只才是未来。”
冷彪轻声询问李善长。
“主公,敢问新型战船可有名字?”
名字?李善长微微一怔,原本这战船叫作盖伦船,可汉人哪知道盖伦这号人物?
“有!新型战船就叫‘卫青战舰’!”
卫青战舰?陈祖义眼睛一亮,“好啊!以长平侯卫青为名,正合我大汉的国号!”
“有了卫青战舰,我大汉定能如同汉武帝时期那样,开疆拓土,北击匈奴!”
虽然有战舰图纸在手,但建造新式战舰非一朝一夕能做到。
要等第一艘卫青战舰面世,至少要一年半载。
李善长亲自领军,在浡泥国连战连捷,成功让浡泥国成为汉国附属国。
令东南亚震动,就连不靠近海的麓川王朝,亦对汉国的崛起有所耳闻。
大明,金陵,皇宫。
夜深了朱元璋还未休息,这位勤政的大明开国皇帝,此刻正半眯着眼睛,听毛骧讲述海外的消息。
“汉军接连攻克大良港、大良城、从岭,浡泥国上下惊恐,愿意与汉国缔结和约。”
“汉国皇帝李善长,亲自赶赴善财城,与浡泥国国主马合谟沙签署合约。”
“然浡泥国大贵族首领生阿烈伯成,却不满和约内容,起兵于善财城叛乱……”
朱元璋半眯起来的眼睛陡然睁开,他直勾勾地盯着毛骧,“怎么样?生阿烈伯成成功了么?”
汉国的迅速崛起,让朱元璋对汉国无比戒备、提防,尽管朱元璋视李善长为知己、老友。
“汉军早有准备,挫败了生阿烈伯成等人的叛乱,后生阿烈伯成六人亲族,被悉数斩杀。”
毛骧念到这里抬起头,看了一眼朱元璋,就见朱元璋又重新闭上了眼睛。
“老李啊老李,你没有让咱失望。”朱元璋喃喃说道:“你要是死在了浡泥国那群人手里,九泉之下咱可要笑话你了。”
朱元璋的语气里有轻松,更有遗憾,道:“汉国兵锋正盛,咱大明也不能落于人后,从汉国购买的军械,还有多久能到金陵?”
毛骧想了想,说道:“陛下,按照路程来算,走水路,最多还有两日。”
两日?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好,等军械到了金陵,咱召集文武百官,来一场金陵演武!给他们好好涨涨见识。”
金陵城的满朝文武,对火器发展的了解并不多,很多人都固步自封。
他们看不起汉国,更看不起汉国取得的成就,认为李善长就是一投机取巧的乱臣贼子。
走了狗运去海外建立了一个国家,然后欺负海外岛屿小国,算不得本事。
就算汉国“侥幸”赢了大明一次,也不过是走运罢了,汉国威胁不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