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时候是各种孤立的事,处理起来让人头大。
事情多得数不过来。
水旱灾害、官员调动、藩属国的动向、军事调动等等。
这些都要李恪拿主意,然后交给下面去执行。
光是这样,李恪就觉得自己快忙不过来了。
好在现在的李恪还是干劲十足,还没到厌倦政务的时候。
所以处理这些事还挺有精神的。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按摩,李恪终于感觉轻松多了,去吃午饭。
饭后,讨论吐蕃的事。
出征的人选早定好了,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麻烦。
亲自送走牛忠他们后,李恪又回到宫里,继续忙活着各种大事。
与此同时。
边陲。
吐蕃的大军聚在一起,骚扰大唐边境。
但其实,只是小部分人聚合。
他们更多的是在周围搞些小动作。
一旦守城士兵忍不住冲出去迎战,他们立马就跑。
士兵们虽然陆续集合,但看起来根本没打算真正开战,感觉就是在故意让人心里不痛快。
城墙上。
唐兵们盯着下面叫骂的吐蕃人。
副将和将军并肩站着。
“将军,这些人好像并不是真的想打。”
副将语气凝重。
“看出来了,但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我还真不知道。”
“也许他们是想让我们自己乱套,然后找个机会突然发动攻击。”
副将推测。
“不管怎样,我们得小心行事,让出战的士兵保持高度警惕。”
将军眯眼。
城里的士兵本来就不多。
大唐正在调兵遣将打吐蕃。
打算冬后开战。
然而,吐蕃似乎看穿了大唐的心思,各种过来骚扰。
似乎是想现在就开打。
战场上的事,本来就变幻莫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是。”
副将恭敬点头。
“去吧。”
将军转身朝将军府的方向走去。
这种情况,他得写信回京城,告诉李恪。
吐蕃肯定有其他的打算,不能让他们的小把戏得逞。
李恪得知这事后,召集重臣商量。
同意冬前开战的占了大头,冬后的只有两成。
剩下的表示主和。
“冬前不适合开战,应该让兵部派人去,严厉警告吐蕃,让他们别自取灭亡。”
“同时,抓紧集合兵力,随时准备出发,给吐蕃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厉害。”
李恪最后拍板定案。
这个决定,文武都同意了。
大唐现在强了,周边的国家都不放在眼里了。
除非他们联合起来,不然大唐不怕。
就算联合了,大唐也就是稍微小心点,还是不怕。
“陛下英明。”
大臣们行礼,然后退下。
大方向定了,但是具体的小方向还得仔细商量。
“大家都说说吧。”
李恪让大臣们坐下。
“陛下,我觉得得先赶紧准备粮食,做好出兵的准备。”
户部尚书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不管冬前打不打,粮食先准备好。
打起来,粮食就能及时送上战场,免得缺粮。
如果不打,也就是白费点人力物力,反正也没坏处。
“粮食的事,得准备。”
李恪点头。
“是。”
户部尚书恭敬答应。
“陛下,我愿意请战,做先锋,给大军开路,只要给我五千先锋军,我就能给吐蕃一个下马威。”
兵部尚书李勣道。
他是最积极的。
李勣总觉得自己的军功不够,不好意思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现在有机会,他当然不想错过,要好好立功。
“你想做先锋?”
“有什么详细的计划么?”
李恪有点意外。
他请战,是真没想到。
不过李勣的能力,李恪还是认可的。
“冬前粮食短缺,全面进攻吐蕃不太现实,但我觉得可以用轻骑,配合爆炸箭矢以及炸药,给吐蕃一个沉重打击,让他们退兵。”
“你的想法不错,但和朕的想法有点差距。”
“朕不仅要他们退兵,还要他们为骚扰大唐付出赔偿。”
战争能生财,这是打仗的好处。
以后中原和外族的战争,都会围绕着生财来进行。
把金钱和战争结合起来,才不会让国家变弱。
“赔偿?”
“陛下打算让他们赔多少?”
李勣一时有点蒙。
在场的大臣们也都愣住了。
战国的时候,战争割地这事就已经有了。
但大多数都是割地,要钱的倒是不多。
有点不习惯,但能理解。
“赔多少,得看抓了多少人,推进了多少地盘。”
李恪呵呵一笑。
是吐蕃先搞事的,怪不了大唐。
从今天起,大唐不仅要赚他们贸易的钱,还要通过战争刮油水。
到时候,全民养老、孩子的义务教育这些事就能实现。
这些都得要钱!
国家钱不够,就从别的国家那抢。
“陛下英明,臣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李勣恭敬行了个礼。
“别急,朕还没决定让你当先锋。”
李恪一挥手,阻止了他的礼。
“陛下……”
李勣露了个苦脸,向大臣们求助。
“陛下,我觉得兵部尚书能打。”
房玄龄想了想,站起来道。
“既然房相都这么说了,那朕就准你当先锋吧。”
李恪默默点头。
李勣当先锋确实可行。
“谢陛下!”
李勣激动大喊。
现在大唐的实力在这摆着,出兵几乎就等于胜利,是去捡功勋的。
“现在大唐是强大了,不怕任何战争。”
“但正因为如此,你们更要谦虚,别觉得自己必胜就能大意。”
“惨胜和完胜,是两码事,希望各位能明白这个道理。”
李恪严肃道。
大唐强大了,大臣们的心气也高了。
这没错,但要保持平稳的心态,要有取得完美胜利的决心。
不是靠精兵强将换来的惨胜。
那不是大唐应有的胜利。
“陛下说得对。”
杜如晦等人纷纷起身,表示自己明白了。
会议继续,讨论其他的细节,散会后立刻准备粮草,先锋军也开始集结。
大唐这边在备战,吐蕃那边在骚扰大唐的边疆。
吐蕃。
吐蕃的目的不是骚扰大唐边关,是有别的计划。
“王上,京城的探子来报,大唐派出五千火器先锋队。”
大相向松赞干布汇报。
“很好,正是本王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