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躺赢狗【求订阅求月票】
言晏点头,这个在他意料之中。
春秋战国,天下战乱频发,但是巴蜀苴却远离战争之地,也还不是后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有的天府之国的美称。
在这种环境下,人口剧增是必然的。
只不过秦国一次次大肆征召,巴蜀苴百姓也自然找到了应对之策,选择了隐匿人口。
等到天下一统,战乱平息之后,这些人自然也想着拿到户籍,所以也随之出现。
只是谁都没想到他们居然会从战争的大后方一跃成为前线。
“其实征伐夜郎、滇王国对秦国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他们要的不过是打通秦国到孔雀的道路而已。”安期生思索着说道。
山路崎岖的夜郎和滇王国,对秦国来说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地方,征伐这些地方还要治理,他们总不能指望再出一个李冰,再造一个天府之国吧。
“你忘了,秦国没了李冰父子,但是却有了郑国那个家伙!”言晏知道他们在想的什么。
安期生和李仁等都是愣住了。
对啊,秦国是没了李冰父子,但是却有郑国这个水利大师啊。
而郑国在战绩太辉煌了,关中的郑国渠,并州的河套都是出自郑国的手笔。
若是秦国将郑国派去了夜郎和滇王国,未必不可能再造一个天府之国啊。
“没有水文资料,就算是郑国恐怕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李仁摇头。
郑国渠和河套是因为有秦国和并州提供了水文条件,所以郑国能弄出来。
但是夜郎和滇王国从古至今都是不毛之地,也没人去过,更何谈水文资料。
安期生皱眉看向了言晏,他想到了一个人。
见安期生看向自己,言晏也瞬间想到了一个人。
“魏豹!”言晏和安期生异口同声的说道。
谁都没想到,原本一个到处浪的风流子弟,现在居然在秦国征伐夜郎、滇王国中扮演了这么重要的角色。
魏豹连长江、黄河的源头都敢去探索,那么夜郎和滇王国的那几条大江大河又算得了什么呢?
言晏更惊愕地是,黄河和长江的源头是同在一地的,后世命名为三江源。
正好就是黄河、长江以及流经夜郎、滇王国的澜沧江的源头所在。
若是魏豹找到了三江源,再顺这澜沧江南下,那么……
“冥冥中自有天数啊,魏豹这运气,都不是老天爷喂饭了,这是直接嚼碎了塞嘴里啊!”言晏心底感慨。
人比人气死人啊。
他们这么努力,才混出一个名。
魏豹呢?
出身富贵,有父亲的余荫庇护,又有两个非常哇塞的兄长努力,自己都打算摆烂了。
结果两个兄长给他指明了独开一家的道路,安排好了一切。
现在又白捡了封侯甚至秦国封君的功劳。
“多少人奋斗一生都没能抵达王城,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王城!”安期生也人不知感慨魏豹的运气。
不出意外,也不会有任何意外,魏豹必然会被秦国重视。
就算秦国没想到这么个人,以魏咎在秦国的地位,也一定会派人通知魏豹的。
所以魏豹直接就是个躺赢狗。
游山玩水,玩着玩着,就莫名其妙的入庙封君封侯了。
真就是躺着就名利双收了。
以前魏豹的出行还能说是言晏和魏咎私人赞助的。
现在秦国要征伐夜郎和滇王国,要调研当地的水文气候,那么魏豹和他的团队无疑就是第一选择,私人赞助也就变成了秦国国家赞助。
“公子豹!”李仁也反应了过来。
一时间大殿中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是羡慕嫉妒恨。
他们谁一路走来不是荆棘丛生、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身死道消,可是再看看人家……
“不想说了,尸体有点凉!”李仁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更加觉得凉了。
“人与人的差距居然能如此之大!”韩非也叹了口气,太心塞了。
“所以,恭喜秦国多得夜郎、滇王数郡吧!”言晏也不想说了。
秦国征伐夜郎和滇王国后,必然会再设郡,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最少是夜郎郡、西康郡、黔郡、滇郡等四五六个郡。
再加上百越的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等于是这一次南征,秦国一下子多了将近十余郡,比得上秦国现有郡的三分之一数量了。
“等吧,反正跟我们没关系!”言晏叹了口气。
他说了不出并州王畿,那就是绝对不会出去。
所以只能静静等着秦国的战报了。
不出意外的话,嬴政肯定会第一时间让人将情报透露给军统,让他知晓。
“洗洗睡吧,既怕秦国不行,又不想看它发达!”言晏终止了这次的小朝会。
安期生、李仁等躬身起身离开。
这就像是两个好兄弟,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啊。
而咸阳,嬴政看着递呈到自己面前的名字,也陷入了沉默。
“魏豹!”
这两个字似乎在告诉了所有人,努力有什么用,躺平才是真正的王者。
“不能换人?”嬴政迟疑了。
倒不是他对魏豹有意见,而是单纯的不想看到有人能这么轻松就取得成功。
“整个大秦都是陛下的,陛下想换自然可以换!”黑白玄翦躬身说道。
“后果呢?”嬴政皱眉,意气用事不是他的性格。
“整个天下找不到像公子豹这么专业的人士和团队。”黑白玄翦摊了摊手。
整个天下都还有没有专门的地理学家,有的也只是各个官府衙门的户曹,和军中斥候,花的那个舆图用的比例尺也都是五花八门。
所以,整个天下,能这么标准且有经验的,也只剩下魏豹和他的团队了。
“罢了,罢了,就当是给玄武帝君和水君一个面子吧!”嬴政叹了口气。
这样的成功让人憎恨,但是憎恨的却是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
“这也是郑国大师指定的人选!”黑白玄翦这时才开口说道。
其实整个秦国朝堂都没把魏豹当一回事,魏豹的游记虽然他们都有订阅,但是更多的是出于猎奇的心态,想看看华夏大地大江大河沿途有什么样的风景,而没有专门去研究这些东西内在的意义。
直到郑国开口指定魏豹作为舆师,他们也才后知后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