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李二遇害

    但现在,官员们的作用已经不大。

    关键是那些军头,他必须重视。

    考虑到玄武门之变的前例,他担心登基后兄弟们会产生异心。

    尤其是李泰,他极有可能企图篡位。

    过去李泰是李二最宠爱的儿子,待遇不输给李承乾。

    若非李泰是他的亲兄弟,加上长孙皇后的关系,李承乾会最先对付李泰,而不是李恪。

    李承乾当初对李恪设局,只是为了破坏他的名声,阻止他登基。

    但李承乾没想到李恪离开京城后,引起如此大的波动。

    安州大营。

    整理完毕的长孙无忌正准备启程返回京城,却忽然被李靖喊到中军大帐。

    长孙无忌心中奇怪,夹杂着一丝紧张,暗自揣测是否自己不经意间露出了什么破绽,引起了李靖的怀疑。

    或许,李二突然回来了?

    带着沉重的心事,他疾步走向中军大帐。

    踏入帐中,长孙无忌的目光被一张覆盖着白布的床吸引。

    那床上……

    果然……

    李靖与王鹏脸上布满悲痛,泪如雨下。

    “陛下……陛下不幸遭殿下毒手,我等派出的人抵达时,仅发现陛下的亲卫。”

    “他们只能抢回陛下遗体,自责没能护卫圣驾,悲愤之下,自刎谢罪。”

    长孙无忌起初以为李二或许真的驾崩,但听李靖这么说,心中不禁生疑。

    这尸体恐怕不是李二的。

    若是真的李二,李恪按情理绝不可能让人将尸体夺走,更不用说允许唐军将遗体带出。

    尽管李二前往凉城,凉关检查有所宽松,但也不至于宽松至此。

    但长孙无忌演技高超,轻轻眨眼,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滑落,悲痛抱着“李二”遗体号啕大哭。

    “陛下啊,怎忍心如此决绝,抛下大唐而去!”

    王鹏鼻子一酸,也跟着痛哭失声。

    良久……

    等众人皆收拾好心绪,李靖眼眶泛红,斩钉截铁道:“我意已决,全军缟素,即刻启程,返回京城!”

    长孙无忌闻言,点头。

    “陛下遗体业已寻回,大军继续逗留于此,已毫无意义。及早护送陛下遗体归京,方为正途。”

    “河州、凉城、凉关、曼族已尽入李恪之手。至于安州,还需王将军多多费心,务必坚守,绝不能让那逆贼过来。”

    王鹏闻言,咬牙切齿,“我知道。”

    随即,他强打起精神,向长孙无忌保证:“放心,只要我王鹏尚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那逆贼的一兵一卒踏入安州半步!”

    长孙无忌心中暗笑,你放心,用不了多久,你便会离开。

    若非李承乾的心腹在此驻守,他又怎能安心?

    京城。

    本该一片歌舞升平、繁华似锦。

    百姓们为生计奔波,满心期待今日能赚得盆满钵满。

    官员们则在朝堂之下,商量着下朝后要去哪家青楼,尽享花酒之乐。

    然而,就在这时,几匹快马如狂风般掠过,瞬间打破了京城的宁静。

    “八百里加急,闲人回避!”

    京城的百姓们纷纷议论。

    “难道陛下出征,传来了捷报?”

    大唐连续取得多场胜利,百姓为此感到自豪,心中盘算着要让孩子吃得更好,然后参军,争取立下战功。

    然而,一些细心的人察觉到了异常。

    这根本不是什么好消息。若是真正的胜利,消息应该会被大声宣告。

    另外,这两名骑士身上带着白花,明显是前方战事不利,有高级将领战死的迹象。

    官员们为此感到焦虑不安,不清楚实际情况如何。

    东宫。

    李承乾紧急召集了所有高级官员,向他们公布了李二遇害的悲痛消息。

    “这绝不可能!”

    尉迟恭声音如同雷鸣。

    李承乾已经哭得不像样子。

    “我也希望这是个假消息,但前线的报告确实如此,父皇的遗体已经被敌方夺走。”

    魏征惊愕。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大臣们措手不及。

    萧禹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问道:“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陛下身边兵强马壮,陈师节他们难道是泥塑木雕不成,眼睁睁看着陛下惨遭不测?”

    李承乾抽噎道:“前线急报,父皇起初还对李恪那逆贼心存幻想,又被房玄龄一通游说,竟只带了五百亲卫,直奔凉城。”

    “谁曾想,刚到凉城第二天,就被扣为人质。后来母后病重的消息传来,杨淑妃出面求情,李恪那厮才假惺惺地父皇回朝。”

    “谁料,途中他竟暗设埋伏,将父皇残忍杀害!至于更多细节,恐怕还得等国舅从安州归来,才能水落石出。”

    魏征闻言,气得直跺脚,痛心疾首喊道:“陛下啊,您这是被猪油蒙了心呐!”

    然而,悔之晚矣,李二陛下已然魂归九泉。

    当务之急,是稳住朝局。

    魏征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道:“殿下,大局为重,还请尽快登基,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群臣纷纷跪倒,齐声高呼:“臣等恭请殿下登基!”

    李承乾故作怒目圆睁,瞪着魏征:“你岂非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如今父皇尸骨未寒,我岂能安心登基?”

    说完,李承乾拂袖而去,头也不回地离开大殿。

    看着李承乾离去的背影,群臣心知肚明。

    接下来先安葬李二,然后三请三辞,便足够了。

    长孙无忌即将返京,朝臣们只能等他回来,再详细讨论其中的问题。

    尽管朝臣们大致稳定局势,但皇宫内还有很多李二的家人。

    李二死讯传出,后妃们焦虑不安,拉着孩子前往东宫找李承乾。

    李承乾无法回避,只能露面相见。

    还没走入大殿,就听到号啕大哭。

    李承乾进去后,面对弟弟妹妹们,神色悲哀。

    “父皇已崩,此事确切无疑。李恪犯下大逆,必将受到天谴!”

    大殿内哭声加剧。

    长乐公主无助地站在一旁,泣不成声。

    “父皇……”

    长乐年幼,短短一个月,接连遭遇母亲病重昏迷、父亲暴毙的消息,精神几乎崩溃。

    李承乾紧紧拉住她,让她暂时留在自己身边。

    安抚完后妃后,依次遣送她们回宫。