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穗当然要见。

    能挣钱是因为毛线厂那边给力。

    产能供得上,这才有了卖往大江南北的各色毛线。

    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不管接下来毛线厂那边什么打算,起码过去的合作十分愉快。

    她肯定要见,而且还要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

    耿为光笑了起来,“成,这事我来安排。”

    沈穗顺带说起了牛仔裤加工的事。

    她现在还囤着一大批牛仔布料呢。

    这对耿为光而言,是又一场春雨。

    现在服装厂要自负盈亏,他前阵子去上海那边考察一番,知道想要搞体育运动服得需要不少投入。

    虽说卖毛线给厂里赚了一笔,让他总算手头上有了点闲钱。

    但还不够。

    最近耿为光一直在算经济账。

    今年是自负盈亏试行的一年,转型的关键一年。

    虽说还有托底的半数订单,能够保障工人的工资。

    但耿为光很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

    要么做好走出自己的这条路,要么就等着厂子慢慢破产。

    耿为光没得选。

    引进新设备转型势在必行,但新设备要钱啊。

    厂里没那么多钱,只能贷款。

    贷款不麻烦,现在国家政策支持工厂贷款,耿为光听说还主张研究所贷款呢,说是往后国家就不拨款了,让研究所也自负盈亏。

    这不瞎胡闹吗?

    研究所研究所,搞研究的地方又不事生产,怎么挣钱?

    没办法挣钱又怎么自负盈亏?

    耿为光总觉得这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法子。

    但他也没任何办法。

    能做的,就是把服装厂经营好,对得起厂里这三百来号人。

    话说回来,厂里要引进新设备要贷款,这笔钱又不是白给的,将来得还。

    那就得挣钱。

    耿为光可不是犯愁嘛,不能光指望卖毛线啊。

    这时候沈穗给了牛仔裤加工的单子,可不就是雪中送炭吗?

    虽说改行去搞运动服是沈穗提的建议,但她没想到耿为光动作这么快,已经到了准备贷款引进生产设备这一阶段。

    沈穗又有些顾虑,“要不再多考察考察?”

    “嗨,现在这考察,其实就是拿着公款出去旅游吃吃喝喝,再去其他地方也一样,还不够浪费时间的呢。我前段时间去上海,在那边几个百货公司观察了一阵子,那个耐克的鞋子是真好啊,可惜咱做不出来。”

    他借着机会摸了摸,鞋子做的真舒服。

    也是真的贵。

    一双鞋子就要小二百块,他哪怕兜里有钱也舍不得买呀。

    “人家大公司做了这么些年,咱们慢慢来说不定也能追赶上呢。”给耿为光打气,也是鼓励自己。

    起码这辈子能少走很多弯路。

    说不定真的有希望呢。

    耿为光笑了笑,“事在人为嘛,我打算这次引进几台大圆机。再弄个配套的染整设备还有多功能专业缝纫机,先把好质量关。”

    球鞋就不用想了,那玩意儿技术含量高,他们现在压根整不来。

    但运动服弄起来没那么复杂,可以试试看。

    沈穗想了想,“行,我回头打电话看能不能让人从香港那边弄些运动服来,到时候你也能做个参考。”

    起码版型之类的能做参考嘛。

    “行呀,我这次去上海带回来了就弄回来了两件耐克的衣服,还想着再弄点别的呢。”

    沈穗肯帮忙自然是再好不过。

    图书馆里,田晓燕忍不住的往办公室那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