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挣钱良机

    大船上,十几个将士迅速行动,拉动滑轮。

    渔网迅速出水。

    众人眼前一花,全是密密麻麻的鱼。

    无数鱼儿拼命摆动尾巴,企图挣脱大网。

    然而,不过是徒劳。

    这一幕,堪称奇迹,看的人叹为观止!

    看着巨网中翻腾的大鱼,张三嘴巴大开,结巴道:“将军,鱼!”

    起初,张三对李恪让水师捕鱼的做法感到不满。

    让将士们去捕鱼,实在是大材小用。

    但眼前这一幕,彻底颠覆了张三的看法。

    捕鱼确实不是大材小用。

    这些渔获,不仅是财富,更是政绩和军功!

    大唐水师已经很久没有战功了,真是天可怜见!

    “大丰收啦!”

    长孙冲笑得合不拢嘴,眼前这满网的鱼儿,一旦腌制妥当,卖出去,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李恪最初的想法,用渔获来填补河北道各地的肉食空缺,如今算是实现了!

    随着渔网浮出水面,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将鱼儿一股脑儿装进甲板下的舱室。

    他们虽然不认得其中许多种类,但鱼嘛,总归是能入口的。

    况且,船上还有专业的厨师,辨别鱼的种类这种活,自然得交给他们。

    有些士兵早已按捺不住,光是站在甲板上捞,那得捞到猴年马月?

    不如直接跳进网里,把这些鱼儿往甲板上甩!

    一番忙碌之后,终于在天黑前,将上千石的鱼尽数装进了舱室。

    船上的厨师们也已蓄势待发,准备做生鱼片。

    一条条鲜活的大鱼被宰杀,内脏等物统统扔进海里,瞬间引来一群食肉海鱼围着楼船打转,争抢内脏。

    厨师们手法娴熟,将杀好的鱼切成薄如蝉翼的生鱼片,再蘸上点茱萸。

    那味道,简直绝了!

    长孙冲吃得津津有味。

    清水岛港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早已超过了最初围观的人数。

    捕鱼的动静吸引了周边百姓,围观者中许多是渔民,他们非常清楚长孙冲这一网下去的后果,生计受到了威胁。

    大船的捕鱼能力,让渔民们不想出海了,一些聪明的渔民开始秘密接触水师,询问如何加入水师。

    这些渔民是好水手,也不怕辛苦。

    如果水师愿意接纳,他们当晚就会带着铺盖报道。

    这一幕,让水师们感到自豪和振奋。

    长期以来,大唐的百姓习惯性忽视水师。

    导致水师招募新兵是个难题,从而士气低落。

    但现在,水师的声望得到了提升。

    长孙冲和张三在船上清点渔获,收获比预想的多,至少有万斤。

    几次捕鱼后,就能回收大网制作的成本。

    张海特意来到清水岛,目的是亲眼看看李恪所说的出海捕鱼是否可靠。

    现在亲眼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激动到老脸通红。

    张海在成功开辟了上万亩晒盐盐田。

    晒盐技术简单,与煮盐相比,只需带领盐丁和工匠就行。

    然而,尽管晒盐产量巨大,却也有不好的地方。

    海盐品质一般,比不上青盐。

    现在,长孙冲等人在清水岛成功开展捕鱼业,这意味着海盐销路不再成问题。

    单是这一次捕获的上万斤海鱼,就预示着清水岛未来对盐的需求量将十分庞大。

    张海挤眉弄眼地凑到长孙冲和张三跟前,嘿嘿笑道。

    “两位大人,我已在城中备下盛宴,还望大人能赏脸光临!”

    长孙冲一听,连连摆手说道:“哎呀,张大人太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陛下效犬马之劳嘛!”

    三人一路说说笑笑,进了城中,直奔酒宴而去。

    他们身后的百姓们激动得不得了,连忙派人飞跑回自家村子,传播这令人振奋的大消息。

    更有几个机灵的,脑筋一转就想到了,这么多鱼,朝廷处理起来肯定头疼,肯定会找些当地百姓来帮忙。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挣钱良机!

    酒宴上。

    三人谈笑风生,很快就敲定了买盐的计划,还打算通过海运直接送到清水岛。

    这样一来,速度快,成本也低得惊人。

    一顿饭下来,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

    接下来,就是给李恪报喜了!

    这么大的事情,必须向李恪汇报。

    自古以来,向君王上报自己的政绩,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京城。

    李恪羡慕地看着城外的景色,渴望能偷跑出去一次。

    之前在朝议中通过修改官员升迁制度和屯垦制度,现在正是执行的时刻。

    然而,李恪不负责任地将事务全部推给宰相们,每天在宫中陪伴孩子,偶尔在李二面前露露脸。

    当收到长孙冲带来的好消息时,李恪非常激动。

    有了渔获,屯垦计划已经成功一半。

    另一半取决于大唐百姓的参与,李恪对此充满信心。

    但是,等了很久,屯垦制却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李恪觉得奇怪。

    话说自己开出的待遇,是杠杠的,不可能没反响才对。

    李恪心里琢磨着,干脆把房玄龄和陈柏给叫了过来。

    两人一入殿,李恪立马就问:“两位爱卿,朕看这报名去北方的百姓,怎么没几个呢?军队那边倒是整装待发了。”

    陈柏看看李恪,一脸尴尬,低声道:“朝廷能统计到的百姓,都宣传到位了……”

    房玄龄接过话茬:“最关键的是,那些能宣传到的百姓,家里都有几亩薄田,谁愿意跑北方去?”

    李恪听到这话,心里有点数了,试探着问道:“莫非是地方豪族,给朝廷政策搞幺蛾子了?”

    房玄龄叹了口气:“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他们明面上自然不敢跟朝廷对着干,可他们手里握着那么多人口,大都是他们家的下人,朝廷想管也管不着。要是他们不吭声,这些人哪知道朝廷有什么政策?”

    “更有甚者,要是胆敢逃跑,主家直接杀了。”

    李恪皱起眉头,心中愤怒,这群人太过嚣张了。

    陈柏有些愧疚。

    “其实,臣家中资产的,也不少,仆人众多,当初忘记向陛下说明这一点,只注意到了政策的优势。”

    陈柏的祖父曾权势显赫,属于世代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