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勾摆摆手,苦笑说道。
能远远见一面陛下就不错了,还想靠近?
身份都不配啊!
不过,此刻的王勾心里却在偷偷幻想,幻想能亲眼见到李恪,见到自己的偶像!
“爹,李将军是不是很牛啊?”
小崽子啃着鸡腿,含糊不清问道。
今天难得加餐,有鸡肉吃,小崽子吃得那叫一个欢。王勾他们几个大人也是难得吃顿好的,但都舍不得吃,全让给孩子先过瘾。
小崽子听爹说李靖,眼里满是好奇。
“那当然!”
“李将军可是大大的英雄,也是爹的偶像!”
“儿子,你得把李将军当偶像,以后接替爹的位置,将来你也得当大将军!”王勾激动道。
他自己知道,这辈子是没指望当大将军了。
但孩子可以啊,以大将军为目标,说不定哪天就梦想成真了。
望子成龙嘛!
“嘿嘿,我长大了肯定能当上大将军!”
小孩子兴奋地说着。
手里的鸡腿挥舞着,就像一把闪亮的枪。
“行了,快吃饭!”
“大将军的梦想等会儿再聊。”
秀秀瞪了孩子一眼,还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头。
她心里叹了口气,有些担心。
孩子想当大将军,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
但她更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长大。
不像她爹那样,总让她提心吊胆。
王勾上战场,她一句抱怨都没有。
但是昨晚,她一整夜都没睡,哭了一整夜,担心了一整夜。
这一去……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不知道他能不能回来……
小孩看到娘亲脸色严肃,赶紧老老实实坐下来吃饭。
王勾看秀秀心里不痛快,也没多说什么。
一家人就换个话题,聊聊别的开心的事。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里都在上演。
大唐这些年一直都在打仗,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
不过,几乎没听说谁家后悔让孩子去参战的。
父亲牺牲了,儿子就顶上。
儿子不在了,孙子又接着上。
大唐的男儿不惧怕战争,大唐的男儿自强不息!
夜,就这么慢慢过去。
第二天。
李靖带着十五万大军,宣誓完毕,整顿好军队就出发了。
就这样,大唐的军队浩浩荡荡向吐谷浑进发,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与此同时,吐蕃王宫。
吐蕃的民风,与大唐有几分神似。
就连房屋构造,也隐约透出我大唐风韵!
而吐蕃王宫,虽不及大唐那般金碧辉煌,却也是气势恢宏。
此刻,王宫深处的御书房内。
赞普松赞干布与大相禄东赞正襟危坐,共商国事。
松赞干布,年少有为,英姿勃发,不输大唐任何一位英豪。
他,便是吐蕃国王。
年纪虽轻,却雄才大略,几乎一统吐蕃,算得上是一代天骄!
“大相,你且说说,我吐蕃是否该应战?”
松赞干布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而有力,犹如雄狮咆哮,震撼人心。
禄东赞闻言,沉默片刻后,沉声道:“回赞普,臣以为,此事不必急于一时。那吐谷浑虽然派来使者,想和我吐蕃联手,但我方大可不必急于表态。若吐谷浑能在战争中夺得先机,我方再适时出手,岂不更为稳妥?”
这话一出,御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
松赞干布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禄东赞的建议。
而禄东赞则是一脸沉稳,等待赞普决断。
一场关乎吐蕃未来的大计,就在这悄然铺展开来……
半个月前,吐谷浑派来个使者,想拉他们一起出兵打大唐。
说好打赢了,三家分东北金矿,一起壮大势力。
不过,吐蕃这边既没答应也没拒绝,使者就一直在那等着。
吐蕃的策略是不急,不打算急忙和大唐开战。
他们表示自己不怕大唐,但也不急着和他们决战。
吐蕃地处高原,大唐的人适应不来。
就算现在出兵,大唐挺过来了,也不用太担心他们报复。
松赞眼里闪着对战争的渴望。
大唐灭了东突厥,灭了西突厥分支曼族,成了东方大佬。
要是吐蕃能打赢大唐,那地位就水涨船高了。
毕竟,哪个皇帝不想自己的国家强大,不想让人敬畏?
所以,松赞干布心里其实挺想参加这场联手的,但是……
“话是这么说,但我们现在的情况不适合冒险。”
“我们国家才刚稳定不久,需要休养生息。”
“如果没看到胜利的希望,我希望赞普您能稳一手,别冒险。”
禄东赞摇头,语气严肃。
他知道松赞干布野心勃勃,但现在的吐蕃更需要的是时间来恢复元气。
在禄东赞看来,大唐要想报复吐蕃是不容易的。
因为地形的原因,大唐的兵马到不了吐蕃内部,所以他们不怕报复。
吐蕃军队现在还留在国内,是因为士兵还不够强,打不进大唐。
但如果将来士兵变强了,军队更厉害了,完全可以进攻大唐。
就算打不过大唐,他们退回来,也能在自己的国家安心生活,完全不用担心。
“也许你说的没错……”
松赞干布沉默半天,叹了口气。
他怎么可能不懂禄东赞的意思?
他清楚吐蕃的状况。
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纠结。
“赞普真是太聪明。”
“我们吐蕃暂时按兵不动就行。”
“用大唐的话来说,就是隔岸观火嘛。”
禄东赞点头,笑了笑。
不出兵是最好的选择,吐蕃也可以趁机休养生息。
而且禄东赞心里有点不安,总觉得大唐还有什么秘密武器没亮出来。
他上次去凉城参加商贸会,李恪展现出过度自信的样子,让他觉得不简单。
“好,你退下吧!”
松赞干布一挥手,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切记,政务之事,万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他决定了,要坐山观虎斗,只等大唐露出一丝疲态,便是他吐蕃大展拳脚之时。
而有这等心思的,岂止吐蕃一国?
大唐四周,全部虎视眈眈,各怀鬼胎。
大军,如潮水般推进。
而李恪所率的部队,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一马当先,冲在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