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等下要去找一下自家外甥,把这事跟他说一声,让单林染盯紧了这事。

    这可是关系到自家小闺女评职称的大事。

    得一万个上心。

    合著并不影响第一作者的贡献,正因为知道这点,赵常娥才同意带他过来,跟沈穗商量商量。

    怎么说呢?

    他家晓燕当第二作者,不见得能评上中级职称。

    如果印册数量大,这本书的影响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这是单林染这个当表哥的得一万个上心。

    关系到自家妹子的前程呢。

    田校长就是觉得,自家闺女才干平平,在教材科干一辈子能安稳退休,但就甭指望当领导混个中高级职称了。

    她没这本事也没这心气儿。

    可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老父亲总得给女儿运作下。

    至于稿费,沈穗分不分给小闺女他还真无所谓。

    能带自家孩子飞一把,他就感激不尽了。

    哪还能记挂着那笔钱呢。

    赵常娥没跟田校长一起走,留下来跟沈穗单独聊了几句。

    沈穗亲昵的拉着她的胳膊,“麻烦您还特意为我跑这一趟。”

    赵常娥拍了拍她的手,“老田有那么点私心,也无可厚非,父母哪能不希望子女好呢?没必要为这事得罪他,给个顺水人情,你把副高职称拿到手,大家都好。”

    早些年的赵常娥是不会搞这种利益交换的。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干嘛非要搞这些弯弯绕绕?

    她这人强势了大半辈子,不怕得罪人。

    但年纪大了,心也软了几分。

    自己无所谓,但年轻人呢?

    老田的一番话说服了她,“小沈这是咱们机关小学第一人,评副高虽然有些破格,但也不是不行,到时候武装部这边再帮忙造造势,没人敢说什么。我家燕子也能跟着沾沾光。”

    的确,这事有点问题但不大。

    对沈穗也好处多多,还能结下老田这个善缘。

    赵常娥觉得没必要拒绝。

    沈穗也反应快,看出她的意思,顺势就应了下来。

    彼此都好。

    沈穗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怕这事再有变数。”

    “放心,老田会使劲的,你等好消息就成。”

    好消息是四月份来到的,四月初单林染带了两个人来找沈穗。

    上海出版社行动迅速,基本定稿。

    就是还有一些细枝末节处要修改。

    出版社特意安排人来到晏城,一番商讨后就把这书稿给定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再审和校对,这就是走个流程。

    “书号已经申报下来,印数和定价也都定了下来。”

    赖常清还是很看好这本书的,印数定为十万册,定价15元每册。

    如果后续还加印的话,那还要支付给沈穗印数稿酬。

    十万册的首印数量不算少。

    单林染原本想着,首印也就五万册。

    但一想上海这边出版社行动这般迅速,甚至亲自来晏城敲定一部分细节。

    那这十万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当然,赖常清这次专门过来,还有另一个目的。

    想着跟沈穗再约一本书。

    电话里说不清,所以亲自过来。

    但这事又不是百分百确定。

    再约的第二本书,就又不一样了。

    “我想你多弄些不同款式、配色的毛衣,另外你做的那些钩针编织的小狗小猫小挂件也不错,可以多弄一些。”

    如果说眼下这本初稿定下的针法书,还是以服务生活为主,讲究实用性。

    那么赖常清约稿的这一本,主打一个点缀生活。

    但这本还有些不确定性。

    因为得看第一本书卖的如何。

    卖得好,出第二本顺理成章。

    卖的不好,那就不好说。

    但赖常清还是希望沈穗能早点做准备。

    “这本书应该会在八月份在全国大小新华书店铺货出售,届时马上入秋,也到了织毛衣的季节。”

    一般图书上市不受影响,但这本书还真得掐着时间来。

    现在紧锣密鼓的印刷大概四月底能上架,但进入五月份穿毛衣的少之又少。

    书大概率卖的不好。

    八月底九月初铺货出售最为合适。

    “这中间差不多四五个月吧,你要不要试试看?”

    赖常清并不能打包票。

    沈穗笑了笑,“那我试试看吧。大不了回头把这些毛衣什么的送人嘛,也浪费不了。”

    “行。”赖常清松了一口气,不枉费他为沈穗多申请了那么一点点稿费。

    著作稿千字定格十元,他不能乱动。

    但插图价格给补了上去。

    一张图给她从两元钱涨价到三块。

    如此一来基础稿费涨了价,从两千四涨价到三千一百三。

    印数稿费也从1200块,水涨船高到1565元。

    总稿费从3600块涨到了4695元。

    税后稿费则是从3208涨到416916元。

    涨幅不到一千块。

    这虽然不能完全覆盖沈穗织毛衣的花销,但多少也是赖常清的一片心意。

    这笔账是当着单林染和田晓燕的面算的,毕竟关系到田晓燕那部分的稿费。

    说清楚省得回头有误会。

    敲定下来,沈穗请人下馆子。

    田晓燕跟做梦似的。

    她也出书了?

    还能拿稿费?

    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呀?

    问题是沈穗那么辛苦才把这书弄好,自己画图反倒是比她辛辛苦苦写那么多字还赚钱。

    这也太离谱了点!

    田晓燕很认真的说道:“我不要,你要给我我就跟你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